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9-09-10刘银花闫保山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调查分析中小学

刘银花 闫保山

摘   要: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内部分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婚姻狀况、不同教龄的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教师人际关系维度的分析,可深化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的自我认知,并为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42-03

人际关系在心理学层面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深度性、亲密性、依赖性、愉悦性和协调性等是其主要形式。人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不同会导致问题解决结果与幸福指数的不同。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并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幸福人生中的重要性。此外,传统中国社会被认为是一个“关系本位”或“关系中心”的社会,因而人际关系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际关系维度亦即非人性化维度,是职业倦怠评价中自我评价的维度之一。具体表现是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对待身边的人,将人视为一件无生命的物体。借助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因工作压力而导致身心俱疲的状态,可简单分为四个方面的表现:情绪上的疲惫感;人际上的疏离感;工作上的无意义感;知识上的耗尽感。为此,笔者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重点对其人际关系维度(非人性化)进行简要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内部分学校中小学550 名教师。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为492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9.5%。

(二)调查量表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根据中国中小学教师特点开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四个维度: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及认知枯竭。

(三)借助SPSS统计软件

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Tamhane’s T2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

二、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中有关教师工作所在地、所教学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等信息,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出发,对所调查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选取人际关系维度(非人性化)进行重点分析。从工作所在地分析:城市(包括县城)地区与农村地区教师人际关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1)(P值若<0.05,则有显著性差异,若P>0.05,则无显著性差异,下同),城市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情况比农村教师更加严重。一是农村比城市更多保留着传统乡土社会的关系特征,亲情、族情、乡情更为浓郁,而城市居住环境的封闭性使得人际关系相对疏淡;二是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面临着更重的工作压力。此外,城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较为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工作,加之较高的生活成本、繁重的生活压力,使城市教师投入人际交往的精力不足,导致城市教师的人际关系比农村教师更为紧张。

从所教学段角度分析:人际关系维度在三个学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2),高中教师处事的人性化水平最低。一是中学教师面临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把孩子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使得教师几乎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二是中学学科知识的更新及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拓宽,使教师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加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谆谆教诲、良苦用心并不能完全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而使教师产生消极、被动等心态;三是部分高中学校将升学、绩效奖励与职称晋升相挂钩,使得高中教师人际交往水平更低。而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多的是依赖教师、亲近教师,能认真听取教师的教诲与指点,此外,小学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通常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因而小学教师的人际交往相较于中学教师是更为顺畅的。

从年龄角度分析:20~30岁、31~40岁、41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平均值(M)逐段增大。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教师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加剧,如职称评定、晋级、住房、家庭等因素,使其人际交往的热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年龄增长使教师无法跟进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步伐,人际交往的精力和信心不足,与人交往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

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教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但是,从平均值(M)上能看出,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交往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水平。大多数女性偏于感性,更容易情绪化,受工作、家庭、自身情绪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女教师更易产生厌倦、放弃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从婚姻状况角度分析:已婚与未婚两项相比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表5),并且已婚教师明显比未婚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主要是受事业目标没有完全达成、孩子成长教育、父母赡养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异教师处事的人性化水平最低,主要受生活环境和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待学生和他人会更加麻木与冷漠。

从学历角度分析:不同学历的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表6),但从平均值(M)上看,研究生学历教师均值最高,中专学历教师次之。一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对自己持有较高的期望,领导和同事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于无形中带给他们更多压力,加之缺乏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经验,易形成较为紧张的人际关系;另一部分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是通过在职进修或脱岗学习获得的,这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不满足现状,要求进步,并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为此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一旦没有达成自己的期望值,他们就会灰心沮丧,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而中专学历教师承受着继续教育、专业进修、学历提升等压力,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他们较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从教龄角度分析: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教龄5年以下与6~10年、6~10年与11~20年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表7)。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具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有时间和精力与人交往;教龄6~10年和21年以上的教师对待学生和周围的人,更加冷淡和麻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肩上的压力加大,各种因素的困扰来袭,渐渐对工作有了厌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逐渐下降,加之子女读书、就业等问题,使得人际交往的障碍越来越重。

综上所述,由分析得出:一是城市(包括县城)与农村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是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三个学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三是已婚与未婚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四是教龄5年以下与6~10年、6~10年与11~20年的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五是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在人际关系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上述结论的梳理,可以更加深化中小学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的自我认知,并根据在教师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维度上出现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克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提升提供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M. Jackson S. E. Leiter M. P.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anual, 3rd ed[M].Palo Alto: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6.

[2]王   芳,许   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5).

[3]嵇   辉.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教师人际职业智能的功用与要素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4]葛   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调查分析中小学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