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南亚地区来华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探讨
2019-09-10万真
◆摘 要:医学院校是我国南亚地区留学生的主要接收高校,而南亚留学生由于文化、信仰、语言等差异,在其行为特点上具有特殊性。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需要树立全人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做到差异化与趋同化管理的平衡,刚性与柔性管理的结合,生理、心理、社会的多角度关注。
◆关键词:南亚留学生;特殊性;日常教育管理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来华留学生持续增加,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48.92万人。2017年,来华留学生人最多的十个国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列第三和第五位。南亚地区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给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与思考。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7个国家,除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为岛国外,其余南亚5国均与中国接壤。
昆明医科大学自2011年开始招收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南亚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目前是一所典型的以南亚学生为留学生主体的医学院校,在南亚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具有探讨意义。
一、南亚留学生基本概况
(一)生源集中,占留学生总数量的比重大
由于地理位置和专业优势等各原因,来自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在昆明医科大学较为集中,我校有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马尔代夫等五国的南亚学生。截止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共有来华留学生513人,其中南亚留学生394人,占76.8%。
(二)学历生多,且集中在本科层次
昆明医科大学留学生学历层次包括学历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进修生(汉语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截止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394名南亚留学生均为学历生,其中本科生363名,占南亚留学生的比例为92.84%。
(三)自费生多,奖学金生少
在昆明医科大学,南亚留学生以自费生为主。截止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394名南亚留学生中,奖学金生为354人,自费生为40人,奖学金生比例仅占南亚留学生的10.15%。
(四)信教者多,且宗教信仰豐富
南亚地区为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这一地区的留学生普遍信教,且宗教信仰丰富。截止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394名南亚留学生中,仅有1人无宗教信仰,信教者占南亚留学生的比例为99.75%。其中,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信徒最多,另外还包括佛教、锡克教、少数民族宗教信徒。
(五)学习专业趋同,但学习动机不明确者较多
在昆明医科大学就读的394名南亚留学生中,除1人为药学专业,其余393人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尽管绝大部分的南亚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医学专业,在调查中发现,超过50%的南亚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医学的动机并非专业热情,这一部分学生在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日常行为偏差,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二、南亚留学生日常行为特点
(一)群体意识强:同一国家或地区留学生抱团现象普遍
由于文化、信仰的强烈认同性与多样性,南亚地区留学生极容易形成以国别为单位的交际圈。更为特殊的是印度,由于各地区文化、信仰、语言的不同,印度还会形成以邦为单位的交际圈。目前昆明医科大学印度籍留学生人数为292人,占南亚留学生的比例为74.11%,同一国别分地区抱团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还存在少数由民族连结起来的跨国别交际圈,比如孟加拉国留学生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留学生,他们因为同为孟加拉族所以很容易形成同一交际圈。同一交际圈的学生关系紧密,而不同交际圈的学生则较少来往,不同交际圈界限分明。
(二)等级意识强:日常交往受年龄、辈分、种姓影响大
南亚留学生普遍等级观念较强,特别是印度教信徒受种姓制度影响较大。南亚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拥有较高权威,具体表现为新生必须尊重老生,本科生必须尊重研究生,年龄小的学生必须尊重年龄大的学生,种姓低的学生必须尊重种姓高的学生等。强烈的等级意识影响了学校日常活动的公平开展。
(三)文艺天赋强:热衷文娱活动,有较强艺术天分及表现欲
南亚地区留学生能歌善舞,能写会画,有较高的艺术天分。同时,他们的表现欲望强,不怯场,在各类表演中都很自信。南亚留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重大作用,但部分学生对文娱活动的热情远超专业学习,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正确引导。
(四)宗教观念强:信仰各异,参与宗教活动、仪式较为频繁
南亚留学生宗教信仰丰富,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在生活习惯、行为观念上也有较大区别。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会定期到清真寺做礼拜;信仰基督教的留学生会固定去教堂祷告;而信仰印度教的学生会因不同信仰分支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曾有印度教学生因为宗教仪式需要在宿舍点蜡烛和点香,引发宿舍烟雾探测器自动报警。
(五)时间观念弱:日常作息和时间观念差异
南亚留学生的作息规律为“晚睡晚起”,与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倡导的“早睡早起”有所不同。南亚学生来华后不太适应我国高校的作息时间,早上的课程迟到旷课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南亚留学生普遍存在不守时的问题,迟到早退情况较严重。
(六)纪律意识弱:学风和纪律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相当一部分的南亚留学生存在纪律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进出课堂、课内大声喧哗、考试舞弊等时常出现。目前已有多名南亚留学生因迟到旷课、考试违规等原因受到学校处分。
(七)交际能力弱:汉语学习动机不够,日常社交存在较大问题
我校394名南亚留学生中,361名为全英文授课学生,占南亚学生人数的91.62%。因为是全英文授课,这类学生在入学时并无汉语要求。尽管入学后要求其进行汉语学习,但因为全英文授课的教学体系,加之南亚学生过于集中的小环境,导致其汉语学习动机不足,导致我校大部分南亚留学生在购物、看病、交学费、办理证照等日常交际中存在交流问题,也为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带来困难。
三、针对南亚留学生日常行为特点开展的管理工作
(一)严把招生关,加强生源控制
招生是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的开端,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招生时,我们设立严格的招生标准,通过成绩、家庭背景、地区、英语交流能力等条件进行筛选。同时,适当控制南亚学生比例,对于学生数量较多的生源国,比如印度,着重考虑各地区学生的平衡。
(二)重视全过程管理
为规范留学生的日常行为,会对留学生进行全人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全人”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汉语教师、专业教师、宿管等;“全程”包括从入学教育、过程教育、毕业教育等;“全方位”包括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省情校情、医学生使命感、心理辅导、安全意识等教育。
(三)严格日常管理,确保奖惩分明
在留学生管理中,有理有据很重要,特别对于南亚留学生,在进行处罚或奖励时一定要有依据、有标准,尽量避免感情用事,需要按相关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执行。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恰当运用奖与惩,鼓励先进,消除不良。
(四)確立兼职班主任负责制,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
昆明医科大学留学生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确立兼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是南亚留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最容易掌握其日常行为动态,每一位班主任都是将教育贯穿日常,言传身教。
(五)促进中外学生交流,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留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留学生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增强。昆明医科大学于2015年成立了昆明医科大学中外学生互助会,旨在为中外学生搭建一个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交流互助的平台,为留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加深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营造多元校园文化,在提升中外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推动知华友华国际学生的培养。
(六)重视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昆明医科大学,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班主任日常观察并进行重点谈话、知心交心谈话为主。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积极选派兼职班主任参与学校举办的心理知识培训,同时,也正在与校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沟通,希望能合作开展针对留学生的心理咨询。
四、南亚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思考
(一)差异化管理与趋同化管理的平衡
由于群体的特殊性,我校对南亚学生主要采取差异化管理,具体表现为:管理上各专业留学生统一归属国际学院;教学上留学生设立专门教室;住宿上设立留学生公寓等。差异化管理有其合理性,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也明显出现一些不适应性,主要为不利于国际化校园环境的建立。趋同化管理旨在让留学生在校园内外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待遇。目前,昆明医科大学开始进行小范围尝试,比如:让中文授课留学生住到中国学生宿舍;建立中外学生互助会,吸纳中外学生成员共同开展活动等。
当然,鉴于留学生在意识形态、语言、文化、生活习惯方面的特殊性,在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考虑趋同化与差异化的平衡。我校南亚学生众多,且他们在语言、习惯、信仰等方面与中国学生差异较大,将其孤立管理或与中国学生进行完全统一的管理都是不可行的,“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差异化管理与趋同化管理平衡,才能真正更好的进行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提高校园国际化水平。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
在高校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我们更多地是强调“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但在存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有时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管理的柔和性与灵活性。目前,昆明医科大学积极通过师生知心交心谈话开展柔性管理,在平等对话中开展学生管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学术。
倡导柔性管理并不是对留学生的迎合与放任,而是要在管理中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补充。对于南亚留学生的管理,既要健全管理制度,也要重视“人”的因素,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进而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
(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多角度关注
伴随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留学生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对留学生健康的管理主要还停留在身体、人生安全等生理层面上,较少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层面。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对于中国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就是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的教育和引导,而对于留学生,我们高度重视其生理健康问题,包括疾病的紧急处理、医疗保险购买等,但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深度关注则明显缺失。在我校南亚留学生中,癔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据医生诊断,除了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癔病的重要原因。
对留学生进行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多角度关注是重要且必要的。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达到完好状态的留学生,只有这样的留学生,才是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
参考文献
[1]万真,赵永娜.高校中外学生共建社团建设与管理——以昆明医科大学中外学生互助会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6):1002-1006.
[2]黄佳静,李育球.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以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学生交流协会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2):57-61.
[3]吴晟志.东盟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M].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4).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4:220-226.
作者简介
万真(1989—),女,重庆忠县人,硕士,昆明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国际学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7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际比较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17zDX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