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2019-09-10覃凯
覃凯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流程,2017年1-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 2 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开通时间、CT 完成时间、溶栓 DNT及致死率及致残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流程,有效缩短救治时间 ,降低了致死率及致残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院内救治;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167-02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急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且病程进展迅速,6 h内的治疗较为有效,而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较高的致死率及伤残率[2]。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静脉溶栓治疗操作简单,风险低,疗效好[3]。但这种治疗手段有着严格的时间窗限制,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委员会指南推荐,应将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控制在 60 min 以内,因此,建立急诊优化护理流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是急诊科极待解决的问题。我院急诊科自2018年1月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 2017 年 1月至 2018 年12月救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诊断标准[1]。2018年1-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0例作为观察组,男 40例,女 20例,年龄 60~80 岁,平均年龄(72.3 ± 7.4)。2017年1-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0例作为对照组,男 42例、女 18例,年龄 60 ~79 岁,平均 (71.6 ± 7.2) 岁,2 组患者发病均在6小时以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急诊护理流程 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传统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分诊至抢救室或诊室就诊,按照挂号、就诊、开具检查单、缴费、完善检查等常规流程处理,经 CT、MRI 检查确诊,`进入抢救室溶栓治疗后收住入院或收住入院进行溶栓治疗。
1.2.2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 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患者入院后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分诊护士快速评估病人症状、体征及发病时间,若<6 h立即送入抢救室卒中单元,通知抢救室护士及值班医师进行抢救,10分钟内完善抽血化验(血Rt、血生化、血糖、PT4项)并立即送检、ECG、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并开出头颅CT检查单,15分钟内完善神经系统查体和NIHSS评分,做好护送准备,同时通知神经内科二线医师到CT科急会诊,25分钟内完成头颅CT检查,拿到CT报告,45分钟内拿到PT等血液报告,60分钟内开始静脉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 2 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开通时间、CT 完成时间、溶栓 DNT及致残率及致死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 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各项时间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表2)
3 讨论
3.1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 尽管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进入了血管内治疗时代,但是静脉溶栓因其简便、易行、效果理想,依然是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第一选择[4] 。“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可。因此,缩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关键。本科制订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减少挂号、缴费等各种时间的浪费。同时在急诊设立抢救卒中单元,配备溶栓治疗包,把溶栓地点前移到急诊抢救室,减少了由急诊到病房的转运及交接等护理环节,缩短了溶栓前的院内延迟,缩短了DNT[5]。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急救各项时间、CT完成时间及DNT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降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有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治疗给药每提前15 min,院内死亡率可降低0.40%,出院时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比例可提高1.80%[6]。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救治的各环节时间,使得患者尽快明确诊断,并接受最佳、最及时的专科治疗,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7】。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溶栓院内延迟,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2]赵玉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 ( 5) : 74 -76.
[3]张金燕.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24):122-124.
[4]陈翠翠,韩强.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10 (6):605-606.
[5]李丹卉, 谢小华, 陈晖等. 時间目标管理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3):2760-2763.
[6]aver儿,FonarowGC,SmithEE,et a1.Timetotreatmen twith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 and outcome from a—cute ischemic stroke[J].JAMA,2013,309(23):2480—2488.
[7]陈兰, 黄亚娟, 张霞明等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研究, 2014,28(2):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