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2019-09-10刘丰霞
刘丰霞
摘 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04-04
基于20世纪末国际经济、政治等变化和21世纪教育的新变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如今21世纪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内涵价值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受“教育万能论”思想的影响,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接连出现,教育万能的功能受到大众质疑。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知识与技术迅速更新,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倡议与日俱增,全球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
借于此,在21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考虑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与学习问题。1996 年,作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先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对20世纪末世界面临的冲突矛盾、新世纪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全面地探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各种对策。后来人們将该报告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原则——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段和方法。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鉴于时代“科技巨轮”的飞速发展,学会做事更应体现在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应用方面,人应具有在信息科技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三)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首先是逐步去发现他人;然后是在一生当中从事一些共同的计划。书中强调“教育的使命是使人懂得人类的多样化,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由此可见,学会共同生活是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养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共同生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现代社会生活中,学会共同生活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不断改变原有“个人独往”的认知。伴随着手机、iPad等联系方式逐步智能化,人们面对面地交流与共同生活的方式慢慢淡化,学会共同生活的教育支柱作用显得弥足珍贵。
(四)学会生存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就提出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其实质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强调做人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理解生存支柱,发现学会生存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学会生存意味着人的心理健康、综合全面的生存模式;另一方面,学会生存体现在人具备自我批判精神、自主思考能力,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问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代发展变迁,人们需要通过教育掌握生存知识,不断独善其身从而使人格得到完善发展。
总的来看,教育的四个支柱并非平行并列的关系。学会认知是其他三支柱实现的条件;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又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最终目的;学会做事是自身知识与能力付出的表现方式,是四大教育支柱的外在体现;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虽不限定人生某一阶段、某一场合,但却是个人在学习型社会中获得生存、发展的关键条件。
三、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的教育意义
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有了新的时代认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四大支柱被赋予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下的全新意义,其影响深邃而悠远。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学习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书中不仅把终身教育置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将终身教育视为人们进入21世纪的钥匙。终身教育视域下,人们不再是“学习——工作——生活”单线模式,而呈现出“学习——工作——学习”多维交互的教育模式,终身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社会成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书中强调,“学会认知的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强调要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收益。”智能时代,更要更新理念和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了解教育知识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并不断的探索、创造新知识。
从古至今,通过学习知识而获得发展,这算得上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探索知识,不能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快速发展时代下学会利用新的技术工具对新知识的发现与各种认知能力的锻炼。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境界是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价值体现。
(二)身体力行,学会做事
面对社会上职业变换、竞争等日益频繁的情况,学会做事即形成做事的能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智能新时代的实践生活能力。陶行知先生讲过:“知行合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实践做事能力的重要性。实践是根基,不参与实践、不动手操作,所学知识就无法升华为个人素养。书中也指出:“如果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能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的话,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可以看出,只有加强做事的能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需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并熟练地操作信息设备,生活中应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数据端与各种APP软件处理问题。与此同时,学会做事还要不断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储备“智能科技”知识能量去应对智能时代的新变化。
(三)克己复礼、学会做人
劳凯升教授曾指出:“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规章制度的依存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被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才”首先是为“人”,然后为“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国教育家孔子“仁”的思想也指明了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强调:“学会生存,以便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重新体味,“学会生存”的涵义暗含“学会做人”的意蕴。“学会做人”不仅包含学会感恩、学会尊重,还蕴含学会承担、学会共存等丰富的内涵。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不仅要重视做人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克己复礼。面对鱼龙混杂的社会,学会生存要做到自立、自强,充分发挥自身的无限潜能,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四)认识自己、发现他人,学会共处共享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在自己所属的自然社区:邻里、村庄、城市、地区、国家都无法共同生活,又怎能学会在“地球村”共同生活呢。”学会共同生活,即要求教师要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学会认识自己、发现他人,能够同他人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学会共处共享不仅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还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共同生活。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要学会与他人在社会中一起合作、共处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根本属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换言之,社会中人尊重他人的同时,更要尊重自然。与此同时,在AI科技的引领下,学会共同生活还要重视学会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协调共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发展对人工劳作产生很大冲击,但机器毕竟无法取代人脑,地球上的人们应在与人工智能科技的相处中,取长补短、和谐共同发展。
四、启示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共同事业,教育永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困顿,教育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教育也成为当今时代的全球性问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正是应时所需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教育四大支柱内涵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学会是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强有力支柱,并在不同的时代阶段发散着不同的“魅力”价值,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育改革中,既要赋予教育各项使命,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更要通过不断探索,寻求并达成一种或数种理想的教育形式。教育改革应该紧密结合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为教育的终身化打开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郝云峰,马雪莲.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J].成人教育,2010,30,(10).
[3][6]张茂林,董泽芳.教育的四个支柱对大学教学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1,(4).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石中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论问题[J].学科教育,2002,(1).
[7]黎加厚.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四大支柱——写给下一代的信[J].人民教育,2018,(01).
[8]刘帆.浅谈教育的四大支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9).
[9]张国霖.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從《学会生存》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
[10]周南照.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