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谦让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2019-09-10谢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谢威

摘  要:“谦让”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谦逊,包含了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是一直以来保持的一种优秀品质。从小培养幼儿“谦让”的品格,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构成,让幼儿能够学会以礼待人的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本文将浅谈幼儿谦让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谦让行为;健康人格;培养策略

让幼儿明晰谦让行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需要教师从幼儿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与人相处以及学习当中,渗透“谦让”教育,从小事入手,放大“谦让”理念,让幼儿明白谦让行为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好处,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促进幼儿的进步和成长。

一、幼儿谦让行为培养的意义

“谦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谦让品格,能够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际。幼儿能够在谦让行为当中,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魅力和价值。在谦让行为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三观和人格,对幼儿综合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幼儿教学当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能够让幼儿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促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道德理念和人文修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二、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与健康人格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培养幼儿谦让品格

谦让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但是又很难做到的品质,很多人心中明白,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因为关系到自身的利好,很难将谦让落实到生活当中。想让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为人谦和、懂得礼让的人,教师应该将谦让行为的培养,与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情景,来为幼儿举例说明,并且引导幼儿做出选择。幼儿在做出选择后,教师要告诉幼儿,这么做是否符合谦让美德所要求的标准,让让幼儿逐渐明晰谦让的内核,并且认识到谦让能给人与人相处带来何种的正向作用。从而让幼儿学会谦让、愿意谦让、乐于谦让,培养幼儿正确的三观和健康完善的人格。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排队这件事作为例子,提问幼儿:“当你遇到有人插队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有的幼兒认为,“不能让这种不良风气延续下去,不能让恶势力得逞。”有的幼儿则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避免和人发生摩擦。”两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告诉幼:儿“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行为,是选择谦让。谦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懦弱,反而是因为我们更加睿智。我们把位置让出来,不仅可以避免与人发生摩擦和不愉快,而且这种事情可以锻炼自身的心智,让我们遇到一些生活中的摩擦时,更加冷静处理,考虑清楚利弊,再做选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了怎么做事正确的选择,并且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体会到谦让行为背后蕴藏的思想和意义,能够加深理解,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引经据典,培养幼儿谦让品格

谦让作为一种我国的传统美德,历来被许多文人所赞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流传着无数与“谦让”有关的传统美德故事。教师利用这种故事,进行谦让行为的培养。一是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被故事吸引,还能够领悟到故事当中蕴藏的深刻道理。二是利用古人的行为来传达谦让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幼儿会意识到,这是中国千年历史发展中,人们一致认可的为人处世的标准。让幼儿更加相信,谦让在生活中,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告诉幼儿怎么在生活中做到谦让,并且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当中模仿孔融的行为,形成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逐渐地让幼儿养成谦让的行为,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育。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伟人的事迹,来告诉幼儿谦让的道理。例如周恩来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可不可以出一本自传,记录您伟大的一生?”周恩来是这么回答的:“我就是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普通党员,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谈不上伟大。如果真要出书,那就写写我这一辈子的错误,给后人留下一点教训吧。”周总理身处高位,却待人谦和、礼让。这种人格魅力,能够让幼儿意识到谦让行为中散发的人性光辉,加深对谦让行为的理解。

(三)情景教学,培养幼儿谦让品格

除了让幼儿认识到谦让这种品格的好处和魅力以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还原,让幼儿在这种场景当中做出选择。这样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检验教师的谦让行为教学成果,幼儿会不会在生活中做到待人谦和、礼让。另外让幼儿置身于情境当中,幼儿能够更加切实地体会到,谦让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催化作用,意识到谦让行为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幼儿争吵、公交车让座、遇到他人褒奖的场景,引入课堂当中,让幼儿在场景当中,去处理生活中的不同情况,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在幼儿做出错误行为后,要加以纠正,教会幼儿如何去正确处理。在这种情景化教学中,幼儿能够逐渐意识到何为谦让行为,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对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结束语:

培养幼儿谦让行为,不仅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幼儿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帮助。幼儿能够在谦让行为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完善自身的人格,对促进幼儿成长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兆霞.浅谈幼儿谦让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199-200.

[2]周鹏鹏.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幼儿版),2017,(3):61.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