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对策
2019-09-10曾承
曾承
[摘要]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利用移动支付使人们的消费方式进入新阶段。但这种具有特殊性和优势的支付方式是把双刃剑,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也隐藏着许多危机,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详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发展问题 对策
第三方支付是指提供担保和监督职能的“中间平台”,在买卖双方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为资金支付保驾护航,并不承担风险。它的出现使互联网金融迎来机遇,逐渐成为各领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促进行业大融合的同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 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1.1 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不断增加
传统消费支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了。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第三方支付顺应时代发展孕育而生。利益驱使下各大企业争相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借助习惯粘性来锁住客户源。加之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持续渗透,移动支付渠道愈发成熟。随后,电商引领﹑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动﹑扫码支付进一步增加了用户量,占总交易比例逐步上升,为我国商品交易提供了极大便利,从路边摊点到商场柜台随处可见。图1-1展示了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其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互联网消费在生活中不断渗透,长期来看市场将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1.2 第三方支付服务企业多,集中度高、发展不均衡
第三方支付业务介于网络运营和金融服务之间,市场份额占有率可以很好地反应该行业的集中度。据中国报告网数据整理的201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中各大企业占比(见图1-2﹑1-3)所示,当前互联网支付的交易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集中度高,寡头垄断趋势明显,高寡头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竞争和不良竞争。这意味着虽然少数寡头企业能从中获利,但大多数只能在剩余的极小市场份额中进行激烈竞争来获取生存空间,发展极不均衡。该领域中百花齐放的支付企业和产品形态才能使移动支付具有更大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
1.3 促进产品交易、刺激金融创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方支付企业除了为传统电子商务交易信用中介担保外,还可为其他互联网金融业的资金支付渠道留存大量的交易信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有效支持。受益于此的共享经济在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共享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便捷的移动支付基础上的。积累的海量信息流形成的大数据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大法宝,同时也在银行体系推出网上电子支付业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刺激了银行业发展。能够预见该行业蕴含的信息数据将被进一步挖掘,更多的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将被开发。
1.4 第三方支付呈移动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伴随着网络支付门槛低极易复制的特点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不断拓展新领域,为虚拟货币提供重要载体,它与各产业链相互融合﹑渗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满足市场各种需求,其创新也是多元化的。随即推出的余额宝﹑蚂蚁森林﹑花呗等互联网理财服务,具有新颖性﹑方便性﹑环保性,吸引到非常多客户,从而刺激消费者选择网上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企业不仅着眼于常规业务,还将线上与线下支付相结合,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往那种以单一业务类型划分行业的时代正步入尾声,支付多元化将成为主流。
2 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1 沉淀资金引发直接或间接风险
在网络交易流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暂时积累大笔资金,当资产递增或负债递减时,机构不能及时融资而导致资金损失或公司破产引发沉淀资金风险;甚至资金链断裂造成交易不能完成引起法律纠纷;大规模沉淀资金管理不当引发平台支付风险;平台自身信用有问题将面临资金安全风险。如双十一等大型网络购物节瞬间聚集数额庞大的沉淀资金,虽能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但资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时将造成客户利益严重受损。鉴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复杂的业务往来,加之金额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监管也行成了巨大的压力。
2.2 操作不当导致套现、洗钱等问题频发
操作风险由内部流程不完善、人为违规操作、外部不可控因素等引起,主要由洗钱﹑套现等不合规操作造成,严重将导致金融风险。套现指在线购买虚拟商品后用自身信用卡完成支付流程,机构再将货款打给卖家取现。洗钱指不法分子通过诸多隐瞒资金来源的手段使违法资金合法化。隔离了资金来源方和接收方的平台让信息真假难辨,已支持的跨境支付也为黑钱流出境内提供便利渠道。相较于传统支付,第三方支付的断裂性及监管松散极易引发犯罪,平台无法监控具体账户,也无法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长此以往必给法律部门反套现﹑反洗钱工作带来巨大难度,使良好经济秩序受到威胁。
2.3 用户信息泄露甚至平台投资商携款潜逃
我国对于居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由第三方支付渠道泄露的尤为明显。现在实行网络实名制政策,买卖双方通过平臺进行交易,需上传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重要私人信息,平台将用户各种信息匹配形成丰富的数据库,无疑是商家的宝贵资源,虽然存在巨大利益但监管不严。若平台为换取商业利益恶意出卖客户信息,那信息外泄引发的经济和道德风险将十分严峻,且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可能会增加平台风险,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安全稳定。作为平台投资商,若个人信用或外界投资风险过大,还可能做出携带资金潜逃的过激行为。
2.4 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不规范,埋下隐藏风险
在我国境内申请第三方支付的营业许可证,注册资本比欧盟国家相关要求更高。虽说准入门槛是从主体层面加强管制,但过于严格会对整个市场发展产生约束,同样对于退出机制而言,未明确撤销经营资格的条件,成为许多已获得牌照企业的“免死金牌”。越来越多的机构看到这块大蛋糕后源源不断地参与瓜分,竞争加剧。某些机构为抢占市场甚至可能采取过激手段损害市场秩序,威胁用户资金安全。
2.5 法律责任模糊及相关法规不完善
法律风险包括主体资格不合法和业务责任不明确。属于新兴行业的第三方支付,其法律制定滞后于发展速度。我国目前涉及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文件均属低效力﹑低阶位的部门章程,约束力不如严格意义的法律强,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的问题。而且它与银行业务发生交叉,却不能像银行业务一样受到合法监管,导致法律主体责任模糊。
3 互联网金融下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建立沉淀资金监管机制及确定其利息归属
为防止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不合规的私下放水,应实现监管主体多样化达到透明、公开﹑公正。可以央行为中心,公安部、保险公司、税务部、司法部等众多国家权威部门一同参与监管,同时将资金流向明细进行备案,有效限制二者行为。首先让沉淀资金账户和自有资金账户分离,再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初期预警;同時实现即时信息共享,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投资资金安全;最后实时关注国家政策,准确把握市场投资风向,用产品组合合理分散风险。沉淀资金所有权本应归属于用户,针对利息归属问题法律法规或监管主体没能作出明确界定,唯有确立具体规则,发生纠纷时才能有效解决。
3.2 规范市场操作、加大力度控制信用额度套现和非法洗钱行为
目前第三方支付虽已实现账户实名制,但平台仍不能准确检验信息真实性。若想从根源上解决信息虚假问题,首先必须严格约束注册流程,要求用户提供一系列证明真实身份的证件,进行图像和指纹采集;其次有自身局限性的独立中介需要借助商业银行等外部力量,开放网络接口达到资源共享;最后应加大对企业的资格认定力度和后期跟踪,提高平台线上线下管理技术水平,确保网络信息系统正常高效有序进行。规范市场操作还可借助行业自律协会,对非法洗钱和信用额度套现等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并上报政府机关,依法协助国家监管部门对非法经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制裁,维护行业秩序。
3.3 加快第三方支付机构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风险涉及到买卖双方、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库﹑消费者信息保护制度﹑赔偿机制,针对私人信息机构有义务妥善保管,承担起信用维护职责。机构要建立信用体系,提高对买卖双方的管理力度,对掌握的众多资源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对存在信用风险的账户实施管制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完善自身信用体系,明确违约侵权责任。对机构内部员工做好严格教育培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信息保密意识,防止出现因职责重叠从事互换信息的不法勾当。最后机构应将自身财务状况和资金运作情况在相关政府机构公开备案,实现信息有效披露,并对每笔交易服务反馈,使信用评级数据更精准也便于利益相关者查询。
3.4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及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己确立市场准入制度,任何从事支付类业务的机构必须获得央行批准才能合法经营。互联网金融僧多粥少,平台应提高准入要求,消除区域限制,降低不稳定性。客户满意度将直接影响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产品更新换代时一定要多维度考虑客户需求,对未批报的新产品,由央行成立专项小组进行监测分析,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国家并未明确退出机制,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引发诸多问题,所以减少用户损失尤为必要。为防止浑水摸鱼,可适当降低准入金以减轻资金负担,始终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保证用户知情权。各机构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和依赖。
3.5 加强立法及政府监管力度、明确责任范围
我国针对第三方支付市场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一直监管宽松﹑政策模糊。出了问题只能借用其他法律处理,不能切实有效保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故监管部门应明确责任归属,立法尽量细化﹑具体可行;惩罚力度不限于赔偿;注重用户的劣势地位。政府可以定期审核拿到业务资质企业的信用状况、资金运作状况、服务水平,让结果透明化,提高公众对该市场的了解程度。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相对集中,法律的灰色地带危机潜伏,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滋生问题,所以针对该行业的立法和监管刻不容缓,需引起国家的重视,实现从源头上预防,让利用虚拟空间隐蔽性和未知性进行欺诈的犯罪分子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让欺诈行为无处遁形。
参考文献:
[1]刘一.第三方支付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8(10):46.
[2] 徐鹤鸣,吕静.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管理纵横,2018(32):107-108.
[3] 吴坤阳.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安徽大学,2015.
[4] 许庆华.互联网金融之第三方支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5] 谢佳秀.以支付宝为案例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