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初探
2019-09-10章秋兰
章秋兰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阅读学生会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在体验中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理解文章。本文主要探究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语言,提高理解能力。学生主动阅读就会在读书过程中了解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形成自己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一、学会朗读默读,把握阅读语速和节奏
阅读的关键就是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可以是大声地朗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通过学生的读,学生会理解文章中的字词,感知文章中的句子,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探究和思考。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声地朗读,朗读并不是越快越好,或者是越慢越好,而是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恰当地选择语速和节奏,根据需要来调整语速,朗读的太快或者是太慢都不利于表达情感,理解语言。朗读的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文章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叙述,写景,朗读时要慢一些;表达内心悲哀的地方,应该读得深沉清晰,速度更慢,表达出沉痛的心情;情绪紧张、热烈,表现愉快、兴奋、慌乱等的地方,以及愤怒、反抗、激昂等内容,朗读的时候速度要适当地快一点。学生通过大声地朗读会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字词的含义,明确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默读,通过默不作声的方式来感受文字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观点和态度。默读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更清楚地体会和理解文字的内容,感受语言的美和表达的魅力,体会语言艺术,提高理解能力。
二、认识完整句子,理解基本句式和结构
句子就是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它是构成阅读文章的基本元素,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语言单位。一句话是由词和短语责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和标点符号,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通过理解句子的方式来探究阅读文章,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阅读文章中常见的四种基本句式就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就是说明一件事情的句子,它在阅读文章中也是出现最多的句子。通过陈述句的应用,学生会从句子中把握很多信息,明确句子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例如“小松鼠是魅力可爱的动物。”“这件事不是他干的。”都是典型的陈述句,通过对这样句子的理解,学生会直接了当地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或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它是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透过问题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块钱你有没有?”通过这样的问题,作者期待的是一个答案,通过对问句和答案的探究,学生会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另外在阅读中常见的就是祈使句和感叹句,这样的句子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他们的使用却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命令或强烈情感。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会感受到这些不同的句式,了解句子结构,进而能够在文章中更好地理解作者运用这些句式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态度,形成自己的深刻認识和理解。
三、探究修辞手法,明确写作亮点和思想
文章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就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习作技巧的应用。因为这些写作方法的应用,文章就会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为文章增加了活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学会欣赏文章中所应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探究来感悟文章的灵动和表达之妙。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解文章中出现的带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通过对不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更深刻地感悟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和时间赛跑》中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海底世界》中的“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电,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则运用了设问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学生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重要句子,仔细分析,朗读,就能很快理解其中的意识,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四、注意边读边想,感悟作品形象和内涵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调动自己思维的方式来更好地感知阅读文章,理解阅读语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学生边读边想会促进学生将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理解能力。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符号,有的背后藏着一幅幅的画面,阅读时,要想一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写事的文章时,边读边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读写景的文章时,边读边想作者描写的场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读《葡萄沟》时,学生就可以想象成串的紫葡萄,晶莹剔透,以及维吾尔老乡请客吃葡萄的情景;读《丑小鸭》时,想象丑小鸭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变成白天鹅以后的美丽和快乐,这样就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会融入到作者所描述的阅读文章情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语言知识,实现理解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字词,更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获得一定的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朗读默读,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对修辞手法的探究以及对作品形象和内容的感悟,学生会对阅读文章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窦爱侠.试论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11.
[2]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