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爱情观与自尊:基于性别及性别角色双视角

2019-09-10唐斯娜杨洋

关键词:性别角色自尊爱情观

唐斯娜 杨洋

[摘 要] 探讨大学生爱情观、自尊水平与性别角色的关系。采用爱情观量表(LAS)、自尊量表(SES)及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8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有关;自尊没有性别差异,但存在性别角色类型的差异,男性化群体的自尊水平最高,女性化群体最低;自尊与浪漫、同伴爱情观有正相关,与占有爱情观负相关;性别和性别角色在爱情观和自尊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相较于传统性别视角,性别角色视角下的爱情观与自尊研究能够揭示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爱情观;自尊;性别;性别角色

[中图分类号]B848.3 [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爱情,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禁忌的话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开放与进步,爱情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常谈论的话题。在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爱情不仅受到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而且心理学家们也对爱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构建了丰富的理论。心理学领域对爱情观的实证研究始于Rubin(1970)对爱情的界定。他认为爱情是一种社会人际态度(love is an attitude),既然社会态度可被测量,爱情观自然也能被测量。John Lee(1973)搜集整理不同社会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归纳总结出爱情包括激情、游戏和友谊三原色,三者两两结合,便有了浪漫(Eros)、游戏(Ludus)、同伴(Storge)、现实(Pragma)、占有(Mania)和奉献(Agape)等六种爱情观类型(love style)。[1]Hendrick夫妇(1986)基于爱情六类型理论,通过实证的方式发展出爱情态度量表(Love Attitude Scale, LAS),用来测量人们的爱情观念,经数据检验爱情态度确实是稳定的六维度结构,进一步证明爱情观六类型的理论合理性。[2]401

自Hendrick夫妇的爱情态度量表问世之后,很多学者以它为工具对爱情进行测量。其中一部分研究涉及自尊。自尊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人的情感、动机、认知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很多研究者也发现自尊与爱情观有关,但结论并不一致,如Hendric夫妇最早使用自编的爱情观量表对80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自尊与浪漫爱情观有正相关,而与占有爱情观有负相关[2]400;Mallandain和Davies通过研究发现,自尊与浪漫爱情观有正相关,与占有、同伴、奉献等三种爱情观有负相关;Cho对台湾本地人的爱情观研究表明,自尊高的个体倾向于浪漫和游戏爱情观,而自尊低的个体倾向于占有爱情观。[4]Hendrick夫妇多次在研究建议中提出,个人特质与爱情观的研究会更有意义。

李美枝(1983)研究发现,台湾大学生对理想异性的期望有明显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男性偏重与其本身的自我成长或事业前途发展有关的工具性特质,对女性则偏重女性化特质或社会情感性特质。[5]这样的社会期望,对于不同性别及不同性别角色的个体在两性交往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值得探讨。学者对性别角色特质经历了由单一维度向双维度的转变。在性别角色研究采用实证方式以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要么是男性化的,要么是女性化的,二者此消彼长,因此性别角色是单维度概念。Bem(1975)发展的测量工具将男女两种性别角色特质看作彼此相对独立、低相关性的特质[6],即一个人可以是男性化的或女性化的,或者既男性化又女性化(即双性化)。很多证据表明,双性化个体的行为更具弹性因而具有成功优势,因为他们同时具有两种性别角色特质的优点,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左右逢源,表现出适应的性别角色行为。因为测量和计分复杂,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研究中使用性别角色类型远不如生理性别普遍。探讨爱情观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所以本研究使用性别角色与性别两个变量互为比较,来研究它们与爱情观和自尊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在黑龙江省三所高校对9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问卷现场收回,总计907份,经筛查得到有效问卷835份。其中男生336名,女生499名,平均年龄21.20±1.58岁。

(二)测量工具

1.爱情观量表:选用Hendrick夫妇于1986年编制的爱情观量表(LAS),由我國台湾张志成(2005)翻译修订的中文版本。该量表共42个题项、6个分量表,分别测量浪漫、游戏、同伴、现实、占有和奉献爱情观,每个分量表7个题项,分量表总分越高,表示被试越趋向于该类型的爱情观。6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介于0.70~0.84。[7]

2.性别角色量表:选用钱铭怡等人(2000)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hinese Sex Role Inventory, CSRI)。该量表由100个描述人格特质的词语组成,分为5个分量表,以男女两性和正负性交叉构成4个特质分量表,此外还有一个由中性词组成的干扰分量表,每个分量表20个特质词。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都在0.86以上,信度较高。[8]102

3.自尊量表:选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中文版[9],删除较有争议的第8题。[10]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以上3个量表均采用Likert五点计分。

(三)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2检验、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性别与性别角色

采用Spence的中位数分类法进行性别角色类型的划分。[11]本研究样本与钱铭怡(2000)样本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如表1所示。

在性别差异(2=26.004,P<0.001)。男性样本中男性化类型个体最多,女性样本中女性化类型个体最多;反性别角色类型个体在两性中都是最少的。与钱铭怡等(2000)的结果比较看,各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两性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2男=2.123,P=0.547;2女=0.511,P=0.916)。

(二)性别、性别角色与爱情观

采用多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爱情观而言,性别与性别角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88,P=0.608)。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23.83,P<0.001)。性别角色的主效应显著(F=3.69,P<0.001)。仅在现实爱情观类型中无性别差异,在浪漫和同伴两种爱情观类型中没有性别角色差异(表2)。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的爱情观做平均数差异比较,结果见表3。男生的浪漫、游戏、同伴、占有和奉献五种爱情观均高于女生,只有现实爱情观没有性别差异。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只有浪漫和同伴爱情观没有差异;男性化个体表现出更明显的游戏爱情观;女性化个体表现出更多现实和占有的爱情观;双性化个体更倾向现实、占有和奉献的爱情观。

(三)性别、性别角色与自尊的关系

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0.16,P=0.689),即性别对自尊无显著影响;性别角色的主效应显著(F=18.19,P<0.001),即性别角色类型对自尊有显著影响;性别与性别角色在自尊中没有交互作用(F=0.35, P=0.787)。进一步分析性别角色与自尊的关系,发现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个体的自尊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男性化、未分化、双性化和女性化个体(图1)。

事后检验表明,男性被试中,男性化个体的自尊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个体之间的自尊无显著差异。女性被试中,除双性化和未分化个体的自尊无显著差异

外,其他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的自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男性化个体的自尊仍显著高于其他个体(见表4)。

(四)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的自尊与爱情观的关系

从性别和性别角色两个角度,探讨自尊与6种爱情观类型的相关。为了真实反映自尊与各爱情观之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计算,结果见表5。

1.样本总体的自尊与爱情观

是否控制性别与性别角色两个变量,样本总体的自尊与爱情观的关系显著性没有变化。样本总体的自尊与浪漫、同伴两种爱情观有显著正相关,与占有爱情观有显著负相关。

2.男性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简单相关显示,男性样本的自尊与浪漫和奉献爱情观皆有显著正相关。控制性别角色变量,相关关系依然显著。在控制其他5种爱情观后,男性样本的自尊与6种爱情观的关系便均无统计学意义。

3.女性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女性样本的自尊与浪漫和同伴两种爱情观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占有爱情观有显著的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样本的自尊与游戏爱情观的简单相关为微弱的正相关,而依次控制性别角色和其他爱情观后,这种微弱的正相关变为了微弱的负相关。

4.男性化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男性化样本的自尊与占有爱情观有显著的负相关,和奉献爱情观有显著的正相关。简单相关和一级偏相关(控制性别变量)显示,男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浪漫和同伴两种爱情观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占有爱情观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控制其他爱情观后的偏相关结果有所不同,男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浪漫和同伴两种爱情观的正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占有爱情观的负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

5.女性化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女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游戏爱情观有显著的负相关。简单相关和一级偏相关(控制性别变量)显示,女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浪漫爱情观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奉献爱情观有微弱的正相关;但控制其他爱情观后的偏相关结果有所不同,女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浪漫爱情观的正相关失去统计学意义,与奉献爱情观的关系变成负相关。

6.双性化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双性化样本的自尊与浪漫、同伴和现实三种爱情观正相关,与游戏、占有和奉献三种爱情观呈负相关;但只有与占有爱情观的相关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7.未分化样本的自尊与爱情观

未分化樣本的自尊与6种爱情观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简单相关显示,未分化样本的自尊与现实爱情观正相关、与奉献爱情观负相关,控制其他5种爱情观后,与现实爱情观的正相关变为正相关,控制性别变量后,与奉献爱情观的负相关变为正相关。

四、讨论与分析

(一)性别与性别角色的分布

钱铭怡等人(2000)在编制量表后对380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进行了报告,总体上和女性群体的性别角色各类型分布没有差异,但男性样本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呈现出双性化类型优势[8]101;杨玲等人(2005)在研究中使用同样的量表,得到相同的结果。[12]在本研究的全体被试中,各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同样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群体中占优势的并非双性化类型,而是男性化类型,其次是未分化类型,这一点与前人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地域不同及抽样差异造成的,需要更多样本检验。

就本研究样本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而言,男女两性中都是同性别角色类型占优势,男性中的女性化个体最少,女性中的双性化个体较多。男女两性在成长过程中都内化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同性别角色期望,而当今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正逐渐改变。在我国内地,比起女性男性化者,男性女性化者的社会污名化现象更严重,如“娘娘腔”“娘炮”等消极评价;而女性男性化者或双性化女性反而被冠以“女强人”“女汉子”等称谓,颇具积极意味。两性跨性别角色者的不同待遇及影响是十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性别、性别角色与爱情观

本研究样本的爱情观在性别和性别角色两个变量上都存在差异。

从性别角度看,两性的爱情观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董福强(2004)研究发现,男生更倾向于浪漫、游戏、同伴、占有和奉献爱情观,女生倾向于现实爱情观[13];但吴昭仪(2005)发现,男大学生在浪漫、奉献和游戏爱情观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同伴和现实爱情观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占有爱情观则没有性别差异。[14]有研究则发现,男生的六种爱情观均高于女生。[15]102本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只有现实爱情观没有差异,其他五种爱情观都是男生表现更为强烈,这与董福强等人的研究结果较相似。或许我国大学生仍然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在两性关系中,男生更多采取主动,而女生多扮演被动角色,因此男生会积累较多的爱情体验,对爱情的感受也能更直接地表达。

大量研究证明,双性化者有更具弹性的社会适应和更高的人际和谐水平。王庆福(2003)认为,浪漫与游戏爱情观在两性交往中都具有不适应性,而双性化者较少具有这两种爱情观,因此会拥有更加协调、满意度更高的爱情关系。[16]卓纹君(2004)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者,女性化者更多持有占有爱情观,而双性化者的爱情观优势并不明显。[17]本研究发现,双性化者的浪漫爱情观是最多的,这一群体对爱情有更多的浪漫憧憬,所以并不能得出双性化者拥有更适应的爱情观的结论。比较意外的是,拥有最多不适应爱情观的群体是男性化样本。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测量工具造成的:(1)本研究所使用的爱情观量表修订自台湾地区样本,政治、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可能造成量表水土不服,接下来需要根据我国大陆地区的具体现实重新修订;(2)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性别角色实证研究虽然都基于Bem的类型理论,但所用量表同样基于当地的样本编制,结果不尽相同在所难免。

(三)性别、性别角色与自尊

自尊的性别差异大致呈现出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的不同。Skaalvik(1986)综合了1975年至1985年间的29项有关整体自尊与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男性的自尊高于女性的结论[18],我国学者研究也有同样的结论[19-20];而Moore等人(1980)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成年人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1],Lameiras等人(2001)发现西班牙成年人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2],我国苗硕等人(2015)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23]本研究未发现自尊有性别差异,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女性的自尊水平可能愈加与男性趋同。

关于性别角色和自尊的关系,多数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Bem(1975)发现,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往往比女性化者和未分化者有更强的自尊[6]643;Whitley(1983)针对35项研究所做的元分析显示,男性化类型有着更高的自尊。[2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男性化者的自尊显著高于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者。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性的期望要高于女性,而且形容男性个性特质的词语多为积极方面。

(四)自尊与爱情观

针对本研究的被试总体而言,爱情观类型中游戏爱情观的得分最低、奉献爱情观得分最高,表明大学生群体对两性交往这个问题比较倾向负责任和尊重对方,并且愿意为对方付出。在自尊与爱情观的关系上,自尊高的个体更倾向于浪漫和同伴爱情观,而自尊低的个体更倾向于占有爱情观,与国外研究相符。[25]这可能是因为浪漫和同伴爱情观包含更多的情感表达以及关怀和爱护,所以与积极的自尊建立了更多的联系;而占有爱情观则更多关注对方付出的多少和对自己的观冷暖,所以与消极的自尊有关。

从性别角度看,男性被试的自尊与各爱情观均无显著的相关;而女性被试的自尊与总体情况一致,高自尊的个体倾向浪漫和同伴爱情观,低自尊的个体倾向于占有爱情观。从性别角色角度分析,男性化个体中,高自尊倾向于奉献爱情观,而低自尊倾向于占有爱情观;低自尊的女性化个体倾向于游戏爱情观;低自尊的双性化个体倾向于占有爱情观;未分化个体的自尊与爱情观相关都不显著。总体上看,自尊的高低与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有正向关系,自尊越高,爱情观也越倾向积极健康。

五、 总结与展望

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期望不同,尤其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女两性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原本差异就很大。[26]在如今互联网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冲击下,西方自由平等的两性观、婚恋观对我国年轻一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可以预见未来年轻人的爱情观念不仅会变得更加多元,而且更迭变化更快速。这一领域有待更多心理学研究者开辟新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洋.爱情构念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12(7):222-224.

[2] Hendrick C, & Hendrick S.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2): 392-402.

[3]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4):10-12+16.

[4] Cho W, & Cross SE. Taiwanese love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J].Genetic, Social &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995(3): 283-309.

[5] 李美枝. 兩性之间的喜欢、爱情与婚前性行为容许度[J].中华心理学刊,1983(25):121-135.

[6] Bem SL. Sex role adaptability: 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5(31):634-643.

[7] 張志成. 高雄市国中资优生的爱情态度与现况之相关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5.

[8]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 心理学报,2000(1):99-104.

[9]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10] 田录梅.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 心理学探新,2006(2):88-91.

[11] Spence JT. Gender-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o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4): 624-635.

[12]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5):23-27+64.

[13] 董福强.高职学生爱情态度研究[D].高雄:台湾中山大学,2004.

[14] 吴昭仪,吴丽娟.大学生的共依附与爱情态度之相关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2005(3):241-263.

[15] 刘晓明,曾天德.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爱情态度相关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2-104.

[16] 王庆福,王郁茗.性别、性别角色取向与爱情观及爱情关系的分析研究[J]. 中山医学杂志,2003(14):71-82.

[17] 卓纹君.台湾人爱情风格之分析研究[J].中华辅导学报,2004(9):71-117.

[18] Skaalvik EM. Sex differences in global self-esteem: A research review[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6(4): 167-179.

[19] 张丽华,宋芳.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J].心理与行为科学,2008(3):197-201.

[20] 陈建文,王滔.大学生自尊、自我统合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61-162+164.

[21] Moore SM, Rosenthal DA. Sex-roles: Gender, generation, and self-esteem[J].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1980(3): 467-477.

[22] Lameiras FM, Rodríguez CY.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 among Spanish adolescents[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3(93): 876-888.

[23] 苗硕,郝兴昌.大学生学业与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22-124.

[24] Whitley BE. Sex role orientation and self-esteem: A critical meta-analytic review[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 (4): 765-778.

[25] Adler NL, Hendrick 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and love attitudes, sex attitudes, and self-esteem[J].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1991(70): 302-308.

[26] 李美枝, 钟秋玉. 性别与性别角色析论[J]. 本土心理学研究, 1996 (6): 260-299.

[责任编辑]王立国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ove attitude, self-esteem and gender rol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35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Love Attitude Scale (LAS), Self-esteem Scale (SES) and Chinese Sex Role Inventory (CSR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role types were related to gend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esteem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esteem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roles. The self-esteem of masculine samples i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feminine samples is the lowest. Self-estee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ros and Storg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ni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gender roles in love attitude and self-esteem was not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ender perspective, the study of love and self-este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roles can reveal more valuable contents.

Keywords: love attitude;self-esteem;gender;gender role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自尊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