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略论

2019-09-10杨通梅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杨通梅

[摘 要: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和形成语感,读写结合进行训练,最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在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就是语言,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更是人成长为完整的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占语文教学主体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笔者不揣浅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此简要谈一些策略。

一、阅读中激发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欲望和兴趣

(一)加强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的认识

明其价值方知惜物。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产生欲望,首先就要让他们看到这种能力提升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这虽然有点功利主义,但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纯美的引导效果并不好,而功利性的引导反而更见效率。

(二)以情境促进学生参与表达的欲望

情境包括两种:一种是实地情境,即把学生带到现实的环境中;二是虚拟的情境,即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激发想象形成的一种情境。实地情景的应用固然效果较好,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要表达的对象所在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但是时间、交通、经济以及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教学不可能总在实地情境中进行。虚拟情景毕竟是“虚”的,与现实有较大距离,始终会让学生有距离感,但其不受客观外界条件的限制,只要有多媒体即可,应用起来比较方便。可见,两种情境各有优劣,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选用或配合使用。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定下表达的目标,引导学生按情境要素和相关要求由简到难地表达训练。

(三)以联想和想象促进表达的欲望

想象和联想要能正常开展,必须先把字词表面义弄懂。所以文本阅读还是要人基本的字词入手,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用字词的基本意义,再结合文本前后语境体会字词背后隐藏着的作者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展形想象和联系,让文本的意义得以丰满。例如:五年级下册《桥》,其中一个对比的场景值得深究:在深夜洪水袭击小村庄时刻,有两种人存在不同的表现:一是老汉为代表的,“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二是“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的村民们。两类人在面对满水袭击时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遐想空間。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据此想象当时的情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洪袭来时人们四处逃难可能出现的种种神态、动作和语言,同时,也描述一下和众村民不一样的老汉是一座怎样的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展开,惊慌的村民和冷静的支书之间的对比在学生脑海里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进而使支书的形象得到突显,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升华。

二、阅读中注意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

语感是表达准确的基础;语言积累是表达丰富的基础。这是语言文字核心素能力涉及的两个方面,以下分别叙述。

(一)语感的培养

语感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规范习惯。语言中语句的构建总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即所谓的语法,这是话语表达是否正确和准确的判断标准之一。语法规则的掌握,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从大量的语言作品朗读中习得。一般而言,两种方式结合的效果最好,但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语法知识学习会相对抽象,显得有些困难,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都是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实现。朗读的确是提高语感的一种好方法,在朗读中字词句的意义以及篇章意境逐渐让学生获得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则慢慢进入学生记忆,使学生习得语法的规则。不过,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适当加以语法知识的点拔,这样获得的效果会更佳。另外,语言也是有韵律的,诗歌就是语言的韵律规则应用创造的成果。把握语言的韵律,也是语感培养的内容。

(二)语言的积累

语言表达要丰富,要好,就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主要包括词汇的积累和精妙语句的积累。语言积累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读,不管是大声朗读还是静心默读,总之,“读”才能让学生与文本亲近,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接触到各种语词和创作者的精妙之语。当然,学生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其拔高认识,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品味文本内容,体会其中用得精妙的字词。比如,二年级下册《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个“含”字,让独特的意境跃然纸上,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含”字来体味其中的精妙,并联系诗人创作的背景来升华认识。

三、读写结合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

读是语言文字信息输入过程,而写则是语言文字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看似相逆的,但实际相互依存。读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表达能力,写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思维准确表达出来。而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依赖于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语文表达能力。写的结果反映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借此又可检验读的情况。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读写结合起来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实现读与写的互促互进。

总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教师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最终使学生获得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丁文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卢结玲.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天地,2016(2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