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09-10李争赵宇洋
李争 赵宇洋
摘 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经济形态和国家发展战略下,深入开展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培养适用于创新创业发展趋势的电气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院校的重要任务。文章根据电气类“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对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新探索。
关键词:双创型;电气类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25-04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and lea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form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local colleges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e electrical application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electr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and talent trai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Keywords: double innovation; electrical major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新潮流,从重视理论教学转化为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诸多高校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传达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半数以上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强有益举措。
2015年,河北科技大学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正式加入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电气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传统学科,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我院以提升高等教育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適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在各教育环节。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
“应用型本科”是教育部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很多管理者和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造成教学改革模式化,一味追求较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课时,突出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然而,有些实践训练环节缺乏设计和针对性,只是时间上的叠加。学生也只是盲目重复,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反而造成理论知识缺乏,技能学习效果不明显,工程实践能力止步不前。
(二)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模式单一
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未根本性转变。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未真正建立有效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计划。此外,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生源素质存在普遍下降现象,同时也导致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供求失衡。在这种现状下,部分教师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基础学习能力和必要理论知识的提升,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双创”的能力和素养。学生也普遍疲于应试教育,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信心。“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教授和学习三方缺乏统筹兼顾,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显著。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软、硬件不完善
应用型高校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象,一方面,国家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实训条件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校外实训企业虽与学校签订了协议,但学生参与实训的管理问题相对复杂,而企业往往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在该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软件条件方面,现在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在知识储备和学历层次上已实现质的飞跃,但实际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较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资历浅、经验不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计划还不够全面和完善。
二、地方院校校企合作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坚持区域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定位,坚持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随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部署,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区域中的骨干地方高等院校,我电气学院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校企合作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如何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同时,结合“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我院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企业参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完善过程
“双创型”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创新型教育与创业型教育的简单叠加。如何结合河北省经济发展目标科学定位,是电气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培养方案优化过程中,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特点,结合我省产业升级趋势,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成长为核心,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培养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同时融入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培养能够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
在培养方案的优化过程中,我院积极引入企业参与机制,通过企业技术负责人与专业对接的形式,共同讨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同时能够拉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培养方案。由企业从用人单位角度提出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参与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细节当中。
学院和专业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重新构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从“理论理解能力”向“反思实践能力”转变。在理论教学方面,突出重点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兼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工程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根据电气类的专业特点,构建认知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专业实践四层次树状实践教学体系,并依据各层次实践环节的特点,有效实现校企结合,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到日常教学、特别是实践环节中。
我院还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开展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校企合作和校外实习单位等多渠道引入工程实践职业环境,通过课程相关的实验、上机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提升创新创业的自信心与综合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发创业能力,使学生全面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因此对课程间的知识体系梳理和衔接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电气类专业的电学类、控制类、传感器类、光学类、机械类、行业知识类和实践环节类七类课程以知识递进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地图的逻辑规划,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组合。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在行业知识类和实践环节类的参与比例,并通过学生管理机构的职教类课程人员有机配合,如图1所示。通过校外导师参与专业课程讲解、企业专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实践竞赛等环节,给学生传授创业实践的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观了解企业工作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并有益于学生在心理上为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二)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在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雄安新區”、“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也明确了建立“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地位,不仅为我省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院电气类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了新的目标。培养科学基础深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才能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分层次开展:首先,要探索高校与企业的价值融合,形成校企之间的合作共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定位、属性、建设原则、建设要求、建设思路、建设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其次,尝试实训基地运行新模式,依据调查-研究-实践-再研究的思路,将企业文化和创新创业思想引入教学,结合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导师制度,形成校企既分工又合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合作的运行模式;第三,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对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进行优化,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积极鼓励教师服务企业、进入企业兼职锻炼,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最后,探索和应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习基地模式,使学生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完成学生向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训基地对师资队伍的提升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双创型”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够不断学习新技术,同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念,能够将科研和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此外,还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指导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我院在学校一系列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知名高校访学的政策上,开展了适用于电气类专业的教师培养工程,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激发教师成功转型。
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既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科研活动的深入进行。我院建立和完善有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要求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必须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工程实习锻炼。并且,工程实践不是一次性的,对专业有关教师都要求定期地参加工程实习经历并提交实习报告。同时创造更多条件,持续增加校企合作的力度,结合河北省特别是石家庄周边的知名企业,先后建立产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2016年至今的三年内,我电气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力量,先后与省内外11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计划、有侧重地到相关行业实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完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时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承担各类横、纵向科研课题,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密切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教师获得了实际工程的锻炼。
2.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有机配合
河北科技大学拥有良好的学生创业训练平台,如我校建立的飞翔创客空间、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双创型”培养方案,以校企结合的形式开放具有鲜明电气专业特色的学科平台。目前,已开放飞行器设计、机器人设计、电机控制与设计等专业创新平台。此外,我院也建立独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组织专人进行管理与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持。在校内各类实践基地中,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渠道。
除了建立校园内的实践基地外,我院还制定政策积极将应用型本科生“推”校门。我国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培养的能力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之间高度匹配,这一需求不仅对学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形式下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除了由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外,从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出发,我院结合地方高校特色,深入、全面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索和完善应用专业类学生分类培养的模式,将学生按照考研和就业意愿,在本科阶段后期,分为学生完全进入企业培养和在学校开展学习并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培养两种形式,对应用技术类学生的两种情况分别设计最适合的相应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
(三)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在教学组织的灵活、管理的开放、资源整合的广泛、资源配置的自主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第二课堂”较少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更注重的是实践和运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团隊的组成及能力的培训过程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交叉、渗透互补,具有综合性;运作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取长补短,能力互补,凸显团队精神;与社会接轨较为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能够创设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我院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实习机制,将“第二课堂”延伸到企业中,组织电气类专业学生在不同企业进行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活动。先后与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裕华热电有限公司、中节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电气类相关企业开展实习。这种实习活动摆脱了以往参观为主的走马观花式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中,或者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内部的个性化实习和顶岗实习。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
为保证“第二课堂”的影响力深入到全体同学中,我院每年都组织一系列院级电子设计大赛、节能环保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为指导的学生梯队,在学生中宣传创新创业思想,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同时积极投入实践。以竞赛为依托,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为助力,以获奖为激励,有效激发了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个人能力也显著提升。我院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实践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积极性高涨,也培养了一系列真正具备“双创”能力的专业毕业生。
三、结束语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旨在结合业界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从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为出发点,阐述了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系列举措,通过与企业联合,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我省区域性和电气专业性的特点,探索和应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习基地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未来还会不断总结、推陈出新,真正深化校企合作并将“双创型”人才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志文,王英,于放,等.激发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的措施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90-91.
[2]邹艳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55-56.
[3]王振铎,王振辉,边倩,等.应用型本科大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7):16-18.
[4]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5]于羊羊,程亮,张香成.“双创”环境下大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河南教育(高教),2017(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