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养成

2019-09-10保红兵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语感诗词笔者

保红兵

摘要: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以诗词教学为例,从“读”和“听”两个方面讨论了语感在诗词教学中如何养成。

关键词:诗词教学  语感培养  读  听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培养好了学习者的语感有利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有利于学习者进行阅读学习,甚至对其一生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學样式,除了它本身所绽放出来的魅力外,还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乃至文明。而诗词由于本身的独特性,它集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于一身,尤其是那强烈的音乐性。多变的节奏、美妙的押韵、句式的变换、丰富的情感,使得诗词将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阅读时就需要对其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因此,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培养好的语感又可以迁移到其他内容的教学中,有利于学习者的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将通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养成。

一、何为语感

要讨论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养成,首先要弄明白语感是什么的问题。吕俊华曾在《百科知识》第625期上发表的《谈体会》一文认为:“语感就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它意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感受、领会、认知、验证、考察、切近物象,从而深入具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由此看来,语感是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情感、美感等快速认知、提炼、理解、吸收的一种能力。它不仅是靠天赋来完成,更多的是在平日的大量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语感教学就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二、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养成

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我们学习语文,乃至社会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语感在诗词教学中的养成:

1.在反复“读”中培养语感

古语有云:三分诗,七分读。要分析诗词中所承载的意象、意境、作者的情感或哲思,首先便是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进行分析理解学习。

(1)选择“读”的方法

晋朝的陈涛曾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提出:“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习者,通过对诗词进行反复的读,来品味诗词的魅力。而“读”又有诸多不同的读法,正如南宋俞文豹在其所著的《吹剑续录》中所记载的:“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笏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因此,根据诗风的不同,意境的不同,教学者应该引导学习者采用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来品味诗词,培养语感。

就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所选录的诗词来看,就应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读。比如在进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之前,就给学生讲解了毛泽东的先关事迹,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再引导学生读他的《沁园春·雪》。在读时,笔者安排学生站起来,抬着课本大声的朗读。在读了数遍之后,问学生对词的感受是什么,不少学生都回答是一个开阔辽远的感觉。笔者顺势便点出了这就是毛泽东在本诗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学生恍然大悟,再一次高声朗读,慢慢品味着这种霸气。而后进行教学,很自然就明白了本诗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在学后面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时,笔者让学生坐着轻言细语慢慢地读,在读了数遍之后,问学生本词给他们的感觉是不是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给的感觉一样呢?不少学生说不是,而是一种哀婉寂寞凄凉的感觉。而此时在进行教学,对词的品味就容易的多了。因此,针对不同风格的诗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2)营造“读”的氛围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便于学生情感的捕捉和理解,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图片或视频。而诗词风格意境的不同,所选择的背景音乐也不同。不同的音乐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不同,所形成了感观也就不同。笔者在让学生放声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所选用的音乐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所演奏的《红旗颂》,曲调铿锵有力,雄伟嘹亮,象征着在革命红旗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巨人的前进步伐。正适合表现诗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捕捉。而在引导学生吟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时,笔者选用的是用箫演奏的《苏武牧羊》,哀婉低沉,正适合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背景音乐来营造氛围,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调动起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触动,从而在大量的反复练习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感。

(3)设计“读”的层级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因此,语感的培养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语感也不是一次读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在无数次不断反复阅读中渐渐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置读的环节时,应该带着目的去做,找到规则,强化学习,而非无的放矢。这个目标应该是随着对同一篇文章读的次数的不断增加而目的要求也不断加深的。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活动时,笔者设计多次读的环节。第一次读在导入之后自由朗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解决字音字形,理顺诗句,进行整体感知。第二次读在笔者讲解了毛泽东的相关事迹及在文学上的成就之后站起来听着背景音乐大声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出气势,为后面讨论分析诗词进行铺垫。而在分析讨论诗词的过程了,又让学生读了两遍,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的形式来加强对诗词的理解。而在讲解完了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诗词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和诗词的艺术性了,有了深入的认识。此时再读,让学生将对整首词的理解进行内化,形成一种潜意识的印象。继而指导学生应该注意的重音、节奏、高低起伏、情感变换等细节问题,再让学生读。在理解了词的基础上,通过读的技巧来进一步完善对诗词的理解,加深印象。由此可见,读应该是有目的的,每一次读有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只有带着目的来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然,语感不是一首诗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其他诗中,也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感悟和训练。

2.在“听”中培养语感

如果说,在语感培养的过程中,读是输出,是不断训练的过程,那么“听”就是输入,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读”和“听”是两个关键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上讲,听是接受语言的表现。人们最早获得语言就是听来的,听懂了,再运用。这就完成了语言的内化,就成了自己的了。同时,听,有助于我們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听,调动的是听觉感官,获取的是声音的音强、音色、响度等信息,同时在这些因素的变化中,我们便感知到了情绪的变化,情感的流露。一旦将这样的情感变化内化,便完成了情感体验,与此同时也在进行着审美体验。而这些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感培养中,听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而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听教师的范读,听同学的读,听名家的读,听相关节目的读等等。在此,笔者要讨论的是名家的读,比如,在进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就选择了黄磊朗诵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听,而且是多次播放。让学生先自由读一遍,然后播放音频。听后再自由读,读后再听,听后再读。在这个过程中,听朗读者的音调变化,声音长短,捕捉的情感,同时和自己读的作一个比较。这样循环了多次之后,发现学生对诗中所营造的意境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对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模仿着音频中的朗读方式进行了朗读。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听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语感培养要走“心”

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和“听”只是手段,更重要地是要走心,教师要走心,学生也要走心。

作为一名教师,肩上自然就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份使命,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极强的“责任心”。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感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知融进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在设计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诗词语言本身的感知。根据诗词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这就是教师用心设计的体现。同时,语感的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不应该刻意而为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读懂本文,认真分析,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不能生拉硬拽。要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不能急于求成。

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得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标》也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教师应该让他们在读诗词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诗词语言本身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本身的兴趣。有了兴趣,培养能力也就要轻松的多。

同时,学生在跟随老师进行语感训练时,要认真学,用心悟。学生要做到摒除内心的杂念,集中精神,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句之中,如亲身经历一般。让自己听到的和发出的声音在心灵中回荡,并记住这种感觉。

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走心。教与学都将心血注入到这件事上,学生的语感才能培养好。

结语

总之,语感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是分不开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对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 【晋】陈涛.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9月

[4]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

[5]. 朱光潜著,彭锋编.无言之美(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猜你喜欢

语感诗词笔者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老师,别走……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