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9-09-10师如科
师如科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具备综合素质的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根源是基于生活,主要内容是日常的社会生活、与思想品德的培养,更是推进学生们德智的全面发展。这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兼具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美德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论述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要想让小学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就必须扩宽视野、突破思维局限、延伸知识体系。通过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既激发潜能,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综上,笔者认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从而热爱学习。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途径
小学生这一特殊阶段,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所以我们应尽力挖掘,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引起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教学《生活中的规则》时,设计的教学学案就是先由教师谈话,了解学生掌握的生活中的相关规则,然后结合书本重点问题进行提问。之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圈出重点,思考并解答先前设置出的问题,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有关资料,一起分享。利用这一措施,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精准的目标设置提供保证
2.1在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充分把握好方式方法,并结合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价值观与道德观这三个维度。并应努力贴合相关原则,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增添这门课程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我们结合课程的實际情况,有侧重地开展教学,将学生的价值观、个人感情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2.2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各个课程都要在课前,事先了解学生大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方案后,再结合各人实际情况的不同,设计授课环节,使课程的针对性更强。
2.3教学工作中,学生是永恒的主体。在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我们内心始终要明确这一要素,突出课程的层次性。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实现,之后再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分别的制订学习目标和执行计划,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精妙的课程设计营造氛围
3.1以学习、实践和体验相结合为原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教学过程更紧凑、更高效。既然我们都明确,教育的核心主体是学生本身,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与互动,彼此间加强了解,要将时效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制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过程等多个角度。
3.2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于课堂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对于小学生,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显得尤其重要。使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听说读写,完全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们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学到知识,取得进步,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四、让课程融入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不应只是拘泥于小小的课本上,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尽量拓展实践。教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们到教室外面,多做些社会调查,见识广阔的社会,感受社会各方面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让学生多体验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多多实践,积累阅历。重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因为它对学生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必须做好的事情,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与小学生最好,最实际的教育,为学生们德智体的全技能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五、多角度地开展教学
5.1改变授课模式。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相关的各种课程,都延用了传统的讲解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为了更有效的展开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激情生动讲解、直观图文播放、评价与讨论结合等途径,都能够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培养社会认知、辨别是非对错。这种学习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丰富、更全面的社会知识。
5.2角色扮演模式。首先,这种模式具有一定趣味性,可预先创设生活里典型的、常见的情境,通过小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难题。但是,只有故事体验感较突出的课时章节适用这一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的积极性,也能满足小学生们的表演欲望。
六、结合实际是关键方法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设计的学科。为了提高课程的效率,应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课堂当中,组织有趣丰富的创意活动,将课程贴近生活,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参与进来。同时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和辨别能力来评判案例,再由教师进行评论和指导,共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优良的生活行为品德。小学生们毕竟经历的事情还很少,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例如,学生做了他们认为值得表扬的事情,也期待接受表扬,但恰恰没有得到认可,由此一来内心可能会受到影响波动。所以,我们一定要生动化、生活化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观看视频或讲解真实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判断,并分析说出理由,还可以加以讨论,甚至进行辩论。
结语:
我们设置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今后都能成为有抱负、有理想的社会接班人。我们相信,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教学,最终,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社会入门课。
参考文献
[1] 王洪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8(28):114
[2] 刘晓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