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接近新闻真相
2016-11-10汤晶晶
汤晶晶
摘要: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改变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新技术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为受众服务,新闻工作者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报道中做了较好的实践。
关键词:新技术 电视直播 抗洪报道 新闻真相
今年6月,暴雨怒袭,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受灾,江西九江因长江水位过高,形成了严重的内涝。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是每个新闻记者的信条,也是所追求的新闻理想。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真实反映抗洪一线情况,体现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抗洪报道中的新技术变化
抗洪对于所有江西的新闻记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1998年九江长江决堤,到2010年抚州唱凯决堤,再到今年的九江、鄱阳一带内涝,如何把握报道方向,把抗洪现场的真实情况客观、直观地传播给观众,是电视新闻记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在近几年,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目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1998年抗洪时,主要的报道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新闻报道为主,每天现场采编后加工再播出。到2010年,抚州唱凯决堤合龙时,江西电视台首次采用了在决堤时卫星直播的形式对缺口合龙进行转播,此时,直播技术已经普及到了各个省级台。对于地面频道来说,直播技术仍然需要借助卫视的力量进行。今年,直播技术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鄱阳向阳圩缺口封堵现场,仅笔者和摄像两人就完成了现场合龙的直播报道《直播连线 鄱阳:向阳圩溃口进行最后封堵》,依靠的是最新4G技术,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两人即可完成一场现场直播。在今年的抗洪报道现场,除了4G直播技术,VR、H5等新形式的出现,也让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新技术的运用帮助了记者和受众拓宽了视野,是否也让记者离现场的真相更近一步了呢?
电视直播:报道正在进行时
直击抗洪现场,相较于传统报道,直播的方式在信息的速度、真实性和丰富性上都有质的飞跃。而在动态性强的报道中,直播更为直观也更接地气。
在这次抗洪报道中,从暴雨初至,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就采取了SNG+4G直播的方式,SNG为主、4G为辅每天对现场进行直播,两种方式各有优劣。SNG需要依赖卫星直播车进行操作,信号稳定,然而受限于现场情况,如果卫星车不能到达就无法进行直播。相较之下,4G作为这两年才出现的新技术则更为灵活,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当然,信号的覆盖程度也会对直播质量的清晰和流畅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两种方式互相补充,较好地为现场直播奠定了技术后盾。特别是在抗洪报道中,一些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因为车辆不能进入,4G直播设备能较好地向观众展示被围困村庄的村民生活现状,以及武警战士们的抗洪现场。例如《九江彭泽:湖水漫过堤坝 村民房屋成泄洪口》这条新闻中,记者就是利用4G信号把被洪水围困的九江彭泽芙蓉村的情况传输出去,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被围困村民和武警战士一起展开生产自救的真实情况。而在《SNG直播连线:九江彭泽太泊湖花亭堤告急》这条新闻中,因为记者赶到现场时已经接近发稿时间,按传统方式采编已经无法赶上播出的时间,为了让最新的一线情况更及时地传播出去,采取卫星直播的方式最为直接也最为合适。在短短二十几分钟内,完成直播准备,并在当天节目的第一时间段进入直播,让观众直面告急现场,完成最真实、最有效的新闻报道。而这样的新闻报道每天都会在《都市现场》上出现,这在几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VR:全景式的展示。VR的全称叫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作为今年出现的一项新技术,VR频频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中,相对于直播的碎片化来说,VR在灾难性新闻中更适合用作现场的全景描述,其现场画面感强、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充分还原了新闻现场。
在这次鄱阳向阳圩缺口封堵的过程中,就有网络新媒体采取了VR的技术,对封堵现场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通过VR的采集,观众不仅可以全景式地看到现场的情况,而且点击进入一个地点就可以了解实时信息,了解当时缺口的大小、封堵的最新进展,增加了和观众的互动性。
无人机航拍:俯瞰新闻现场。值得注意的是,比起以往都是正规军作战,此次抗洪报道也加入了民间力量。来自航拍公司的参与,让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以往传统拍摄方式无法完成的高空俯瞰似的画面有了全新的解决方式。
传统的航拍方式是采用直升机的方式,人力、物力耗费极大,成本高且不容易普及,而新出现的无人机航拍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只需要两个人现场操作即可完成。在抗洪报道中,对于洪水的蔓延情况、洪水肆虐的面积都有了直观的画面。而在缺口合龙的报道中,很多媒体往往需要三个以上的机位才能完成合龙情况的展示,然而在《直播连线鄱阳:向阳圩溃口进行最后封堵》中,两个机位就完美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一个机位拍摄封堵特写,另一个机位是天空中的无人机,完美直观地将现场合龙的那一刻直播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H5:闪着智慧的光辉。H5是什么,实际上就是html5,是用于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 HTML4.01 和 XHTML1.0 标准的 HTML 标准版本,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浏览器已经支持某些 HTML5 技术。HTML5有两大特点:首先,强化了 Web 网页的表现性能。其次,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 Web 应用的功能。更多的应用在新媒体对洪灾的报道中,特别是微信分享中。网易的H5《湖北已沉没,小半个中国都泡在水里》是此次水灾中的不错作品。相较于其他形式,H5的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利用翻页交互的方式,将核心观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并且基于微信平台分享度高的特性,H5自带的社会化分享基因让其很容易达到病毒传播的效果。在这个H5作品一打开的时候,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地图,点进各个省份就可以看到相应省份的灾情报告,这种地图呈现的方式更加一目了然,受众可以清晰地发现小半个中国的确都泡在了水中。
技术进步了,抗洪报道却更难了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灾难新闻就是一个媒体的良心。因为只有在时间紧、情况急、任务重的灾难新闻面前,才能看到媒体的专业性所在。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声音似乎小了很多,比起娱乐性和各种“标题党”,传统媒体更像一位大家闺秀。然而,在灾难出现时,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是,能够深入到一线的往往都是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而正是这些专业记者带来了真实和客观的报道。
7月6日,一篇题为“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的消息在微博和朋友圈疯狂转载,为了争取更多的救灾时间,抗洪战士们来不及吃饭,只能趁难得休息时间迅速吃馒头。照片中,战士们浑身是泥,里外湿透,和着雨水吃着馒头。这样的一条消息在往年的抗洪报道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一种“套路”,然而,正是这条消息惨遭网民“打脸”,大众反而质疑军队的军备保障能力。事后,抗洪部队发出了各种后勤保障的消息辟谣,我们可以明显看出,18年过去了,观众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观众了。
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信息不断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已经不再那么轻易的被诱导,对于新闻,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而随着各种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只要有一台笔记本,或者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对任意事件、任意新闻的观点和评论,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对新闻现场进行发布,成为一名所谓的“记者”。那么,受众关心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对于灾难性报道来说,受众需要的是有公信力的权威媒体的专业发布,他们需要知道的是灾难现场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现场处置的情况,这才是目前报道的核心所在,也是作为传统媒体必须要深入到抗洪一线采访的根本原因。
新技术下,我们需要怎样去报道
SNG、4G、VR、无人机、H5,这些新技术,带我们最大限度全方位立体地接近了新闻现场,可以感叹,我们从未如此接近过真相。但是,为什么此次抗洪救灾带给人们有冲击力的报道并不多?原因其实很简单,大部分新闻报道过于注重技术,注重新技术带来的更多更全的现场,忽略了细节和内容,就像是一件外衣,有了精美的布料和华贵的装饰,却没有设计感,它只是空有华丽的外壳而已。
记者并不是简单地对现场录制,并不是对一段新闻现场进行复述。一名专业的记者必须对整个新闻现场进行全面的掌握,他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敏锐地从错综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找到出新闻真相。
内容为王,技术不过是报道的辅助的手段,是让我们更加接近新闻真相的途径。今年4月,笔者曾采编了新闻《宜春樟树:一化工企业凌晨发生火灾事故 一人失联》,在新闻现场,厂方和群众的说法不一致,但是现场封闭,记者无法深入事发厂房拍摄。于是,我们采取了无人机航拍技术,用无人机代替摄像机进行拍摄,现场的真实情况一目了然。对于新技术,我们要会用它,而不是一味依赖它。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来驾驭它,做一名有公信力的记者,发表对新闻事件的权威报道,这是记者的专业素养和从业理念。
我们始终走在不断接近真相的路上,只是,这一次有了新技术的帮助,我们更加如鱼得水。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