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2019-09-10罗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罗丽

摘 要:本文以参与式教学为切入点,旨在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的观念、探索教育之新法,要避免唯书本是从,罗列教条,枯燥无味,教无乐趣,学无兴致的困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对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新的认知和体验。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道参与式教学之缘由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必修的课程。由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特殊而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转变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相对复杂。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均可使他们处于情绪和行为的混乱状态,这使得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常发、高发人群,潜在危险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疏导,不但影响学业,造成人际关系不良,严重时还会引起心理疾病等后果,给学生的成长和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害和不稳定性影响。近年来,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有效、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也体现出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把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的全新教学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课堂为主要载体,参与式教学具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教学结果的反思性等特点。其目的是让所有人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等目标。

区别于其它学段的学习者,大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一些个体能够参与、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习得一系列心理健康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健全人格,提高积极地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是此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唯书本是从,罗列教条,枯燥无味,教无乐趣,学无兴致的过程不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诉求。基于上述条件,参与式教学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又一新尝试,是一种有效、高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法。

二、解参与式教学之标准

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旨,参与式同其它任何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样,使用过程中需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对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有科学合理的认知,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能承受挫折,能积极地适应环境,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把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子目标(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来一一落实和实现。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定适合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把教育目的细化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落实到每一节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

参与式教学目标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参与式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托和载体,课节目标的设计要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参与式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避免盲目和宏大,每一个目标设计要建立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析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学校背景,分析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及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目标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层次性,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都应该获得发展和进步。

(二)精选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贯穿于人生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然而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有其各自的针对和侧重。从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精选并提炼出紧扣时代背景,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教育主题是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从初入大学到走出大学校园,教育者要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兼顾周全,各有侧重。

新生入学,首先需要心理健康状态的测量和普查,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进程的推进,人际交往、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大学生恋爱心理、性心理健康等教育主题是不能忽略和回避的。面临毕业,正确自我定位、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合理的职业规划成为帮助大学生合理渡过人生又一个转折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主题之下都涵盖了极其丰富而多元的细节和内容,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积淀,到必要心理健康操作技能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重难点,恰当取舍教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生心理健康教学方法

参与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构成的。设计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活动承载内容,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流于形式,不是带着学生“玩”,更不是哗众取宠,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单纯等于分组学习。分组学习只是一种常见的参与形式而非唯一形式。一个课节由多个教学环节和活动构成,每一个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前一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后面活动的顺利实施,后一活动的设计是在前一活动的基础上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承前启后、层层递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方法,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学法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糅合讲授、观察、访谈、问卷、辩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切合,与教育内容相匹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能体现学习者全员参与的教学方法都是可取之策。

三、探参与式教学之设计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落脚到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故选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尝试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大学生人际交往

搭建心灵桥梁,铺垫魅力人生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与功能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及调适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把参与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嘗试。它强调师生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共同创生,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教师讲授的教育现象和教学弊端,提倡把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以及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量。

参考文献

[1] 高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M].江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 邓先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胡光忠.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 燕良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8(2).

[6] 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猜你喜欢

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