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年级段习作批改方式的探索
2019-09-10韦雪珍
韦雪珍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们国家的母语教学。一个国家的母语对于国家的文化传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位语文教师的肩上都担负着对国家文化传承的不可推却的责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任务中,习作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它在语文考核中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考核分量。语文里的习作教学对于农村中年级的师生来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年级开始增加的细做任务讲究布局谋篇,这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级比较高的台阶,所以对小学中年级学段习作教学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阐述了对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批改的探索,期待更多的老师能在实践中受益。
关键词:习作批改;修改;语文教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42-01
语文教学概括来说就是汉语字、词、句、篇的教学。而在语文教学里最复杂,或者说工作量最大的教学任务是作文教学: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统筹规划好课堂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写出习作以后,教师的及时批改和反馈又是一项浩大艰巨的工作。习作在语文考核中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考核分量。而农村小学生学习基础差,作文底子薄,因为农村小学生可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少:许多农村小学生是留守生。他们留守在老家给老人或者其他亲人监护,活动场景少,而写作要我手写我心,人没有感触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学生的习作难改更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现实。所以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样的习作批改现状,我们对农村小学中年级学段的作文批改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课题研究。研究探索出以下形式有效的小学中年级学段习作批改方式:
1.习作自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特别是刚开始学习习作的小学生培养他们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习作的习惯能切实地习作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自改要求学生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初稿反复推敲,看到自己所寫的作文有不当之处,立即修改。这种习作自改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校或者家中都可以做到。
2.习作互改
习作互改是要求学生在自该习作的基础上,让其他的同学也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批改。这种批改方式主要是在学校,更多的是集中在课堂时间。当学生在课堂形成习作并自改后就可以给同桌或者四人小组的成员看自己修改过的作文,征求同桌或其他同学对自己习作的修改建议后一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
3.教师的随堂习作批改
教师的随堂习作面批是教师批改作文的一个重要与有效的习作批改方式。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实践好这一环节的话会对我们教师的习作批改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利用习作课堂的时间来为我们的习作批改和习作教学做重大贡献。这一批改方式的实施方法是:在习作课上,完成学生自改,和生生互改时候的习作在学生再次修改后拿到老师处,老师就面对面的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这种习作批改方式教师口、笔并用,学生除了像老师集中批改习作一样用眼看,还可以用耳朵听,使学生多感官地接受习作的批改。这种习作批改方式使学生的习作能够得到及时的批改与反馈。使用这种批改方式时,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按先后顺序表上序号:一、二、三、四学生在这种写作比拼中激发出自己习作的动力,也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写作能力。
由于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使用,我们农村小学也享受到了多媒体给习作教学批改带来的便利。因为我们的习作批改还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投影到自板师生一起批改:好的文段一起欣赏,不足之处大家一起批改,这也是师生面批习作的一种好的方法。
4.师生课后共同批改
学生把经过一定批改的习作誊写到作文本以后,教师在课后批改习作时可以请一名到五名的学生来和老师共同批改习作。当然这种批改方式只是针对于学生习作的初稿,这样我们可以大胆放心地让学生来与老师批改习作。
5.教师的重点批改
在完成以上几种习作批改方式后,学生把习作按照批改要求第二次认真誊写好交给老师,老师在对这些习作进行最后的批改。这时教师的习作批改依据学生以及学生的习作不同的特点进行点评,激励后进,表扬先进。教师可以从习作的布局谋篇上批改,也可以从习作的表达方式上批改,还可以从习作的立意上点评,或者标出学生写得好的某一段落来分析这一段的成功之处。当然整篇作文都能写好的习作还可以作为佳作,在老师对习作讲评时在自板展示出来请全班对佳作共赏。通过这样的习作批改,使学生体会到习作的乐趣,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总之,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在文章的改上都用过功夫。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写诗句“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所以我们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习作教学时尽量师生共同努力利用有限的时间对作文进行反复批改,有效批改来确确实实的促进我们的习作教学和减轻我们农村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负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