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探讨
2019-09-10梁艳
梁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小学语文的教授形式和教学的任务也不断地进行改变。六年级的复习课在小升初的阶段中尤为重要,不论是对小学学习成果的巩固,还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曾经学过的知识的印象,甚至是对于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复习;六年级;有效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已经产生着重大的作用,不仅仅代表着一门小学的课程,更多的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自身修养的一种提升。所以,教师更加需要在语文知识学习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完善课后复习拓展工作。
一、语文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课程后期的复习中时常存在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大多数的复习课,教师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虽然能对课堂进行良好的组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复习需求。所以在复习课上应该至少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拓展思维空间,充分地给学生留提出自身问题和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真真正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地花时间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上,以及复习的点拨总结上在答疑方面更需要去引导和评估反馈。
复习模式单一枯燥,让学生出现疲劳厌倦状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的深度不够,目的不够明确。比如,对于字词的反复抄写背诵,语文内容重复,更会消磨学生的耐性。
能力培养的欠缺。听说读写背,是小学阶段要培养的最为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复习课上很难全部得到训练,尤其是交流的能力。
二、六年级语文复习的有效策略
首先,在小学语文复习课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先入为主确定问题以及答案,尽可能考虑学生所关注的、感兴趣的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内容,巧妙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重燃学生的复习活力,进而拓展知识,加深对语文复习课的认识,以及对于学过的语文知识的理解,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于细腻情感的把握[1]。从而促进个体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在复习《北京的春节》这一类文章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程度,适时的使用多媒体展示当地传统的风俗习惯,从美食,特色物品等感受传统民族独具特色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明,以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表达、情感的传达,并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多加应用,理清复习思路,查看复习进度。
其次,利用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复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传输给学生,将知识点之间的框架建构起来,也可以将知识点分开层次,大致归类,突出重点,在复习中巩固加深记忆。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古文《元日》的时候,首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回顾课程的复习重点,学生能带着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复习,本诗的作者及简介、全篇的重难点认准读音、诗句大意注释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其次,学生可以按照多媒体该出的要求自主复习或者合作复习,完善笔记。最后,教师在解决疑难杂惑,对于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进行有目的是解答。
在总復习的过程中更加的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对于学生的弱项进行探究,学生间对于知识内容的共同点,以及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层设置内容。例如,阅读理解不同题材的分层疏理,以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语言特征等。一通百通,复习起来有针对性地去复习,将每一种类题材的阅读文章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分清明白要掌握的内容,自主总结方法,日积月累熟悉感悟。基础差的,重点放在字词方面;阅读差的,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作文差的,要求学生多加练习,以此来分段提升。
再者,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缺乏动力,这样问题的出现多数是因为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因此,开展小组活动学生间合作学习也是可以尝试的。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复习动力。
最后一点,复习效率低下对于复习成果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小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够专注用心,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复习成果[2]。因此,就可以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从而提升复习效率,达到一个好的复习成果。
三、结束语
综上而言,六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师想要看到明显的复习成果,不仅仅需要简简单单的课程内容的讲述,更多地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兴趣、复习动力、复习效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秋霞.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探讨[J]. 小学生(中旬刊),2018(2).
[2]郑美灵. 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J]. 新课程,2015(1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