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下“大语文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9-09-10黄玉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微信平台

黄玉海

【摘要】当下,手机在中学生当中已相当普及,作为手机聊天交友软件的微信已经成为现代高中生的新型沟通工具,我们已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微时代”。同时,提倡语文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语文教育”也呼声愈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微信这种新型手机网络交流平台,使之服务于我们“大语文教育”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时代摆在众多语文从业者面前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微信平台;大语文教育;语文能力

利用微信平台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非常新鲜的方式,在百度上搜索“微信+语文教育”关键词,仅检索到一篇论文,即便是在百度文库上搜索“微信+教学”,相关的资料也少之又少。虽然很难借鉴别人的经验,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语文教学实践方向。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基于微信平台下的“大语文教育”。

一、“大语文”,大困惑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它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思想的精髓。践行“大语文教育”,发挥语文学习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理应是语文教学的准则,但实际并非如此,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或是狭隘的实用观点,使语文教学囿于“字词句语修逻”的识记,脱离生活实际。“大语文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遇上了大困惑。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之间缺乏一个长期有效地交流互动平台,使得学生一旦离开课堂,就和老师、课堂断绝联系了。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笔者认为基于微信平台下的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二、微时代,大功能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2018年,微信官方宣布其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注定今天是一个“微时代”。微信之所以能够成为理想的“大语文教育”平台,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微信在学生中极其流行,甚至已经成为了学生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它作为教育平台最强大的优势。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以前我们尝试过用辩论赛、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小板报等形式进行大语文的教学,但这些活动实际上并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他们认为这增加了自身的学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被迫接受的感觉。而微信因其使用便捷、资费低廉,甚至不用资费而广受学生欢迎,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进行自己心情和生活点滴的展示,早已成为学生们的日常习惯,而这不正契合了“大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么。

2.微信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移动式的学习。考虑到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1对1的沟通和学习。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教学双方在不断地留言交流中,可以实时建立1对1沟通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

3.它是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有效途径。微信现有的3亿客户的规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生活交流平台,每个用户都将自己的信息上传至微信平台,理论上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到。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订阅”功能,实现精准的阅读学习资源整合。

4.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教师发送推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

5.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大语文教育”例说

1.以班级为单位,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圈”,实现课堂、 校园、 家庭、社会的有效交流

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天然场所,我們可以通过建立大语文教育圈来开发这些环境资源,创建语言运用教学体系。建立大语文教学圈,就是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放到语文课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个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的圈化的语文能力训练平台。教师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可以很好地建立起这样的圈子,如下图示:

在这个圈子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灵活设置学习内容和进行管理互动。当时笔者进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互动设计,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在本次大语文学习过程中,笔者结合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出了“肇庆端砚”和“广宁风俗”两个学习内容,另外设置了“传统礼仪”和“经典名著”板块,以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以班级为单位,共分设9个微信平台学习小组,并提倡各小组把所学所得及时展示出来,这样可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探讨、研究;最后笔者还创设了作业及评价板块,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

2.通过微信平台,学会交流与展示,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借助手机微信平台,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通过微信随手拍、微信语音聊天、网络搜索等手段,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一旦有疑问,还可实时反馈给教师,和老师形成长期有效的交流互动。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总和,它的外延极其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因而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教材,更要走出教材,只有立足教材,才能学到语用经验,而只有走出教材,才能内化经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在走出教材,提升能力的方面,借助微信平台,笔者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选择1:充分发挥微信随手拍功能,鼓励学生拍摄与本次学习活动有关的生活相片,并上传展示。

案例:在教授杜甫《登岳阳楼》中,学生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很是费解,即便笔者再三解释,学生也难以意会诗句和“气势磅礴,浩瀚无边”有何联系。课后笔者反思,觉得学生都是生活在山区小县城,哪有机会领略大江大湖,更不必说极目远眺,欣赏天地一色的广阔了。叫一群毫无类似生活体验的十六七岁的少年去感悟大湖的浩瀚、磅礴,岂不是赶羊上墙了?刚好后天就是五一长假,笔者就给学生下达了一个任务:运用微信拍照展示功能,拍一些你认为能表现出“气势磅礴,浩瀚无边”的相片,并分享在圈子里。在整个假期中,笔者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相片,比如,有学生特意爬上山顶,照下县城全景,附言说:“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秀气,可没能发现磅礴!”有学生家住绥江边,在他家楼顶拍下了延绵东流的江水,附言说:“这,乾坤日夜浮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假期即将结束时,一位女生上传了一张照片,那是她随父母去海南岛旅游时拍的,画面中女生站在海边,高举双手,身后是一望无边的大海,她附言说:“在海的面前,一切都是浮云!”这相片立即引起笔者的注意,马上点赞,并留言点评:气势磅礴,浩瀚无边,就是这么简单,请其他同学都来赞!不一会,微信圈子里又热闹起来了,而笔者心中窃喜:学生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被我带进了大语文的氛围中了。

利用微信对自己的生活点滴进行分享,圈内好友可以及时欣赏评价,这就实现了知识、作品的交流与展示了。比起传统的交流展示,这样做更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在交流的范围上,也基本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其更大优势在于,学生们是在游玩中,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并没有被迫的感觉。

选择2:针对特定问题,利用微信发起群聊,随时随地进行探讨研究。或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1对1的私聊,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实现课堂的有效延伸。

案例:在一次作文训练课中,笔者要求以“小事不做,大事不成”为论点,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议论文。很多学生在论证材料的选用上产生了疑惑,于是笔者发起了微信群聊: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材料。

生1:“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子行么?

师:不太好,这是侧重证明积累的。你要在小事这方面思考。

生2:我用了刘翔训练的例子,行么?

师:怎么用?请说明。

生2:刘翔在训练时,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坚持做好每一个基本的动作,终于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奥运冠军。

师:例子不错,但要紧扣论点摆材料,,“不怕吃苦,不怕失败”这和论点无关,不要说,

而“做好每一个基本的动作”,这切合论点,要展开详述。

……

这次群聊,是在笔者因公出差的路上进行的,当时是边走路边和学生们交流,而学生当时正为笔者临走时布置的作文而求助无门。通过微信,使笔者和学生构建了一个长期有效地交流互动平台。在我们进行微聊时,可选择文字表述或语音聊天,它们各有优劣。比如,在朗诵训练时,笔者就选择语音聊天,在作文训练时,笔者更钟情于纯文字的表述。

选择3:通过微信平台布置作业或上传作业。

这是微信中一个比较传统的功能,在以往的网络学习、邮箱、QQ平台互动等学习方式中早已用到,它的功用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应该比较熟悉。需要一提的是,以语音形式上传作业,它适合朗诵训练、背诵经典、观点简述这几种形式。

案例:通过微信平台,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诵李煜的《虞美人》并把自己的朗诵语音上传微信。

②互评,能够听出别人讲话中的语音错误,学会纠正自己的乡音、错音。

③留下你的点评,觉得好就点赞。

本次作业完全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的,全程全体学生都得以参与,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把他朗诵的语音片段永久保存,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作为老师也得以从呆板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中传授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师的使命。

3.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有效管理,形成评价量规,激发学生积极性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定期给学生推送資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也可通过后台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停留时间、互动活跃度等内容。

如下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监管,统计数据清楚的表明了学生对于主号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次数、分享转发次数,还有日、周、月各自的阅读次数变动情况,这在传统课堂中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也针对微信平台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评价量规。具体如下:

四、结语

笔者相信,如能灵活用好微信平台,在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的语文教学天地中,“大语文教育”一定会是一条越走越宽、越走越灿烂的道路。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支点,通过微信平台这条杠杆,以区区教材之微量,撬动生活大语文之巨量,促成知识的丰富,技能的内化,智力的开发。有了基于微信平台下的“大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从无效中解脱出来,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我们也会不再发出“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的感叹,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无穷的创意、深邃的生活感受的由衷赞赏。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J].天津教育,1993(6).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王萍.教育微薄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8):21—27.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微信平台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