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日常化的当下关于数字艺术展览的思考
2019-09-10胡杰明左亚
胡杰明 左亚
摘 要 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展示空间,丰富了展示的语言,增强了展示的效果,消除了艺术与技术的边界。近年来,技术体验型展览层出不穷,这些展览拥有很大的社会话题度,有的追求技术的艺术多样化,有的追求艺术的技术极致化。在这种展示空间里,参观者变成了展示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有效的正反馈,达到沉浸式、交互式的展览体验。同时,通过不同的主题场景,营造极致的艺术体验,体现了展示的核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关键词 数字艺术 体验型展览 新技术 沉浸式 超主观空间
0 引言
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边界的延伸,使展览的形式更加多样。多媒体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展示形式,改变了展览与人(参观者)的关系。2019年3月23日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开展的“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览,这场由风语筑全资子公司“要看文创”的策划打造的艺术体验,在展览界制造了诸多话题,成就了一场成功的数字艺术范畴的商业展览。
1 数字艺术展的概念
展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当前展览展示已经进入第三代展示思维方式[1],越来越多的科技与多媒体在展览展示中的运用成了吸引眼球、促进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数字艺术展是基于当下技术发展和社会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指现代科技下的数字化手段以及各种多媒体展现形式在吸取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应用于展示传播的新型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展创造的“沉浸式体验场所”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多元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可以呈现和表达多维度的展示信息。博物馆原来的初衷是“藏有珍宝的房子”,在只读文化到读写文化的转变过程中[2],teamLab这样的跨学界的“超技术专家(ultra technologists)”团队使艺术从物质中解放出来,通过艺术探索人类与自然,自身与世界的新关系。
2 “即时的展览”:特定空间里数字艺术的特定感受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作为teamLab在中国的第一次大型个展,展览的主要作品是已广为熟知的水粒子世界与鲜花的系列,以及2019年在西班牙展出过的作品“Black Waves:迷失、沉浸与重生”。由于展品特殊的虚拟性与数字性特点,技术使表现方式从物质之中获得解放成为能够“变换”的存在。也因此数字科技让作品能够更加方便地“扩张”,而这也可说是作品对所放置空间具有了更高自由度的“空间适应性”,作品变得更容易巨大化与空间化。观赏者也能够比过去更加直接“体感”作品,作品也因此变得能够“更加自由、更加严密地表现出变化的本质”——“让自己永远进行变化”的特质也变得可以表现出来。但数字艺术展对于展览场地的选择仍然尤为重要,观众在特定空间中的体验感受决定了展览的成败。teamLab本次所选择的场地——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就是一个全新开放的旧建筑改造而成独特的现代艺术场所,它因自身是由五个独立的油罐“连接”起来的独特建筑属性,使得teamLab的这一次展览得到了更多的惊喜。这么大体量且圆弧形的空间里展示水粒子世界,让“油罐”与“水粒子”之间产生的化学作用,无疑为展览的体验提供了更加奇妙的感官,且独一无二。
油罐在带来了惊喜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挑战。其独特的建筑結构,使得工程师需要在现场对于作品进行不断的调试。不仅是模型动画的调整,还包括声音的调整。因为油罐的建筑自体的特殊关系,整个展厅都存在了一定的回声效应,而其影响到了作品的体验效果。音效设计师会在现场进行不断测试,不仅仅是重新编辑音效文件,同时还通过改变音响的数量、位置,以及安放的角度来解决现场所存在的问题,以求现场能够达到最完整的观展体验。
最终在teamLab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开放带来大型展览“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主要带来了“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消除作品的边界”“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 消除作品的边界——度时如年”“Black Waves:迷失、沉浸与重生”三个大型作品,以及“圆相”“无常的生命,时空交汇之处诞生新的时空”“生死无止尽,此刻即永恒II”三幅动态小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通过电脑软件实时地不断进行描绘,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并不是将预先制作好的影像进行放映。从整体来说,作品不是通过复制以前的状态进行运动变化,而是受到观赏者的行为举动的影响,不断地持续进行变化。这代表着眼前这一瞬间的画面,错过就无法再看到第二次了,你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一幅新的景象。
3 超主观空间构想下的观展方式
水粒子世界和花与人的作品相互融合在巨大的油罐里,在油罐的空间里从天而降,形成巨大的瀑布。水用无数水粒子的连续体来表现,计算粒子之间相互影响,接着根据这些水粒子的移动在空间中描绘出线。而这些“线的集合”就形成了teamLab所构想的超主观空间中的平面瀑布。在这油罐当中,人会成为能够阻挡水流的岩石,观赏者自身变成了障碍物改变水的流向。作品受到观赏者的行为举动的影响,不断地持续进行变化。花朵在水流中诞生、生长、开花,不久后又会受到水粒子的影响凋谢、枯萎、死亡。花朵会因为观赏者的凝视生长的比平常多,如果触摸、踩踏,花朵就会一齐凋谢(见图1)。
通过油罐来到的是一个夹层展览空间,在这里展出的是Black Waves,是由一个连续的波浪形成的艺术装置,teamLab使用电脑在空间内以模拟波型来构建水在三次元空间下的动作。透过无数水分子的连续体来表现水,并且不断计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在立体的描绘线条的集合体,也透过teamLab所发想的“超主观空间”理论转换成平面化的影像作品(见图2)。
从传统艺术的视角将三维空间平面化,以期探索其逻辑结构,超主观空间让观赏者实际感受参与到数字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说让作品根据人们的举动而自由变化,以及让人们在空间内自由走动从而感受作品,使其拥有无限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作品“扩大”,再消除作品与展览空间的边界。如同油罐里所展现的瀑布,水粒子的呈现方式比起从影像纪录之中切下的真正瀑布,更能够消除观赏者与作品世界之间的界线、让观赏者产生进入作品世界之中的感觉。从艺术式体验的角度去感受多维度美感的体验。美,不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享受展览展示过程的舒适度、娱乐感和趣味性。对于展览展示艺术美的标准从原来单一的展品和人的关系上升到多样化体验和人的关系。
4 數字概念对美的延伸模糊了艺术的边界与展览的边界
teamLab运用物理的空间设计消除了作品的边界。作品充分体现teamLa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念——消失与融合。当观众走入展览,将身体完全沉浸到作品的世界中,模糊了自己与作品的边界。只有当自我的边界打开并消失,身心沉浸在艺术作品中后,自我才能与周围的世界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自我和他人的存在改变了艺术作品中共同的世界,所以会觉得自己和他人与世界融为一体了。这种无边界其实也体现了设计、科技、艺术的多元融合。作品与观赏者之间就变成了一种双向性的关系,而观赏者也就更容易“融合”到作品之中。
随着社会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当代的技术越来越趋于日常化,单单靠新鲜的技术体验方式已无法成为绝对优势。虚拟艺术空间,类似teamLab的艺术展成为网红圣地,不仅因为这一类展览体验感高、互动性强为特点,其实也是适应社交网络经济社会视觉冲击力强满足人们拍照流传的念想。
5 展览院线概念的提出为看展成为未来普及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
电影院线的概念是大家熟知的,而面向C端展览消费的“展览院线”目标,可以把看展览变成另一种公众休闲娱乐的方式。正如风语筑李晖所说,如果能把艺术水准、文化情怀、时尚锐度和科技含量结合到商业展览项目中,培养出一批观展的客群,未来就能把看展览如看电影一样成为普及的生活方式。商业展览院线化、连锁化,能将此类展览的产业链,即展览的内容策划、打造到落地运营打通,并且形成多城市展览空间场所的连锁发展。展览的消费与文化消费、时尚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等融合发展,使最初对于展览与“看展”的理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认知变化。
6 结语
对于展览展示来说,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体验的作用,也因此不断有新技术涌进了展示空间。展示空间开始变得五花八门,有可能观展结束,你再去回想你甚至不记得自己到底看了些什么,或许在回忆时只能想起某一个展项的体验 。但体验形式最终也只是一种媒介,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希望他们真正体验的必然是通过媒介所传递过来的内容、展览的核心,以及展览人所希望传递的观念与信息。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新技术的进入是不可避免的,在技术不断日常化的当下,如何运用技术则成为了创新的要点所在。如何巧妙地将其内容与技术结合运用,从而放大延伸展示内容,使观众得到更好的体验。
技术与内容之间仍然将持续长久的拉锯战,在这场见仁见智的战役里可以确信的是,技术可以变幻莫测可以被替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内容核心是永恒的。
正如德国学者曼弗雷德·莫尔所说:“机器不应该视为对人的挑战……机器是我们自己可能的延伸。功能卓越的技术必须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成为我们心智的一部分。”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至于如何让技术成为展馆发展的推动力,就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了。
致谢
特别感谢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要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对本文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杰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逻辑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1):51-53.
[2]左亚,胡杰明.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J].艺术与设计,2019(4):50-52.
(2019-10-14收稿,2019-10-25修回)
作者简介:胡杰明(1976—),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展示学理论、参观者行为、展示材料与道具系统,E-mail: hjm@dhu.edu.cn。
Abstract New technologies are constantly pouring into the display space, enriching the language of the presentation, enhancing the display and eliminat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art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endless opportunities for technology-experienced exhibitions. These exhibitions have a great social topic, some are artistically diversified in pursuit of technology, and some have pursued the ultimate in art. In this display space, visitors become part of the show, creating effective positive feedback for an immersive, interactive exhibition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different theme scenes, to create the ultimate artistic experience, embodies the core of the exhibi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Keywords digital art, experiential exhibition, new technology, immersive, super-subjective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