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服务评价的旭日村村落保护规划应用研究

2019-09-10邢启艳陆琦郭翔宇

小城镇建设 2019年6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

邢启艳 陆琦 郭翔宇

摘要:生态服务评价的研究在村落景观生态规划领域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生态服务评价可以定量的评估村落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本文立足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理论,运用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GDM-AHP)建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旭日村生态服务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从旭日村的农业、水域、森林和城市生态服务4个方面评价旭日村综合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评价得出其“森林—农业—水域”综合生态服务中生态价值较高、休憩体验服务较差,城市生态服务中历史价值较高、文化服务发挥较差。据此提出保护规划策略,对于自然生态服务提出激发其生态作用,改善游憩设施及景观品质的策略;对于城市生态服务提出村落居住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激活古建筑的利用率的策略。整合和规划旭日村自然资源,打造古村为“岭南建筑文化窗口”,以期促进村落旅游业发展,寻求古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优化模式。

关键词:保护规划;生态服务评价;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旭日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6.01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章編号:1009-1483(2019)06-0098-1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Xuri Village Based on Eco-service Evaluation

XING Qiyan, LU Qi, GUO Xiangyu

[Abstracts] Th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services evalua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villag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The performance of village ecological services can b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rough ecological servi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his paper uses Group Decision Making-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GDM-AHP)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 of Xuri Village’s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evaluates their performanc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agriculture, water area, forest and urban ecological service. The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rvices of "forestagriculture-water area" have high ecological value, poor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services, high historical value and poor cultural services in urban ecological services. Based on this, protec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stimulat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improve recreation facilities and landscape quality. For the urban ecological services, the village living environment is rectified, the ancient buildings are protected and restored,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cient buildings is activated. By integrating and plann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Xuri Village, the ancient village will be built as a feature of the "Ling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Window",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tourism and seeking an optimized model combining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protection plan; eco-service evaluation; GDM-AHP; Xuri Village

引言

1981年Ehrlick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服务”,即生态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支撑作用[1]。1997年,Costanza将生态服务具体划分成17种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生态因子为人类生存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2]。 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将生态服务划分为支持、供给、调节和文化4种基本类型,提出生态服务与人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3]。可以看出,与传统基于景观格局的实体空间研究不同,生态服务更关注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生态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正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目的,将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尽可能减少人类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规划设计[4]。

旭日村存有大量明清稀缺的古建筑群,成为展现岭南建筑文化的窗口。一直以来,对其研究较少,且偏于建筑单体保护[5]。而村落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仅考虑一方面或者片面地保护,如果整体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文物即使保存,其价值也会受到破坏。因此,面对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建立客观的评价诊断体系,辨别系统内部中的关键生态因子。通过计算评估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对于情况优良的要提倡激发与保持,即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利用;对于生态服务作用发挥较差的提出优化与改造,从而对旭日村的发展提出科学指导性强、保护决策性佳的建议,以展现其岭南建筑文化特色,促进村落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1村落概况与评价方法

1.1村落概况

旭日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是岭南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古村落[5],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约为178公顷,是一个集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古建筑群,被誉为“罗浮第一古村”[5](见图1)。旭日村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建筑较多,古村有600多處古民居,其中明代纯德陈公祠、清乾隆年间司马第大屋、蔚园等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2)。该村落真实记录了岭南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和传统民俗民风,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历史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建筑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如今旭日村内一些还未能及时列入保护名录的古建筑开始衰败,老宅基地闲置,新建建筑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村内的基础设施缺乏系统的规划,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不符,生态资源和历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阻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旭日村政府希望能够在保护文物建筑、村落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改善村落环境、突出地域的独特性,以带动古村落的发展。

1.2评价方法

1.2.1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的确定

本研究选用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GDM—AHP)来确定评价指标值[6-7]。对于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赋值研究,首先可采用“1—9 的标度法”①来生成指标值进行两两比对的判断矩阵,矩阵模型建立后,会对所赋予的评估值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一致性检验方可确定最后的权重值[8]。

1.2.2生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赋值细则

通过进入村内现状调查、对村内老人口述的资料收集、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指标进行赋值。评分标准划分为优、良、中、差、劣5 个等级[9],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别评分,分级得出的打分值与以上评价指标的赋值相乘,最终将所有的项相加求和,得出相应指标的生态服务综合评估值[9]。

1.2.3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计算

2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2.1主导生态服务的选取

生态服务中需要从研究对象中优先选取一些关键性的因子[12]。旭日村生态系统由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值选取,从而建立旭日村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见表1)。

2.2生态服务评价指标划分

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选取相应的生态服务评价指标[13]。目标层指旭日村综合性指标所代表的生态服务;准则层指不同生态系统带来的服务。根据对旭日村生态系统进行识别,准则层是指水域生态服务、农业生态服务、森林生态服务和城市生态服务;一级指标层级指旭日村生态系统中相对应占据主导地位的生态服务;二级指标指能够充分反映生态服务发挥情况、测算与信息易于获得的表征因素[14](见表2)。

2.3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1—9”标度法[10],将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性,并用数值“1—9”及其倒数进行量化,建立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值,第一步对准则层权重值进行计算,第二步对二级指标权重值进行计算[15],以求得村落中的具体问题(见表3)。

通过以上权重计算结果可知,森林生态服务权重最大,城市生态服务权重最小,这与旭日村现状是相吻合的,也就意味着旭日村城市生态服务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其对村落发展贡献的价值也是相对较小的。

对二级指标权重进行分类计算得到如下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服务权重值计算可以发现,食品供给的权重值较大,景观观赏的权重值较小(见表4);通过对水域生态服务权重值的计算,可以看出水系水量丰富、水质较好,但是景观体验价值较差(见表5);通过对森林生态服务权重值的计算,可以看出旭日村森林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但是景点观赏度和交通便利度水平较差(见表6);通过对城市生态服务权重值的计算,发现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保留价值虽高,但是建筑损坏严重导致可观赏的景点数量有限、道路布置情况差等情况导致交通便利度低(见表7)。

3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结果

3.1生态服务综合评价

在旭日村的生态服务评价体系中,指标分级评价主要是通过踏勘调研、专业人士评价讨论等形式完成。本文中专业人士主要指三类人群:从事相关生态领域的专家、核心干部群、村落长期居住人群等。评分标准主要有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专家按照二级指标层给出相应的分值,进行统计。以这些对旭日村发展颇为重视、了解度较深的人群为主要调研对象,可加强本次分级评价科学性(本次发放问卷共40份,回收 35 份)(见表8)。

通過表8计算,将水域生态服务权重值与综合生态服务值相乘,得到结果为:水域生态服务为ESFA1=0.122×3.644=0.444,(3.644指的是综合生态服务值相加,3.644=0.931+1.315+1.166+0.232),农业生态服务为 ESFA2=0.263×3.648=0.959,森林生态服务为 ESFA3=0.559×4.3452=2.428,城市生态服务为 ESFA4=0.056×4.51=0.253。

3.2生态服务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综合评价可得出,旭日村水域、农业和森林生态服务作用发挥相对较好,即自然生态服务分值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当地常住人群较少,很少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故该村自然生态服务评估相对较高。但是旭日村城市生态服务作用发挥较差,主要是该村落交通条件不利、可游憩和停留点较少、多数历史建筑长期处于破坏且尚未修复等原因导致的。结合目前旭日村的现状,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旭日村生态服务保护规划策略。

4旭日村生态服务保护规划策略

4.1水域—农业—森林综合生态服务保护规划策略

旭日村综合生态保护规划主要集中在对现状自然环境的改善,即将旭日村自然保存较好,资源利用较好的资源进行优化,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期对旭日村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的同时,对当地居民引入良好的发展途径,提升村落的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带动当地居民回家乡发展[16],实现自然与人文经济的双重收益。

4.1.1村落景观格局的保护

针对自然综合生态服务中风景观赏度低的情况,提出保护现有植被、山势、水系和田园风光整体格局的策略,通过划分旭日村核心建筑区和护山的高度,来确定旭日古村建筑与护山的关系。建立旭日古村内部核心区与护山之间的视线联系。划定山体、古榄园至核心区的景观视廊,景观视廊范围内原则上不应新建建筑遮挡景观视线,对旭日村中所规划的视线廊道中的建筑高度控制到10m以下,保证景观视线的通透(见图3)。

4.1.2村落游憩设施的增加

针对水域生态服务和森林生态服务中景观体验度较差与交通便利度较低的情况,提出建立道路游憩系统,以此满足旭日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与交通通行。规划在村落主入口处设置一个停车场地,核心保护区内部道路系统保持街巷原有的尺度、规模、比例及步行方式,游线与村道相互分开,降低干扰度,同时禁止大部分机动车辆进入古村落保护范围内(见图4)。村内景点连接形成内部游览路线,线路两旁集中设置亭台座椅以供游人休憩(见图5)。

4.1.3村落整体景观品质的提升

针对村落中整体生态服务系统中的景观特色和景观观赏度较低的情况,规划提出将古村入口与村落古榄园作为重点景点打造的策略,提升旭日村村落景观品质。古村入口景观设计中,将村落东侧池塘扩大,通过人工河的联系,将村前水系打通,形成完整水面景观带(见图6)。村落中的森林资源——古榄园设计结合地形及现有平台,将建筑廊榭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高低错落、玲珑有致的山地园林景观,游人可徜徉于古树浓荫之下,也可小坐于亭榭曲廊之内,享受着习习清风之拂面,也感受着浓浓古村之风韵,有“恬适惬意”之感(见图7)。

4.2旭日村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保护规划策略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历史文化保存较差的问题,不宜在村落内安排生产性建筑用地,对保护内容有破坏的设施应立即拆除。通过对村落风貌进行整体控制、对村落周边居住环境整治,以及对村落中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恢复,达到保存村落历史信息、统一村落建筑整体风貌的目的,最终提高村落建筑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建筑利用率。

4.2.1村落整体风貌控制

针对城市生态服务中遗产保护的历史价值和保留价值较高,但是景点观赏度低的情况,提出对村落风貌进行整体控制和保护的策略(见图8)。同时对街巷格局及风貌采取分级保护的策略,保护街巷名称、走向和街道轮廓尺度。对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也要进行保护,划分其重点保护路线,对于一类保护街巷要重点保护,包括其传统民居院落、围墙、建筑色彩、立面、台基、地形、道路铺地等(见图9)。

4.2.2村落居住环境的整治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影响村容的地点并标记,整治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保护作为旅游点背景的山林与池塘的自然形态。利用原有水系营造良好的景观系统,沿岸绿化应与村落风貌协调。重新布局垃圾站点,以利垃圾收集和输运,确保古村主要道路景观整洁。村落中的一些空地清理过后可以开放成休闲广场或者艺术介入,为居民休闲生活及旅游事业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4.2.3村落建筑的整治规划

针对城市生态服务中历史建筑保留价值最大、建筑风貌生态服务作用发挥最低的情况,提出建筑保护整治采用分类保护、少干预的规划理念。首先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和族谱的研究,对村落中的建筑演变的历史作了梳理,并按照年代对村落中的建筑进行了划分,据统计旭日村明清建筑有28个,民国建筑42个,其中省级文保4个,县级2个(见图10)。

为切实保护旭日村最具特色的村落建筑风貌,进一步分析村内建筑类型、质量和使用情况,据此提出建筑保护与整治策略:对于文保单位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对于历史居民建筑进行维修改善,对于一般建筑,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进行保留和控制,反之则整治或拆除(见图11)。

(1)保护与修复:对于村落中的明清重点古民居进行修缮,同时对于村落中没有纳入保护名录但具有建筑服务功能的建筑也要加以修缮和保存,从而保证村落建筑风貌的完整性,以面状保护代替点状保护。

(2)翻新与转化:村落中有一些与历史村落无冲突的,大多是20世纪60至80年代建造的传统民居,但因房屋破损,且内部功能和空间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生活的需要、使用率低,因此进行翻新作为民宿或用作其他功能,进行功能的转化,满足村落旅游服务的功能。

5结语

本文针对旭日村现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在识别旭日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之上,运用群组决策法(GDM)获取旭日村中的主导生态服务因子,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农业、水域、森林、城市4大生态服务功能准则层,以及其下的11项一级指标层和14项二级指标层进行权重评估赋值,建构了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体系。通过对旭日村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村落中森林—农业—水域综合生态服务评价指标中的生态价值虽高,但景观观赏度和休憩价值均较低,导致其生态服务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中的历史价值虽高,但由于其二级指标中的交通条件较差、历史建筑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从两方面提出村落生态服务保护性发展规划策略,一方面从农业—水域—森林生态服务角度,提出对旭日村村落景观格局保护、游憩设施增加和景观品质提升的策略;另一方面从人工生态系统服务提出村落整体风貌控制、居住环境整治和建筑治理的保护策略。

本研究与以往村落保护规划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将村落中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并对其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凸显各要素之间的强弱关系,打破了将各要素的服务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中同等对待的局限,准确且系统地把握旭日村生态服务现状,为旭日村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策略,提高了景观规划效益,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通过专家决策建立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对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村落也是一种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并为日后检验旭日村规划后的效果提供了验证体系。文中仅对主导生态服务因子进行选择,没有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因子进行考虑,其他的生态服务因子选取和研究作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同时在建构旭日村生态服务评价体系时,只考虑了生态服务的静态发挥,缺乏对动态环境下的生态服务进行考虑,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

注:

① 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计算指标的标准: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因素i和j比较的重要性指标为aij,则因素j和i比较的重要性指标aji=1/aij。

参考文献:

[1] Ehrlich P R, Ehrlich A H. Extinctio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1.

[2]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S ,et al. The Values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 [J]. Nature,1997(387):253-260.

[3]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2nd ed[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3.

[4]陈峰,李红波,张安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学报,2019,74(3):432-445.

[5]张启铭.珠三角城镇化下的博罗旭日古村居住环境提升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6]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7]王国华,熊立,董雨,等. AHP中专家判断信息的提取及一致性调整的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4,13(6):41-44.

[8] 郭翔宇. 基于生态服务评价的秦岭北麓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9]骆正清,杨善林.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9):51-60.

[10]梅昌艮.基于GDM-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1]李超. 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2]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等.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J].城市规划,2010,34(2):19-24.

[13]高燕.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14]康世磊,岳邦瑞.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3):50-55.

[15]康世磊. 秦岭太平河平原区段河流健康评价及格局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6]刘慧.村落发展的生态路径研究——以浙江外桐坞村、高家堂村、山一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33(10):87-91.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5.10.020.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
公路桥梁台背回填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综合集成赋权法在和谐社会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浅析筹建亚投行的动因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分析研究
厦门市汽车共享服务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财务风险跟踪评价方法初探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