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9-09-10丰彩云
丰彩云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而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1.43%),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療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既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是咽部、喉部、鼻腔急性炎症的总称,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类型,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3-40岁,平均(24.8±1.5)岁,病程在1-10d,平均(3.6±0.7)d;实验组中3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3-39岁,平均(24.6±1.3)岁,病程在1-11d,平均(3.5±0.8)d。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随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确保病房干净、通风,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有效调整,告知患者保持充分休息。
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由于对病情不了解而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心理负担,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工作,耐心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自信心。对于焦躁的患者可以通过传媒、电视等方式来加深他们对疾病的了解,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暗示、示范等方式来有效的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2)体温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针对高温症状患者,还需要告知要充分静卧休息,并借助冷敷头部、温水擦浴等方式来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尽可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进食肥腻、辛辣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满足机体对水分的需求;(4)鼻部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清除鼻腔内分泌的污物,维持鼻内干燥清洁。如果患者鼻内出现比较多的分泌物时,要尽可能保持其头部偏向一侧,以确保鼻腔呼吸通畅。对于鼻塞比较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对其休息及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可以在患者睡前在鼻内滴注0.5%麻黄碱溶液,每天2-3次,每次1-2滴,以期达到促进鼻腔内粘膜收缩的目的;(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发因素,指导患者不可过度受凉、疲劳,要做好日常保暖,尽量少出现人群相对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患者服药后病情未见改善时,甚至耳鸣、耳痛及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时,或者在疾病恢复期出现腰酸、关节痛、眼睑水肿、心悸及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以确保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回院复诊,以确保病情的预后及康复效果。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治疗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显效:治疗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了不断恶化的情况。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择了百分数表示,组间研究所得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可以反映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98.57%,而对照组中有少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护理总有效率为88.5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调查与统计发现,实验组中有4例(5.7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1例、支气管炎1例、肺炎1例、急性心肌炎1例;而对照组中有15例(21.4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6例、支气管炎4例、肺炎3例、急性心肌炎2例。我院对每一例不良反应采用了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得到改善,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类型,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于病毒导致,而常见的病毒超过200多种,且不同病毒所具有的抗原性各不相同,最常见的病毒有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正常人可能会因为受凉或过度疲劳等因素而导致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机遇,从而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时做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此时我院又为患者提供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这样既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同时,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田茂碧,赵微,伍和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J].饮食保健,2017,9(5):183-184.
[2]宋淳.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2018,3(12):78-79.
[3]张喜辉.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13(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