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2019-09-10周丽萍
周丽萍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并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人文情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以下三大策略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一、引导比较,激发文本对话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比较阅读有利于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能够更充分的突显事物的本质特征,展现更强的艺术效果以及感染力,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例如,《掌声》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内心非常自卑的女孩,一个偶然的契机使她必须要面对全班所有同学的目光,有过这次经历之后,英子最后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基于这篇文本的典型特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和英子之间展开对比。例如,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能够非常充分的展现英子的胆怯和自卑。在阅读之后,为了能够使学生触及英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体会其心理矛盾,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英子之间展开对比。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默默地坐在某个教室的角落呢?”“会不会总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为何你坐不住呢?”“为何小英能够坐得住呢?”
上述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处,通过和自我之间的对比和体验,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兴趣以及探究兴趣。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既有助于直击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详略结合,激发文本研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升阅读速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略读和精读的交叉结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脱离支离破碎的解析,全面推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恐龙的灭绝》教学之后,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并阅读和古代地球相关的知识短文,并带领他们回归原始的阅读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立足于文本中所描绘的生态场景展开更深层面的阅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首先,整体:谈一谈,在你的眼中,古代地球应该是什么模样的?
其次,局部:在古代的地球上,哪些植物或者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再次,细节:如果你回到古代地球,你渴望观察的植物或动物是什么?你有可能观察到什么?
这样的阅读方式更追求阅读速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整体的阅读过程展开回顾,彰显学生在文本对话过程中的感性认知。
三、适度拓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現实意义。但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本知识却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更丰富的课外阅读。
例如,教学《蜜蜂》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拓展阅读,如法布尔的《昆虫记》。
师: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蜜蜂》这篇文本的学习,大家也已经了解到蜜蜂的本领非常厉害,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在我们的自然界中,蜂类的种类非常之多,可以达到12万种。下面老师就为你们介绍其中一种——土蜂,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对它做出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在它的黑色身体上,有一块非常显眼的大黄斑,它们的翅膀闪着琥珀色,它们的脚爪非常粗壮,而且具有清晰的肢节,还能够观察到上面长着一排排粗糙的短毛……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法布尔可以如此细致的描绘土蜂吗?
生1:那是因为他观察的非常细致。
生2:也是因为他非常喜爱昆虫。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法布尔确实是一个极其热爱昆虫的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昆虫记》里,里面描写了非常多的昆虫,大家是否想了解更多的昆虫呢?
生(众):想……
师:回想童年,还记得你们蹲在树下观察蚂蚁的时候吗?其实你们小时候和法布尔一样,都是昆虫迷。在我们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非常神奇的昆虫,《昆虫记》中所描绘的就是这些昆虫的故事,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课后积极的阅读,既要了解神秘的昆虫,更要了解神秘的自然,能够向法布尔学习,成为真正的昆虫专家或者自然科学家。
通过这种形式的引导,学生必然会对法布尔的《昆虫记》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展开积极地阅读,这种发自于内心的阅读渴望,既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够使阅读收获事半功倍。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好胜、好奇、好问的天性,还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创新。除此之外,还应当在阅读兴趣的引导下相机点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感受到收获,既有利于拓展阅读空间、阅读视野,也有助于丰富阅读素材、增强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3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