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的做法、问题和对策
2019-09-10王丹凤钟旻桦何宛蓉朱朝枝
王丹凤 钟旻桦 何宛蓉 朱朝枝
摘 要: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突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生态村庄的优势,探究莆田市仙游县兴山村的旅游扶贫之路,以期加快完成扶贫攻坚的任务,把兴山村塑造成莆田市著名的旅游扶貧示范乡村。【方法/过程】以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以“莆田市仙游县兴山村”为案例,分析了兴山村关于旅游扶贫的做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基于此,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扶贫应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方式,优化市场营销,构建互助体系,使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兴山村;旅游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2.7;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19)05-0038-05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y tak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ance,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the way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Xingshan Village of Xianyou County in Putian was explored by highlighting the local featured resourc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ecological villag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difficult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haping Xingshan Village as a famous model villag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utian City.【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upplemented by interview method, by taking Xingshan Village of Xianyou County in Putian as an example, the practi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Xingshan Village were analyzed.【Results/Conclusions】Based on thi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villagers,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e the financing methods, optimize the marketing, and construct a mutual aid system, so as to make the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Xingshan Village;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我国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适时地提出了许多支持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政策[1]。所谓的旅游扶贫是指通过旅游经济来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方式。乡村通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将乡村旅游开发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同作用,加强乡村整体设施建设,使乡村“改头换面”。同时,让贫困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为贫困农民提供了创收新方式,提高乡村经济实力,切实解决脱贫问题。本文介绍了莆田市仙游县兴山村的贫困情况及特色旅游优势,希望通过以中共上宫党支部红色文化为主,吴妈宗教文化和乡村生态旅游为辅的旅游开发方式,打造一个旅游扶贫示范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
1 文献综述
我国贫困地区蕴涵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在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下旅游扶贫会成为多数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的重要路径。因此,旅游扶贫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理念、实践创新等方面。理论层面上,李会琴等[2]论述了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程和成果;吴靖南[3]认为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明确实现旅游扶贫的路径;黄国庆[4]认为当前旅游扶贫开发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贫困人口的受益问题。实践层面上,旅游扶贫首先要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乡村旅游开发的着重点。袁晋峰等[5]探讨了县域范围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邓碧鑫等[6]从扶贫视角下进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肖建红等[7]在对旅游扶贫实验区的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中发现,贫困人口由于受到资金、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综上所述,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如何挖掘当地优势,优化乡村旅游中精准扶贫路径的文献较多,但让贫困户能够真正参与到旅游扶贫过程中并受益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结合贫困地区现状及在旅游扶贫过程中的实际做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贫困户的相关权益,确保其真正受益,为乡村的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2 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
2.1 兴山村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兴山村以游洋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积极融入游洋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魅力游洋·旅居小镇”战略,以“上宫红色文化”“吴圣天妃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三大主题为着力点,立足当下实际,弘扬三大旅游文化,发展乡村振兴事业,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旅游脱贫攻坚。
如表1所示,兴山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交通设施落后,目前通过依托上宫支部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地,结合毛竹绿色生态资源和吴圣天妃宗教民俗文化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红色资源、民俗资源、绿色生态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开发。同时,以淳朴的乡风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活动,作为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消费的核心引力,助力乡村旅游扶贫攻坚。
2.2 兴山村旅游扶贫的主要做法
兴山村立足当下实际,着眼长远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扶贫。结合兴山村开发旅游事业的契机,通过旅游扶贫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兴山村旅游扶贫的主要做法如下。
2.2.1 利用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联动
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旅游,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可以对外展示乡村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并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一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农村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8]。兴山村拥有三大特色旅游产业,一是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产业,中共上宫第一党支部的所在地馨山书院是明朝初期为了纪念南宋时期的忠臣名将文天祥和岳飞建立的,是莆田市最早创办的一间书院。书院历经多次劫难后重新翻修,现如今已经被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委结合旁边小学共同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传播文化知识,学习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二是黄色宗教文化,兴山村的吴妈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当地居民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每天鞭炮鸣声不断、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前来朝拜的信奉者不计其数,可见吴妈民俗文化影响广泛,客源基础稳定。三是绿色生态旅游,兴山村处处是竹林,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产业。通过挖掘活竹削青书画艺术传承保护等非遗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兴山村采用“红(红色文化)+绿(绿色产业)+黄(金色宗教)”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策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
2.2.2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贫工作
游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扶贫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作方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兴山村乡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镇长任副组长,指派镇人大主席、镇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并抽调4名镇干部驻扎兴山村专职负责、具体推进,兴山村对应成立具体工作机构。同时,严格议事程序,对所有项目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对所有的相关事项进行严格的公开公示,做到透明化,充分落实扶贫工作。
2.2.3 重视乡贤力量,发挥领头作用
兴山村十分重视乡贤文化,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充分尊重乡贤,努力营造乡贤融入到兴山村的家乡归属感,很多乡贤自发地出钱出资,为兴山村的吴妈天妃祖宫修建和道路修缮做出贡献,促进家乡发展。同时,乡贤因为见多识广且文化水平高,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参与兴山村旅游扶贫规划时可以给出前卫、有用的建议,充分发挥了乡贤的领头羊作用。
2.3 兴山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3.1 主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
扶贫首先应该扶志,尊重村民意愿,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权。然而兴山村村民在乡村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尤其是思想上的主体意识远没有树立[9]。兴山村村民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旅游业的主动参与度不足,不能紧跟市场潮流,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進程。
2.3.2 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不足
兴山村地处山区,地势较高,地形多以山地为主,道路交通较为不便。旅游区内道路交通还不完善,各个旅游区之间缺乏完整的道路连接,旅游区内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也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公共服务及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游客接待中转站和正规餐馆,停车场拥挤,旅游厕所缺乏。同时,村民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兴山村旅游业硬软件水平还需要大力提高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以达到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
2.3.3 融资渠道单一,扶持力度不足
旅游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更好地完成中共上宫支部的优化提升工程,推动本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兴山村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规划建设的项目较多,资金缺口较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仍然不足,以及村民本身融资难的原因,导致兴山村的旅游事业遭遇滑坡,出现吴妈祖宫修缮半途资金不足被迫终止等情况,严重阻碍了旅游扶贫的进程。因此兴山村急需拓宽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2.3.4 宣传力度不足,品牌尚未打响
兴山村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凸显,但是在福建省内乃至国内的影响力却不高,充分说明兴山村宣传力度不足,品牌尚未打响,存在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知名度低的问题,导致客源量小且单一,限制了兴山村旅游业的发展。
2.3.5 人才缺乏培训,帮扶定位不清
兴山村村民在旅游服务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缺乏,培训体系不健全,不能给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体验感。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帮扶对象定位不清导致没有开展适合的工作,扶贫手段和内容止于政策之内的情况[10]。时有出现对于贫困户类型分类不清,扶贫措施不能对症下药,扶贫机制不完善,帮扶双方配合度低,对于贫困户的指导帮扶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浪费了有效的帮扶资源,还阻碍了旅游扶贫进程的发展。
2.4 兴山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2.4.1 创新参与模式,构建共赢体系
兴山村村民应树立主体意识,成为旅游扶贫的内生动力,可以通过以下3种模式。一是“旅游公司+兴山村委会+农户”的开发模式,由兴山村委会寻找资金雄厚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再以村委会为中介组织农户加入乡村旅游事业,旅游公司不和村民直接对接,公司对村民进行旅游培训,组织村民开展吴妈宗教民俗风情、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模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可以保障旅游公司、村民和游客的利益。二是“仙游县政府+旅游发展协会+旅行社”的开发模式,由仙游县政府负责兴山村旅游扶贫的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开发环境;旅游发展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吴妈宗教民俗的游行表演、毛竹工艺品的制作与出售、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等,并负责改造传统民宿,安排旅游事宜;旅行社负责扩大宣传,吸引不同客源的同时还应避免兴山村由于旅游开发导致过度商业化,切实贯彻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兴山村政府+示范户+农户”开发模式。由于农民对公司在当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有所顾虑,大多数农户不信任旅游公司,不敢轻易投入资金和土地,需要“示范户”来增强他们投入旅游事业的信心。通过“村看村,户看户”,实现村民在政府的牵头下,加入旅游扶贫的行列。这三种模式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2.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热情的接待中心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首先,应该建设平坦、便利的交通要道,满足游客的交通需求,使游客能够安全高效地到达各个景点,应采用人车分流,实现零碳旅游,减少交通对旅游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兴山村应加紧完善景区内外交通,保证各功能区和景点的连接性,提升道路等级,增加停车场数量,满足游客的交通需求。其次,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和乡村性的保护。强调生态保护优先,遵循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注重分阶段进行开发,优先开发吸引力大、地理位置和周围基础设施好的旅游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1]。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融入到乡村生态旅游工作中,重点做好“厕所革命”,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确保乡村整洁。引导村民逐渐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习惯,为生态旅游奠定基础。最后,要打造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综合服务。游客服务中心集引导功能、游憩功能、服务功能为一体,来满足乡村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要素上的要求。目前游客中心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2.4.3 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兴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要争取地方政府对兴山村旅游区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对于旅游区内投资金额巨大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风车、人员培养等项目,争取地方政府增加投入预算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各级财政配套资金,重点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PPP、投标等方式参与厕所改造、民宿改造、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缺乏营利性的建设项目,可以捆绑餐饮、住宿等利润高的项目吸引民间投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劳动力发展旅游。仙游县政府可以对投资兴山村旅游区的企业或个人实行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通过税收的减免,为兴山村旅游区发展的扩资增容提供宽松环境。争取金融部门如农村信用社适当放宽对旅游企业信贷标准,并设立更为优惠的专项旅游贷款。
2.4.4 加强品牌宣传,优化营销方式
发挥兴山村的红色资源、宗教民宿、生态资源的优势,挖掘红色教育旅游资源,以红色教育为主题,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首先,采用传统营销方式,以“溯源上宫支部,问道吴圣天妃,寻梦醉美兴山”为宣传口号,设计兴山村独特的旅游标志,在重要的客源地、主要的旅游交通要道设置广告牌与广告灯箱等,并通过宣传海报、报刊等渠道加以宣传,强化认知。其次,采用“互联网+”营销的方式,设计建立便于游客了解兴山乡村旅游的网站,提供简单的旅游线路指南和旅游特色项目介绍,形成一个互动与宣传的网络平台。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营销,通过“积赞”“点赞”及“转发”等互动营销的方式,共同举办微博微信特色活动,以最快的速度提升兴山村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进行旅游节庆营销,如“红色教育文化节”“吴妈诞辰宗教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扩大知名度,提高游客重返率。
2.4.5 培训旅游人才,构建互助体系
针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需要,对村民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基础性培训要增加贫困人口的旅游基础知识,灌输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和环境保护观,提高村民旅游扶贫参与意识。专业性培训主要针对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经营或服务接待的村民,如导游、民宿主任、旅游品商贩等,具体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如导游、规范普通话、诚信守则等。此外,针对传统旅游扶贫中扶贫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长期性的帮扶政策,扶贫过程中缺乏监管的问题[12],应构建互助体系,结合兴山村产业发展现状,采取“2+1”旅游扶贫模式,在每户确定1名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加1个扶贫主体即兴山村政协,使贫困户可以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对接1项收益产业或者1个岗位,形成1名责任人和至少1个扶贫主体共同帮扶1户贫困户的互助体系,切实提升帮扶实效。
3 结语
通过对兴山村旅游扶贫资源的挖掘,对现状问题的分析,說明精准扶贫,应当旅游先行。但是在实施旅游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交通不便、资金缺乏、贫困人口主体意识不强,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于具体问题应该提出准确的对策。首先,政府应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加“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使“旅游扶贫”变成“旅游富民”;其次,充分挖掘当地旅游优势,打响兴山品牌,吸引客源;最后,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开发过程中要放眼全局,突出重点,实现致富目标,并使乡村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伟波.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旅游扶贫探析[J]. 农业经济,2019(5):41-43.
[2]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等.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2015,30(1):26-32.
[3]吴靖南.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2017(3):99-103.
[4]黄国庆.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 求索,2013(5):253-255.
[5]袁晋锋,王青宁.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凤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2019,47(5):151-155.
[6]邓碧鑫,林炜铃.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安溪县三和茶叶企业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5):151-152.
[7]肖建红,肖江南. 基于微观经济效应的面向贫困人口旅游扶贫(PPT)模式研究——以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实验区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4(1):76-80.
[8]王洋,张超.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 农业经济,2019(7):68-69.
[9]满孝平,常红旭.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2019(21):20-21.
[10] 张榕政,林萍萍,刘飞翔. 福建省闽侯县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9(2):58-61.
[11]徐少癸,方世巧,甘永萍. 精准扶贫视角下陕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 生态经济,2019,35(5):140-145.
[12]庄伟光,邹开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研究——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 广东经济,2018(7):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