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教学思考
2019-09-10傅菊梅
摘 要:大思政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的现实要求。树立大思政理念、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高职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ZDX227)阶段性成果
一、大思政的内涵与本质
1、大思政的源起与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了本、专科层次院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了现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拉开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序幕,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构建了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大格局。
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提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建立大中小不同学段纵向“大思政”的融合机制,思政课与不同学科间横向“大思政”融合要求,构建全面、系统的“大思政”体系。
2、大思政的内涵
学术界中关于大思政的认识众说纷纭。从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说,大思政是指在认知思政理论课的作用、内容、方式、目标时的宏观视野。从一种工作格局的角度来说,大思政是是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从教育的应然状态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全体教育工作者是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份子。
3、大思政的本质
大思政的本质是通过各学科之间深度融合、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形成三全育人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特别是思政课)本身存在偏见。目前,多数高校将思政课作为公共课,采用大班授课,教师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就课程讲课程,把思政课当成一门理论课,案例甚少,课堂上极少甚至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难以掌握并理解繁多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而感觉枯燥无聊无用,产生抵触情绪。课堂所授内容似乎都学过,案例也都听过,自己的想法也无法與教师分享,老师只会讲,不会倾听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政工作中的基础。然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重复雷同、教学方法单一老套,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程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树立大思政理念,壮大思政工作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一门独立学科——就思政讲思政,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政课之间的融合,加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思政意识,每一门课的任课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
2、融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遍及大中小学,小学、初中开设了《道德与法治》,高中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和六门选修课程——《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高职院校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从小中高和大学阶段政治课来看,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雷同,应以学情为依据,坚持因材施教,因材选择融合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纵向整合小中大高课程内容,重复部分和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在高职阶段略讲,其次横向融合高职阶段三门思政课内容,以教材目录为主体,科学研究确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融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中的相应内容。
3、融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有诸多,最传统的是灌输教育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如网络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等。当今的大学生都是00后,是网络原住民,每天上网时间不少于4小时,随时随地离不开手机,如何使学生从手机转向课堂学习,最直接的方法不是让学生断离手机和网络,而是从手机和网络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所以,“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需教师善于融合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以灌输教育法为主,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环节,课堂内实践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主,以小组任务项目化作业考核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ppt汇报、进行理论总结,以理论指导课程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抬头率和满意率。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不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摒弃,而是对传统的思政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良好的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3):183-184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文献选编1978-2014[M],知识出版社,2015
[3] 汪泳波.“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8(17):183-184
作者简介:傅菊梅(1984-)女,重庆丰都人,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