解读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
2019-09-10高洁
高洁
摘 要:在当下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所面对的教学难题较多。由于当下农村小学中的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因此这些学生在思想成长中会产生一些倾向性心理。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優点,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欣赏学生的途径,希望对实际教学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小学教育;欣赏学生
引言:
随着近几年农村青年人口向城市务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占比成分也越来越大。一些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心理。这时如果班主任教师未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那么就有可能在教学中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教师要以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管理学生的工作,将关爱与教育并重,从学生的心理层次上寻找突破口。除日常在学习上的鼓励之外,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进步的鼓励和褒奖,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鼓励进步,重视能力
当代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许多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始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然而一些学生在未取得优异成绩时,就常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使教师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下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也要从教育者自身追究起,一些从事农村教育任务的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由于过分重视分数,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存在问题。这类教师大多不能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优点,只重视“批评式教育”,却忽略了当今时代中学生更需要鼓励与肯定。如在考试中,学生的分数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做对的题目可能是该名学生以往常错的题型,学生的整体成绩虽然有所下降,但其进步之处也需要表扬。班主任教师在总结考试时,既要对成绩下降的同学进行鼓励,更要对学生的进步之处予以褒奖,才能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使学生在鼓励式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是从鼓励与成就感中形成的。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更应采取不忽略、不放弃的教育原则,关心其心理发展,采用鼓励式骄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育,引导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的学生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而班主任教师不仅作为教育者,还是学生们的成长陪伴者,除日常的教学任务外,更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探知欲望,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大脑发育过程中,对于未经历过的事物总是充满创造性的想象与思维。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时,不能将教育作为束缚学生思维的工具,而应将其作为联系学生思维的纽带,使教育中所学的教材知识能够作为依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正视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班主任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想法作出正确的评判,不能将引导思维发展成“放任自流”,激发创造性思维固然重要。但也要通过教育者的合理规范,为学生指明创新的方向,才能避免“天马行空”造成“不应形成的弊端”。
三、因材施教,关爱成长
我国至圣先师孔子将“因材施教”的理念提出,使千百年来的教育事业始终将这四个字奉为教育的信条。作为教育的引导者,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作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能力差异的,但却没有高低之分,学生的潜力是否能够被发掘出来,也依赖教师的教学方式。若教师能够学会欣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将其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学生将会得到充足的个性化发展,使自身的优点不断强化,最终形成独有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通过日常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主观上减弱对教师的防备心理,使其能够对教育者产生信赖感,从而能够“听从”教师的管教。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在心理上其实是极其敏感的,但强烈的自尊心又会使学生难以与教师坦诚沟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事重”。班主任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被认可,不再受“后进生”的蔑称影响,才能引导学生逐渐回归正确的学习道路。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而班主任教师也扮演着启蒙教师的角色,其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与措施,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因此农村小学教育的班主任更要关爱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让农村教育中的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才能不断增强其自信心。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特有长处,因材施教,作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才能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的空间,真正实现当代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2]张伟.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新通信,2019,21(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