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与助推:地方师范学院信息资源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9-09-10刘士民
刘士民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院校信息网络资源为高校辐射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师构建了交互式专业成长平台.高校信息网络资源在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完善教师教育制度规范等方面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构建信息网交互平台、综合运用博客、QQ、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依托平台以教育实习见习为契机,以微格教学、慕课等教学手段、以培养提高基础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和素养等策略推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农村基础教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6-0138-05
在数字化背景下,今天的教育也必将迎来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变革的时代,教育理念、内容及方式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处于与城区教师相比的诸多劣势,其中信息资源匮乏,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是制约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地方高师院校信息资源丰富,多地处中等城市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理想的信息资源辐射半径,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等都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活力,为其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地方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凭借庞大信息资源储备优势的高师院校逐步向基础教育教师开放自身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交互式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1 相关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地方师范学院是指一般位于地级市,深处农村腹地,被广大农村地区所包围,以教师教育为传统优势专业,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其人才培养重要目标的师范院校.如果按照目前通行的惯例做法,把我国高校划分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省部重点、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五个层次的话,文中的地方师范院校指的是第四、第五两个层次即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
这里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是指学前教育教师到高中阶段各层次专任教师及教育管理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从而逐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树立专业思想,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广义上还涵盖了包含教师准入、考核、再教育、薪资以及福利等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改革、发展和进步.教师专业发展既涵盖个体教师的专业理想与信念、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成长过程,也包括某所学校或某一地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或成长历程.本文所指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群体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探析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主体,不仅仅承担一种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角色.而更多时候,教师是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参与者融合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去,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是不断在学习进步的,教师需要更多自主参与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因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具有多样的发展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是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自主探究和主动反思是每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伴随着社会时代的前进脚步,服务社会发展也享受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习者主体意识的觉醒,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些都会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必将引领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和社会其他领域改革一样,已进入改革关键期和“深水区”,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社会公众渴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实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软实力”的快速提升是时代的要求.而增大优质教育资源存量,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师队伍质量优劣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决定了上述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面前迫在眉睫的必然课题.时代呼唤刻不容缓,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将课程知识更好教给学习者,更需要教师能够从身心各方面影響学习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学校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舞台,师生共生共长将是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常态.
面对我国教育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教师必须在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下足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教育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入职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各类配套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教师权益,规范约束教育教学行为,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和制度环境.教师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结合教育活动反思与自省,在交流与实践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
3 影响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与城区教师相比更多的劣势与困境,主要表现有:
3.1 农村地区教师群体规模大,结构失衡
我国农村教师数量在中国教师队伍体系中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他们承担着我国教育事业80%以上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中国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决定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地区教师结构如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都不尽合理.年龄偏大的教师中由过去“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大,他们过去都是文革后期或改革开放初期的初高中毕业生.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落后,不少档案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虽然实际年龄已逾退休年龄,还奋战在三尺讲台上.而又一部分教师来源是近几年未取得教师编制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临时代课教师.由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学校教师缺口与地方财政缺口并存而形成的临时代课教师群体,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一线课堂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有随时城区或近郊入编走人的念头.
3.2 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欠佳,专业发展机会不公平
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投入,農村地区办学条件大为改观,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多年来所形成的“剪刀差”以及其他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仍不理想,仍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硬件设施仍较落后,互联网应用刚刚起步,信息技术人才不足,必要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建设缺口依然不小.其次,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教师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有所提高,但毋庸讳言教师收入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收入依然处于社会的中低层,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收入与开支相比依然捉襟见肘,鲜有结余.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足.虽有收入稳定且有较长的寒暑假期的优势,不少年轻教师还是在去留之间徘徊,扎根农村,心系农村教育的意志和信念不够坚定,向往城市生活,时刻准备着跳槽.一些教师把教书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得过且过,学校和社会缺乏有利于教师为专业钻研奉献的社会文化氛围.最后是教师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情分的融入.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农村教师的管理行政管理倾向明显,习惯于发号施令,对教师评价过于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对教师教学活动自主权重视不够,以行政指令的管理方式干涉本应该由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自主组织的教学活动,长此以往的管理结果必将扼杀了教师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
3.3 已有教师培训效果不佳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诸如“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虽取得一定效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仍然脱节,对教师的主体性意识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培训目标整齐划一,忽视教师个体差异性,点面结合做得不够,过多偏重“面”的效果;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践指导和反思;培训形式以大班集中授课为主,很少触及教师的灵魂与痛楚,难以消除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迷茫,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培训时间过于集中,缺乏教育教实践活动的适时跟踪指导;培训管理机制有待创新等.
3.4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悬殊
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庞大,受教育背景多样,专业发展的环境多重,自身主观努力差异等因素影响,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
4 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与普通信息资源的比较优势与平台效应
4.1 普通网络信息资源的局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学会利用互联网络的信息和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助推专业发展水平.然而,粗放式的搜索引擎使用方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
4.1.1 巨量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辨别甄选耗费过多
网络是虚拟开放的信息环境,因此网络信息有真伪区别,同时具有地域性、时效性的特征,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这就决定着教师在使用搜索引擎从网络获取信息之后并不能直接使用,对于相关的信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筛选与匹配,无疑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耗费更多时间成本,甚至有些“信息垃圾”会给使用者带来消极的反向的误导作用,造成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的倒退与延误.
4.1.2 有效专业信息资源获取遭遇障碍
尽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环境,出于多种利益主体自我保护需要的考虑,相当数量的信息特别是有利教师专业发展有价值信息大多需要通过付费方式获取,且收费偏高.一般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很难从网络中获取的具有科研和借鉴价值的专业教育信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受到所在教育机构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很难免费或者低成本地使用专业信息资源,这对于本就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发展动力不足的农村教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士气锐减.对教师专业发展是颇具杀伤力的阻滞与障碍
4.1.3 相关教师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高效网络交互平台
教师使用传统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是一种单一信息终端的接收活动,很难起到信息资源反馈交流的双向传递的效果.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信息,对于信息的筛选、信息运用心得体会,自我学习与实践的反思都无法在网络平台上得以交流和展示,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始终处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缺乏与同行之间以及同行与专家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与点拨.而这种交流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必由之路.
4.2 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比较优势
针对普通网络资源使用的弊端,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其中就包括了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对外开放.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地方科研教育的主要阵地,储备着大量有效的专业的教育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电子文档并发布到网络平台,并将其与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共享,能够有效解决教师在网络资源利用中遇到的难题.
4.2.1 地域性和时效性是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显著特征
地方高师院校由于其高级别的资源使用权限和自身较高的科研能力,使其储备并上传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多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同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扎根地方教育的研究,使得这些高师院校的网络资源能够针对性为当地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作用,从而打破了资源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搜索,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缩短了信息筛选和匹配的时间,提高教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4.2.2 便捷与共享是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魅力所在
借助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能够方便且免费获取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源.这些有价值便捷获取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主动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自我自主发展的热情与动力.
4.2.3 高校信息网络资源的平台效应
地方高师院校所拥有的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农村教师专业所必需的发展之源,为其专业发展“加油”“充电”,除了提供即时、快捷、高效、便利的信息网络资源外,高校信息互动模式在教师与专家之间、基础教育教师之间搭建了相关主体之间多元立体式的交互平台.以高师院校及其网络信息互动平台为媒介,同地域中的教师能够实现不定期的线上互动以及定期的面对面交流.
5 高校网络信息资源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前文分析得知,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资源对比社会普通网络资源具有高效、专业以及互动性的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物尽其用是二者有效结合的理想追求.其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和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与完善等三个方面.
5.1 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5.1.1 教师自主学习资源质与量两个方面都得以提升
由于能够在高师院校的网络平台上免费获取大量专业信息资源,使得基础教育教师自我学习的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网络资源平台不仅提供大量的传统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方面的学习资源,更涵盖了当地、国内外特色鲜明、风格迥异、五彩斑斓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活动实践资源.这些都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提供了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的专业学习素材,开拓教师视野,激励教师反思,激发专业创造灵感.这对于适应全球和国内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需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更高国民综合素质,对教师专业思想、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
5.1.2 交互活动中感悟反思提升教学经验
互动性是高校网络平台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因此,通过地方高校构建的网络信息平台,教师不仅仅能下载丰富的信息,更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堂实践等材料上传到网络上,供其他教师进行点评与学习,一方面能够通过吸取借鉴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改进与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学习成果再次转化为一种资源,为教师教育类专业实习见习学生和新入职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从而不断扩大地方高师院校网络信息平台的资源存量,并源源不断注入新的生动的教学活动图文或视频资料,达到教师在互动交流中获取新知,感悟过程,反思经历,收获情感,進而达到经验升华的目的.(支持模式见下图)
5.1.3 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提高
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主动建构、体验、感悟与反思是其强化专业信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单一的渠道获取少量的信息来充实自己,但借助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信息量增加,获取成本的降低,这都为教师自我学习创造了良好客观条件.同时,由高师院校构建的网络平台又成为教师展示自身教学和科研成果,教师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良性竞争的平台,这位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完善营造了良好的主观氛围.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丰富的基础上,教师自主学习条件日趋完善,教师自主学习热情得以激发,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就会显著提高.这是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5.2 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科研成果显现
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师科研组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对教师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有诸多裨益,唤醒一线教师的科研原动力.
5.2.1 网络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和手段至关重要,分别对应了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而地方高师院校提供的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生动的实践资源,能够让教师得到充分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中也有着直接针对学习者的相关内容,例如新颖生动的课件,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等等,这些都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5.2.2 网络信息资源与班级管理
同样的,自网络信息平台获取的丰富理论知识也可用于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是一种让组织运行更为高效的活动,包含了计划、组织、调控与反馈等诸多环节,而班级管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班级管理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与人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撇开高师院校网络信息平台的资源内容,网络资源信息平台本身对班级管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可以模仿这个平台系统建立班级的小型在线交流网络平台,并将相关的课程知识及实践活动资源上传并师生共享,也可以采取更多在线交流的方式,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够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此举除引领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外,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推进班级民主管理进程,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5.2.3 教师科研能力的增长
现如今,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第一线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是高等院校的教授们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和专业认知,对于科研的态度缺乏热情与自信,这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科研进程缓慢,鲜有成果的主要原因.高校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提供科研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的科研课题和成果的快速发布,这都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与同行及高校教授专家的交流,也能使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师科研达到新的高度,使得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善于科研,敢于科研,同时其科研成果也能便捷发布.在一线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资源紧缺的情形下,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推出如雪中送炭,为一线教师科研活动注入一泓清泉,教师科研理论成果就会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5.3 推进教师制度建设与完善
教育制度特别是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同样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证;合理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是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体系和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法规和法律的建立健全,发挥着激和约束的双重功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也约束规范教师的行为,使其在规范框架下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平台,能够为教育制度和教育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丰富生动的参考借鉴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反映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论坛和交互平台的反应与交流让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当前教育制度特别是教师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失当之处.另外,教师对教育制度能够提供更为中肯和合理的建议,特别是能够提出符合当地现状的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针对性措施.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高师院校的网络平台发布最新的公告和制度,使得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以信息平台为中转,在高校专家、一线教师、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建立了有效联系,保障信息畅通,沟通有无.一线教师为相关制度建设建言献策;政策或制度制定者广开言路,搜集民情,順从民意.经过这样的民主与集中程序与环节出台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就现有阻力,管理效益凸显.
6 高校网络资源平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高校网络信息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平台效益,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卓有成效的支持体系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6.1 构建辐射农村地区的在线学习信息交互平台
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凭借自身信息资源优势,也可以由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探讨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的可能性,加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平台可以开设教育热点、名师讲堂、在线咨询答疑、在线培训、学前频道、小学频道、中学频道、仿真实验、博客论坛等栏目.该信息平台的建设,既优化师范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发挥教师教育专业优势,增进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联系,强化支持服务基础教育的社会职能.高校教师可以从一线教学活动实践中汲取科研源泉,迸发科研灵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共赢.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在“农远工程”(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宏观调控与指导下,由学校网络(实验)中心牵头,校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及其他教学单位如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学院(系)、教师教育学院(系)共同参与,并把信息平台建设纳入相关单位和部门绩效考核与评估,师范院校周边各乡镇中心校设1-2名专业网络维护更新人员,作为高校与地方学校联系人,及时沟通联络解决平台建设、维护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6.2 依托高校信息平台,综合利用教师博客(Blog)、QQ、微信等信息交流工具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在线交流
个性化、即时性、便捷性、私密性、便于操作是这些信息交流工具的比较优势.鉴于基础教育教师集中学习培训效果质疑声音不断,利用博客、QQ、微信等信息交流工具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在线交流,可以有效规避集中培训所出现的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偏重理论等弊端.依托信息平台,综合运用这些信息交流工具记录教育教学活动的点滴故事,形成日积月累的教学网络日志,依靠便捷超越时空的人际交流,实现由过去的人机对话向人与人对话转变,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新型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这些交流工具,促进教师由传统学习方式向信息时代新型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教师可以零距离地与优秀教师、同行、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在线观摩切磋推动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些交流工具提供了宽松的网络环境,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教师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重参与、重过程的学习研讨方式有利于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发展与成长氛围.
6.3 依托信息平台以实习见习为契机促进专业发展
教育实习见习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必由之路.师范院校利用教育实习见习机会,把信息网络资源建设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传播教育新理念,即时更新充实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彰显深入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高校社会职能.实现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见习学生和实习见习基地学校相关参与人的良性互动与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在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实习见习基地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指导实习见习所在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方交互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既出色完成实习见习任务,实现实习见习目标,也加强了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联系,真正做到一石多鸟,多元共赢.
6.4 依托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微格教学、慕课等手段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它具有时间短、教学内容与训练目标单一、训练目标单一、便于调控的优势.高校凭借自身专业优势,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制作课堂教学活动视频提供服务.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新进涌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既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也成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6.5 依托信息平台帮助为基础教育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平台维护或更新人员
帮助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年以上教师提升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发挥信息资源平台效能的前提条件,也是发挥资源平台效益的前奏.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多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因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培训遴选资源平台的维护或更新人员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
7 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 强化信息素养,引导文明上网
网络虚拟世界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及观点,但也会出现在虚拟空间内在论坛上恶语中伤、诋毁、攻击甚至谩骂他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成果,引用他人的文献成果不标明出处等不良现象.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应不失时机地引导所有参与者特别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具有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地信息素养.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责任意识是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效益的前提保证.
7.2 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利用和信息处理方面能力培养不容忽视
针对部分偏年长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可建立“信息技术入门”的窗口,从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培训入手,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比如与在线专家交流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答疑解惑、观摩优质课视频等.
7.3 激发主体意识,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平台效益,需建立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协调、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出资,高校与一线教师合作常态化.高校把参与平台建设与日常维护的投入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范畴,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维护;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平台交流与建设,把它作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师院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具对于当地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作用大小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资源利用和互动的模式的建构与优化.同时,以地方高校为核心带动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既有地域针对性,也方便区域内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对于地域辽阔且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的农村地区而言,不失为教师专业发展绝好的外部资源条件.地方高师院校以此作为联系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汲取科研源泉的平台与窗口,自身發展的同时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基础教育又可以成为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借鉴与参考.在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
〔2〕陈亮.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2017(4).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322.html.
〔4〕汪基德,冯永华.“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2(2).
〔5〕张进良,何高大.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6〕杨卫敏,王立君.试论农村教师专业日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
〔7〕王东杰,王建梁.英、澳、印三国开放教育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8〕卓毅,夏江.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新途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