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型”阅读:“一带N”儿童语文拓展的新向度
2019-09-10徐静杨广军
徐静 杨广军
摘 要:本文提出采用“涟漪型”阅读,以“一带N”的方式进行阅读拓展,以部编版教材文本特质或单元主题为动力源,组织学生基于类文比较的基础上发散阅读。这些方法如同水面涟漪层层荡开,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热情,增加阅读经验,进而提高阅读力。
关键词:“涟漪型”阅读;“一带N”;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展开积累和拓展。鉴于当下儿童阅读量不足,笔者采用“涟漪型”阅读,用“一带N”的方式拓展,以部编版教材文本特质或单元主题为动力源,组织学生展开从节选教材“一”出发并以此拓展,带动“N”多篇,乃至整本书的系统阅读。
一、“涟漪型”阅读的内涵及价值找寻
(一)“涟漪型”阅读的内涵解读
“涟漪型”阅读过程类似于多层次的融合,即从圆的一个中心辐射到周围的层,并向外扩展。
(二)“一带N”拓展阅读
所谓“一带N”拓展,本文指的是以教材中的单篇或一组课文作为文本学习的“动力源”,并作为突破路径,带动一篇、多篇(片断)乃至整本书的阅读。借助这种理念开发与此相关联的课外阅读拓展文本、微课、微视频等资源,并探索在课内使用或者部分使用的最优化教学策略,使得课内外阅读一体,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涟漪型”阅读价值追踪
1.由点的教学到“网”的教学延伸
“涟漪型”阅读,由课内的“一”带出课外的“N”,是迁移,是应用。让课外名著在课内部分阅读,并延伸到课外。既让学获得规范的语言文字、语文能力,又交给学生品读的方法。把学生带进整本书中,实现由点的教学到“网”的教学延伸。
2.学生知识型到建构型的教学升级
“涟漪型”阅读通过扮演中文课堂主渠道的角色,将课外经典阅读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便于对接的阅读材料,使语文学习成为有意义的精神活动,而不是纯粹的工具性,实现学生知识型到建构型的教学升级。
3.教师传授型到激励型的教学转变
“涟漪型”阅读,用“一课带一篇,一课带一组,一课带一本”等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得阅读内容从一元到多元,阅读角度从狭窄到宽,阅读的顺序更是由纵向阅读到横向阅读。迫使教师实现由传授型转变到激励型到创新型。
二、“涟漪型”阅读缺席语文课堂的不良影响
(一)过度依赖语文的“工具性”
教育的功利主义是语文“工具性”的温床,大部分教师关注的是教材的“一”,是分数,而非学生阅读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缺少“涟漪型”阅读的过度追逐,即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同时失去了儿童语文阅读的“人文性”的关照。
(二)造成“阅读实践”的悬缺
曹鸿飞先生在专题报告:《“1+X”联读:创新课文“新阅读”》中指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使课外阅读内化到课程。使阅读比较和发现,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涟漪型”阅读缺失的教学,就是造成“阅读实践”的悬缺。
(三)独霸“语文课程”的控制权
语文课程,尤其拓展阅读课就是探究课,创新课。“涟漪型”缺失的语文课程,教师总是独霸“语文课程”,不会探究创新教材,也不会真正转变学生观,不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学生无法获得语文阅读的幸福感。
三、“涟漪型”阅读:“一带N”儿童语文拓展的新向度
(一)“一课带一篇”实施路径
1.把握特点,拓展同一种文体
教材中,同一种文体的文章有很多,我们可以聚焦某“一”名篇,来带动诸多“N”同一体裁的文章的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同一体裁文章的特点。
2.深入认知,拓展同一名作家
我们要引领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了解该作家的创作风格、感受作家的高尚情操等,从而更高层次的理解教材文本。
3.丰富内容,拓展同一个对象
同一个写作对象,不同作者的背景、文体、情感都不可能一样,引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丰富阅读知识。
(二)“一课带一组”实施路径
1.迁移运用型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法迁移运用,并让学生对一些类似的课文进行比较思考,增加语言积累。
2.印证巩固型
一篇课文五脏俱全,字、词、句价值观等,通过一篇文本,你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让孩子学到什么、收获什么,然后通过“N”再来巩固加深“一”。
3.内容拓展型
教师可以在选取对象、写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同一内容的拓展,带领学生补充对比同一内容的一组文章。
(三)“一课带一本”实施路径
1.从作者带出“一”本的阅读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一篇小说在写完之前,和作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由了解作者带出阅读教科书外作家的其他作品,体味该作家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甚至整本名著。
2.从名著梗概带出“一”本的阅读
书的概述在名著中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了解主要内容,还可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学生阅读故事梗概,会对阅读名著有高度的兴趣。
3.从精彩片段带出“一”本的阅读
名著中有许多名篇经过改写成了我们的教材,推荐阅读的内容首选该名著,抓住精彩片段引领。在教學中,或在课前,在课堂上,或在课程结束时,必须及时把作家及作品,推荐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引导学生从阅读到课外,从摘录到阅读整本书。
(四)联结“一”,让“N”多变
1.“N”的带入时间多变
首先要以尊重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分配为前提。一般来说,“一”的时间可控制在25-30分钟内,带出的“N”可用10-1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一”的议题教学到位,带出的”N“又能起到对“一”这个议题的巩固验证作用。
2.“N”的带入形式和时机多变
很多时候,大家以为第二课时后半段几分钟带着读一下就是“一带N”了,后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不是这样的,实际情况远远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其实,不一定只放在课上的后10分钟来做拓展阅读,课前、课中、课尾都可以。
总之,“一带N”涟漪型阅读教学超越了单一的、离散的、传统的、壁垒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整体性、联结性、探究性为特征的拓展阅读教学方式。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是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的阅读乐园。
参考文献:
[1]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0.
[2][日]印南敦史著,王宇新译.快速阅读术[M].中信出版集团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