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与REITs的养老机构融资模式研究
2019-09-10王星刘国瑞
王星 刘国瑞
[内容提要]首先从政策和PPP与REITs的内在契合度方面分析REITs应用到养老机构PPP项目中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养老机构“PPP+REITs”模式的交易结构和运作流程,最后为提出政策建议,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机构PPP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 PPP REITs 融资模式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当前形势严峻,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愈加明显。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多处于亏损状态,民办养老机构的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且难以享受政策优惠。PPP模式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但是社会资本参与度偏低,需增加社会资本参与度。RETIs通过自身流动性强的优势可拓展PPP项目的融资渠道。因此,本文结合REITs的特点,对养老机构PPP项目融资模式进一步优化。
一、养老机构“PPP+REITs”模式的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加。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认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各地方部门大力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相关养老服务发行债券和利用PPP模式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二)PPP与REITs的内在契合度
当前,养老机构项目正面临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模式较少、资金结构不合理、养老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单靠政府或市场难以解决此问题。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发挥优势互补。对社会资本来说,通过将政府引入可增强市场信用,弥补社会资本单独开发时所面临的风险较大的问题。对政府来说,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增加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多样化。当前,PPP项目的落地率偏低,截至2017年9月末PPP项目的落地率仅为35.2%。加之养老机构PPP具有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使得养老机构PPP项目落地更加困难,解决项目的资金需求是关键。
REITs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拓宽养老机构PPP项目的融资渠道,使PPP项目快速回收资金,增加退出渠道,缩短退出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促进民间资本对其他PPP项目再投资。
二、交易结构设计
(一)“PPP+REITs”模式选择
1.REITs根据资金运作方式可分为权益性、抵押型和混合型。权益型RETls可保证企业资金充足,资金流动性高,完成资金回笼和退出,但容易丧失对项目的控制权。抵押型REITs容易增加企业负债,但可保證对项目的控制权。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的REITs,已发行的REITs均为私募类REITs。可借鉴鹏华前海万科REITs,选择混合型。
2.根据组织形式区别,REITs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综合两者特点来看,契约型相对于公司型交易更灵活,公司型相对于契约型体制更清晰完善。美国以公司型REITs为主导,而亚洲地区多为契约型REITs,契约型REITs具有设立便利、投资灵活、税收中性等特征。
(二)养老机构“PPP+REITs”模式基本架构
1.REITs利用筹集到的社会资金投入到PPP项目建设中,可以弥补建设时资金不足问题。由政府选定的基金公司发起REITs,以项目未来收益权发行产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募集到的资金由托管银行管理并交付托管费,托管银行将资金池打包形成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而后向投资者发行产品募集资金。SPV将募集到的资金购买收益权,通过运营养老项目获得的资金和政府补贴向投资者还本付息。
2.PPP模式通过将政府引入,可增强市场信用。首先,政府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房地产信托公司并由其设立SPV,作为项目的实际运行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而政府负责政策和土地优惠。然后,SPV通过REITs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注入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期完成后根据特许经营权对养老机构进行运营管理,产生的利润根据与政府的协议进行摊派,且企业内部收益率不能低于基准内部收益率。最后,特许经营期满后政府通过REITs回购的方式回收养老项目,企业资本退出。
三、“PPP+REITs”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PPP+REITs”模式可将社会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应用到养老机构建设中,政府只需提供政策优惠和土地,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务负担。
2.“PPP+REITs”模式可将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期内的潜在风险分摊给广大投资者,可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3.REITs是解决期限搭错的重要产品,国内ABS产品存续期较短,多半期限在五年以下,而PPP项目运营期在10 - 30年之间,出现周期搭错,REITs的存续期满足PPP的周期。不仅如此,其在基础资产选择、收益分配和风险管理上也就有一致性。
(二)缺点
1.社会资本难以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当项目的资产“真实出售”给SPV时,其所伴随的风险也转移到SPV,实现“破产隔离”。但是,我国PPP证券化仍处于初始阶段,相关法律不完善,对”破产隔离“的法律界定非常模糊。
2.养老机构相关者众多,涉及“衣”“食”“住”“行”“医”“娱”多个主体,包括有投资、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考验政府协调能力。政府应当从行政命令的方式转为平等协商的公共治理方式,这种转变很难在短期完成。
3.在PPP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发生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博弈。政府想要通过社会资本解决自身资金不足和技术匮乏的问题,社会资本参加想要获得一部分利润。双方均想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导致项目难以顺利进行。
四、完善“PPP+REITs”模式应用在养老PPP项目的建议
(一)确定合理的租金
一是养老地产应根据该地区经济水平,老龄化程度并结合自身投资国报情况具体确定租金水平,企业也要根据老人动态需求及时调整租金。二是企业通过提高养老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来降低租金水平,使大部分老人先“老有所居”,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确定合理的租金,可使REITs得收益和风险趋于稳定,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二)政府做好顶层设计
我国REITs产品发行方式仍为非公开,使得产品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降低。同时,REITs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SPV不应作为独立的纳税主体。建议尽快完善法律制度,解决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规范市场秩序。另外,鼓励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参与到REITs投资中来。
(三)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由于RETIs在中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尤其是在RETIs与养老PPP相结合方面,缺少对养老综合体、项目融资、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政府应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填补人才短缺的空白。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与高校和有关机构联合培养出本土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