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视点探微

2019-09-10宋秀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幼儿园

宋秀丽

摘   要:为做好幼儿游戏化课程设计的视点追踪,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游戏形式进行多重筛选、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课程游戏环境、拓展课程游戏训练的域度,而且要满足不同幼儿群体学习体验的实践需求,从而为幼儿游戏课程提供设计参数,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游戏; 设计视点;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58-02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由于幼儿对游戏有特殊情结,所以教师利用游戏开展教育是自然选择,符合幼儿的学习成长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在设置课程游戏时,需要为幼儿精选游戏形式,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课程游戏的环境,拓宽幼儿课程游戏训练的域度,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创造、在游戏中成长。

一、筛选课程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体验

在进行幼儿游戏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掌握几条原则。首先,目标设置应该涉及个体适宜、文化适宜、创造适宜、发展适宜的教育原则;其次,根据不同的学科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需注重幼儿的身体活动、语言训练、常识积累,可以选择一些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等游戏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最后,按照幼儿年龄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以提升游戏的适配性。由此可见,幼儿游戏设计是一门艺术,幼儿能否获得最有价值的游戏体验,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与此同时,鉴于幼儿社会性意识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幼儿课程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成长,可为幼儿社会意识的觉醒提供重要的契机。基于此,教师不妨给幼儿选择一些角色游戏,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如“我是小小交通警”的游戏,可让幼儿扮演执勤的交警,并模仿交警来指挥交通,使其角色意识逐渐成长起来。再如“我是医生”的角色游戏,可让幼儿扮演一位医生,通过模仿医生诊断病症,给“患者”“打针”“喂药”,使其社会性意识得到有效历练。又如“我是小演员”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化妆、表演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对提升幼儿的社会性意识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为幼儿准备多种角色游戏,能帮助其在游戏中获得更为多元和深刻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精心筛选游戏,以提升游戏的适合度,满足幼儿实践体验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游戏教育要在寓教于乐中完成,这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创设课程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创造

幼儿课程游戏启动后,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輔助手段,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游戏玩具,以调动幼儿的关注力;教师在设计游戏场景时,要有格调意识,对环境进行适当的装饰,创设一种轻松的游戏氛围,以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幼儿课程游戏开展以后,教师需给出明确的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创新探索,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成长。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一些废旧纸盒、塑料板、硬纸片、矿泉水瓶等,模仿制作游戏玩具。如果幼儿对这样的游戏活动感兴趣,并自愿展开创新实践操作,教师就需要及时跟进,帮助幼儿顺利完成玩具的制作,最后还需对幼儿的良好表现给出高度评价,以提升幼儿进一步创造的信心。同时,为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将多种游戏玩具放在一起,让幼儿自行设计游戏形式。如此,课堂便会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

三、拓展游戏训练域度,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为使幼儿课程游戏内容和形式设计都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的创新探索。对此,教师可以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深度剖析,对生活化游戏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以更丰富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关注的目光。与此同时,鉴于幼儿游戏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这些传统游戏进行改造,为幼儿提供全新的游戏体验。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幼儿游戏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加,也为我们的课程游戏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目前,对多种游戏形式进行优化整合,已经成为课程游戏实施的重要选择。

除此之外,由于幼儿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结,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游戏心理,切准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教学。如教师在为幼儿推介“逛超市”的游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别扮演“超市售货员”和“顾客”等角色,并在“购物”过程中形成互动。在游戏中,教师可以不用给出具体的角色设置,可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与兴趣参与到游戏的角色中去。在游戏进行时的频繁互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游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再如教师在设计“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时,可将幼儿扮演成“小猴子”在桃树下摘“桃子”,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高低不同的“桃子”,幼儿为摘到这些“桃子”,便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在幼儿游戏开展后,可以与幼儿一起互动,并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和幼儿一起为“摘桃子”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带给幼儿更多的鼓励,而且还能在和谐互动中,提升游戏课程的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幼儿设计不同生活领域的游戏内容时,为了拓宽了幼儿的认知视野,要注重游戏选择和设计时的针对性,以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智成长。

总之,由于幼儿接受知识需要游戏环境作为支撑,所以,为幼儿创设游戏课程,不仅是现代幼儿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如今,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全面渗透游戏课程,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成长环境,已经为广大教师和幼儿家长所接受、所认同。因此,我们要正视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为幼儿游戏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材料支持,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幼儿通过游戏角色来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
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