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9-10曾海飞
曾海飞
【摘要】“无朗读,不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又分为有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朗读是将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去体会作者笔下的人物、事件等,有声朗读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技巧;核心素养
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听和写的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重视起来,但朗读却往往被忽视。这与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师者重视什么,学生就会学到什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不是早上课前的随意晨读,也不是随口扔下一句“你们要多读书”的口头禅。真正学好朗读并不容易,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语文课堂朗读的探究,阐述一些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
一、兴趣入手,让学生爱上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有的学生却如坐针毡呢?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喜欢朗读、爱上朗读?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朗读,知道朗读的趣味所在,让他们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分级、分角色地进行朗读的训练。由于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就表情、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的要素,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因此,教师更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看到老师读得那么好,自然而然会被感染,崇拜老师,想要成为老师那样,这是激发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的有效方式。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央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给学生,学生自然会比教师在讲台上解释什么是朗读,朗读有多么好来得更有吸引力、更契入、更有效果。学生就会想要模仿,教师便可抓紧学生的这一好奇而又好胜的心理,引导他们走进朗读的世界。
再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山雀》这篇文章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课文内容拍摄的短片山雀视频材料,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山雀的特证,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笔者着重指出课文有趣的故事,“我”发现山雀在用嘴凿枯树找虫子吃,“我”堵住树洞的山雀,这时山雀装着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另一只山雀尖声唤醒其它朋友,并掩护朋友逃走等语段。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山雀的独特性能,体现山雀的友好、聪明和机智,表现了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到山雀这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山雀的情感,更好地提高学生朗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由此可见,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放手,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就能达到整体感知。只有把情感融入课文中,朗读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二、营造课堂环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一门语言需要环境来造就。比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只要他身边的中国人每天跟他讲中国话,时间长了,他就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环境是语言的土壤。一个幼儿在粤语环境中长大,他的第一个语言能力便是粤语;若是客家话或潮汕话,那么他最先会说的也必然是客家话或潮汕话,无一例外。因此,笔者认为,朗读也是需要一个环境的。要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有想要朗读的愿望、兴趣,需要教师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笔者在教四年级《蒲公英的梦》这篇童话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大自然中的一片蒲公英,然后将一朵蒲公英特写,从它含苞待放到灿烂盛开,再到安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清风,然后随风自由飘曳……让学生從视觉上先感受蒲公英的美,再带领学生逐句朗读,放慢语速,慢慢感受,从朗读中生动传神地展现蒲公英的美梦,这样就能体现到作者重视环保的用意。通过朗读这篇科学童话,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蒲公英和椰子树的对话“如果人们不……不……不……我们不就……”学生反复朗读后,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蒲公英这番话是包含着她的美好愿望,是表达了作者对治理环境的期望。从椰子树伯伯的话“但慢慢会变好的。”说明人类环保的意识的加强。然后再进行分组朗读,分男女同学朗读,学生有了表情的语调,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也就在其中了。通过对话向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唤:要改善环境,不能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掉垃圾。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教师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就能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反复读课文,理解字、词、句篇的意思,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就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示范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语感的品位,朗读需要一些技巧,范读也有范读的方法。哪些地方需要停顿,为什么?哪些地方需要重音,为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放慢,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情感表达?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的示范朗读,在范读中分析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准确把握朗读的技能,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发挥。除了教师的范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听一些优秀的音频节目,比如诗歌的朗读可以听《为你读诗》等。目前,由于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音频节目应运而生,像“喜马拉雅FM”等,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这些电台欣赏、学习他们的朗读,集百家之长,汇合为一己之能。
在示范朗读中,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从自身开始,加强朗读能力的培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示范,从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让学生体验朗读的魅力。诗有诗的韵律、散文有散文的情怀,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的体验,从而完善学生的朗读。如,在教学《山雨》时,笔者发现学生在集体朗读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范读,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哪里读得不对,从而改进他们的朗读水平。如,笔者在范读“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时,用了天真俏皮、活泼的童音,让学生从音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分小组朗读,逐一突破难点,朗读就能得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四、结语
教育学家曾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缸的水。”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朗读教学中突破难点,做好学生的示范,正确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全心投入去读,反复读,文章的要义就自然而然能领悟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开口,特别是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要让琅琅书声充满教室、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活动,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男女分队,也可以带学生出去与别的学校进行交流。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向导,正确引导学生去朗读,多读书,运用教师机智去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爱上朗读。通过朗读理解文章要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全方位地领悟文章主旨,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扬.试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2.
[2]陈建忠.培养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