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方位践行小学语文开放型教学理念
2019-09-10王明文
王明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中,“开放”不只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内外互动、学用结合,还有利于从“兼蓄并举、收放自如”中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因此,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元素既是涵养语文学科知识的“必需品”,又是滋润课程教学活动的“营养品”。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如何全面践行“开放型”教学理念呢?
一、以“开放”为指向,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视野
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和应用性很广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自带“开放”流量,它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一种难以摆脱且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例子”作品,虽然是一些经典或精髓,但毕竟属于非常有限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大格局、战略性”指导思想,组织并引导积极开展“学用结合、内外互动”式的教学实践,来不断拓展课程活动的空间和视野,为开放性课程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以《给予是快乐的》课文为例。教师如果只是循文论事地讲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助人为乐的生活道理,就无异于“诵经念佛——坐而论道”。而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如果以此为由头和支撑,善于引导小学生把文中事例“还原(或拓展)”到社会生活视野之中,就会让他们在喜闻乐见中感同身受,并且赢得切实可感的学习与理解、体悟与思考。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还能够形成令人期待的“滚动学习”效应。
二、以“开放”为指向,努力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价值
有业内人士如是说道:“过去教科书是语文活动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一部永不枯竭的活的教科书。”这种极具对比性的概论,其意重在强调“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它与“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义。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助“开放性通道”这一有效载体,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活动內涵,增强教学活动的宽广度和深厚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不断体会语文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丰富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呢?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善于把教材文本教学与社会生活元素相互链接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二是要善于把教材文本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链接起来,如延伸阅读、补充阅读等形式;三是要善于把语文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实行优化与整合,如“文史不分家”等;四是要善于把知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相互渗透并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小学生“手、口、脑”相互协作、和谐生长的意识和能力。如此而为,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开放”为指向,努力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过程
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是开放性教学的最直接体现,正所谓:“没有教学过程上的开放,也就没有开放性教学活动。”在传统应试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普遍存在“以教师讲读为主、以参考答案为主”“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封闭模式和僵化现象,严重缺乏“民主、开放”的活力元素,毫无疑问地扼杀了广大师生的个性发展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开放性教学”则不然,它强调要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努力讲求“让学与引思”的做法和现象,从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元素。
以《月光曲》这一课文为例。课文中的盲姑娘在听了一首曲子之后问道:“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然而“贝多芬没有回答”。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贝多芬先生为什么不做回答呢?”为思考题,组织并引导小学生在认真阅读并个体思考基础上,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相互之间的小组讨论活动,然后在集体范围内进行交流、总结与提炼,赢得了令人满意的结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弘扬个性化学习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以“开放”为指向,努力活化语文教学的方法手段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及其所用手段是决定教学质效高低的最直接性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程活动普遍奉行“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形式和手段,即使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依然痕迹清晰,是导致教学“一高三低(消耗高、低情趣、低质效、低层次运行)”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封闭、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简单的情形下,又怎么能够谈得上真正的“主体意识”“个性发展”和“实践创新”呢?因此,开放性教学应直接从“多种方法、多元手段”开始。
比如《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它们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感染力非常强烈。有鉴于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个体悟读”“同桌对读”“小组研读”等多元化方法和手段,引导小学生认认真真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内容。与此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平台,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与之相应的美妙画面,为小学生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从而让他们在“像文互动”中更好地加强认知、增进审美、陶冶情感。
五、以“开放”为指向,努力激发语文教学的持久活力
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教学”,绝不是教师偶尔发放给学生的“教学福利”现象,而是渗透在课程教学的日常活动和任何环节。时至今日,“开放性”教学不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阵阵热潮,而且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且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那么,如何保持开放性教学的持久活力呢?除了上述所说之外,我们还应从“教学评价”这一常规性和根本性方面入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评价环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善于把“教师评学”与“学生自评(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以不断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意识;二是要善于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三是要善于把“终极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四是要善于注重把“基础成绩”与“态度品质”“学习能力”有效地融入评价活动体系中,以促进各个层面小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拓展空间视野”“丰富内涵价值”“创新形式过程”“活化方法手段”“激发持久活力”等全面入手、同时推进,才能切实赢得开放性教学的“碧海蓝天”。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丰学区铁城教学点(73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