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杨立
杨立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所学的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所学的文章与之相关的课外文章引入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大量有关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四大策略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引导搜集材料,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好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让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知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方法不是无休止地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不断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是要以课文为基础,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来完成阅读。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过小,在信息搜索方面的能力有欠缺,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
例如,在对《小马过河》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先例举出一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接下来需要搜集的资料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请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找到更多的寓言故事。学生在搜集相关的寓言故事时,会回想起教师所举的例子,从而使得索更具目的性。在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有趣的寓言引入课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很多小学生在搜集相关寓言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进行整体化感知,还能够有效地为他们在课堂上开展主题阅读奠定基础。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阅读文本,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主题阅读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主题阅读兴趣。如果没有课前对有关阅读信息的搜集,学生们课堂参与感和兴趣便会减弱,学生开展的主题阅读就没有效率。
二、基于单元主题,突显主题阅读厚度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课文汇编的,在同一单元中的课文,一般都具有相同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以此突显主题阅读的厚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收录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与《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文章。虽然这些文章不论是在体裁还是在文章结构上都大相径庭,文章的字里行间和力透纸背的情感宣泄,无不是都在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殷殷思念,或浓烈如酒,或怅然若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灵魂主线,将这几篇文章串联起来,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可以将单元主题归纳为《幽幽思乡情》,按照整合阅读策略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通过熟练掌握每篇文章的文字运用、结构内涵等,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可见,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对于阅读指导方法教师要合理选择,大胆运用,为阅读教学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教师要逐步完善主题阅读模式,给学生多维度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搜索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深挖主题内涵,达到传授学习技巧、丰富交流活动的目的。
三、紧扣文本情感,推进主题阅读深度
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和研读发现,课文与课文之间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的联系都十分紧密。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课文之间的联系来开拓教学内容,整合阅读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不仅学生学到的内容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有两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分别是《桂花雨》以及《梅花魂》。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虽然《梅花魂》表面上是在描写梅花,但是从深层次来说,是歌颂伟人的同时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桂花雨》也有类似的借物抒怀的情况,表面在回忆童年时跟桂花的事情,实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篇文章皆是通过描写一个物体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如果教师在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能够让学生进行整合阅读,那么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借物抒情散文有何特点,并且对于文章内涵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有利于使他们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学生就能够基于《桂花雨》《梅花魂》这两篇课文的特点及内在文本情感进行对比性阅读,在对比性整合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深度对话。
四、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提高主题阅读效率
语文阅读有许多的技巧,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鉴赏文章句子内容、整理文章整体的思路以及分析文中某些字词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时,要将主题相同的课文放在一起,不必拘泥于它们的文章语言和结构上的差异。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学生对这些阅读技巧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多篇文章阅读也会有畏难的心理,教师也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教师能够在传授阅读技巧的同时,剖析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出具备更强的迁移性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并提高学生的兴趣,克服其畏难心理。
例如,在对《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搜集《朱德的扁担》《王冕学画》《“这个规矩不能有”》等课外文章,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思考文中是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寻找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任由学生选择三篇中的一篇作为课外阅读文章,分析该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所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与课文中的有什么异同。这种训练方法会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针对教师的提问能够积极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得出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方法上存在的差异。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物描写有全面的认识,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设计比较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通过设计比较性问题,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技巧有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概况能力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性文本阅读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传授学习方法并提供一定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深层次地掌握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长官镇杨桥口教学点(23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