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019-09-10马季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马季

摘要:本文主要沿着“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研究思路,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普通中学课程整合研究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与普通中学课程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与普通高中课程整合?”、“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学科整合?”四大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应自觉强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在课堂上真正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本文中,笔者试图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初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情境熏陶;比较积淀;专题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74-01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国学经典学习日益受到重視,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自觉强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目前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就精选了不少国学经典作品,语文老师应利用好这些教材,在课堂上真正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鉴于此,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为例,初步探讨高中语文课堂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爱国精神.情境熏陶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场景,或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爱国精神历来视为民族精髓被推崇,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更应对学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情景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刘利在《和合文化,中国价值一浅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文中关于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时提出要“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教育途径的观点。刘利还认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最具有教育性的是来自于学校的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评价研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为课程实施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以高中语文课程为例:

1.1 利用影视作品,呈现场景,从而体会人物的爱国精神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中大量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些影视可以为我们呈现当时的场景,让学生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影视作品应更接近于生活,学生透过影视来学习古文,就不感到陌生。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分析荆轲的爱国精神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的场景,并且让学生注意把握荆轲的形象,以及电影中情节的设置和场景的渲染,在悲壮的场景中感受到荆轲重义轻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完成对文本和人物形象的解读。

1.2 利用课本剧,再现场景,从而感受人物的爱国精神

《苏武传》是文言文教材中爱国精神的典范。笔者在《苏武传》教学时,尝试让学生饰演其中的角色,表演一场生动的舞台剧,从而再现苏武从被俘到牧羊到归国的全过程。而学生要想将文中角色饰演的惟妙惟肖,必然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体会。例如“苏武牧羊”场景的再现中,汉节是必不可少的剧本工具,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象征,在表演时要将苏武那种在九死一生中也要维护民族尊严的高大形象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1.3 利用图片展示,展现情景,从而感悟作者的爱国精神

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体现了辛弃疾的浓浓爱国之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分析其中的意象及典故,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辛弃疾刻画出来的荒凉之景较为困难,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夕阳斜照、荒草杂生的画面,学生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作者在这里以思古之情,感慨于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之志无法舒展。总之,再现情境,可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古文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感受,使得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1.4 民本思想,比较积淀

针对内涵深刻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可采用对同种文化精神的不同作者及其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深入领会。例如,为了弘扬民本思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笔者选取了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和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进行比较鉴赏。两位作者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本思想,但二者的民本思想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授课时,可将二者的精神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体会孟子的“仁政”观点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

1.5“无为”精髓,专题整合

纵观语文教材,主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分散在每本书中,不少学生在必修教材学完后,对作家作品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通过专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加以整合,同时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整合成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一个较系统、深刻的认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我们首先就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根据初高中学生不同阶段的目标地位和培养要求确定不同的目标,以使其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如经典诵读教学、四书经典课程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出不同学段的校本教材和读本。

2.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传承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采用情境熏陶、比较积淀、专题整合等策略,有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国清.语文课应承担国学传播与教育的重任[J].湖南教育,2006,12.

[2]陈鸿波.高中语文学习必须重视教材文本一一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探微.[J].成功(教育版).2009(7).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及实践意义
政治观视野里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浅析民俗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