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阅读研究的启示

2019-09-10严文蕃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首字母元认知金字塔

严文蕃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今天我们的检索能力是越来越强了,但是我们思考、阅读的能力却越来越弱了。当今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许多人没有学会阅读,学会的只是刷手机、移动手指、搜索信息,并没有懂得真正的信息加工。

美国阅读研究,在教育研究方面,历来占大头。我总结,如今在阅读研究上,有两个特点、两大趋势。第一个特点,现在阅读的文本内容越来越复杂,是几十年前的阅读不可比拟的。第二个特点,阅读再也不是表面的浅层次阅读,阅读一定是深度阅读。就像我们的深度学习一样,只有深度阅读,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目标。第一大趋势,今天的阅读再也不是简单的“print”,即不再仅仅是印刷出的纸质读本,更多的是多媒体,自媒体。第二大趋势,阅读上更多的内容,也不再是我们传统阅读中的读小说、读诗歌,而是更为广泛的内容。尤其随着科学的进展,很多阅读内容与各种学科领域紧密相关,阅读所涉及的知识面更为扩大。阅读能力更多不再表现在我们常说的小说诗词类别,而相当程度体现在其他各类文本的阅读之中。这一切,都是对我们传统阅读的重挑战,也对我们当下的阅读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新的时代里,如何研究阅读?到底有哪些阅读策略可以运用在课堂当中?怎么把阅读深入下去?这些都是我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美国阅读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启示。

一、影响阅读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影响阅读成绩,就是影响阅读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读者,就是学生或者读者本人。第二个要素是文本,所读的内容。第三个是语境,是学习的环境。这三者相结合,就是决定阅读成效的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按照理论模型来说,可以用几个模型,体现出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变量画为一个圆圈,那么,随着历史的进展,这三个圆圈的大小也在变化。如图1所示。大多数阅读模式,都试图解释阅读者在进行有效的阅读,也就是进行阅读理解时,读者、文本和语境三种因素如何互动。

70年代以后,开始了认知革命,此时的美国阅读研究更加注重于读者本身,也是学生本身。学生怎么读?学生怎么理解文本?这些问题都在研究中受到了重视。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就是读者这一块放大。因此,70年代的阅读研究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模式。这一模式以70年代的认知模式和80年代的读者反应模式(Rosenblatt)为理论基础,更多关注读者因素,即认为知识或解释最为重要。如图3所示。

二、阅读策略的研究

在美国阅读研究中,除了关注阅读模式的演变,也关注阅读策略的选择。

什么样的阅读策略是最好呢?图6是研究阅读策略的最典型的心理学实验。

图6中,读者头上戴的是個眼动仪。眼动仪记录了每个人阅读时眼睛移动的状态。眼动仪可以把读者眼睛的移动和他阅读过的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读者阅读每一个字时,眼睛是怎么动的、持续时间多长等等,全部记录下来。

好的读者和不够好的读者,厉害的读者跟一般的读者,在读的时候,眼睛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呢?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一线老师交流。有老师说,是视角的范围,视角范围不一样。有老师说,是在眼睛移动速度、停留状态等方面不一样。有老师说,阅读时眼神的专注度不一样的。

其实,总体来说,一般不擅长阅读的人,他的眼动速度是一个均值,是没有变化的。擅长阅读的人,眼睛移动速度是在变化的。有的时候动得非常快,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一目十行。有的时候眼睛停住不动了,在干嘛?在思考。一个人用同一速度阅读,说明了什么?恰恰说明这个人在读字面意思,他不是在深入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创造一所学校的读书氛围,可以要求每个人都拿一本书阅读,但是,学习并不等于学到了,这是两个概念。同样的,读和读懂,也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会阅读的人,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同一个速度读下去,等到全部读完了,你问他读懂了吗?只是读过了。读懂了是另外一回事。

会阅读的人,他可能一目十行,但是也可能停下来。停下来说明什么?说明某个片段他读不懂了,要消化一下,或者返回到前面读过的部分寻找相关的信息等等。这就是美国阅读研究对读书过程的监控和调整,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什么呢?元认知就是控制和调整整个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调整从记忆,到阅读,到理解,到解决问题,层层深入,指整个认知的过程。阅读中的元认知,就是监控整个阅读的过程。

阅读中的元认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监控对知识的掌握。所谓的知识,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的知识,就是事实类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第二类知识是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技能类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第三类知识是条件性知识,就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知识,是关于“什么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是有用的”。不管哪个学科就要掌握这三类知识。

另一个方面,就是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当中,如何管理自己的阅读?怎么知道自己的阅读获得了想要了解的内容?必须学会以下三点:第一,在阅读过程当中,一直与阅读理解评价相结合,始终评价自己到底读懂了没有;其次,监控自己;第三,对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计划和调整。这是最好的阅读者提供给我们的经验。

所以,一般做阅读研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前和阅读后,都对学生做一个元认知的测试。在还没开始阅读之前,就给他一些重要的阅读,把可能会碰到的模糊的概念、模糊的内容、模糊的思想,列出几条来,让老师做,也让学生做,看他们对这些内容同意还是不同意,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先做个预测。然后,让师生们有目的的去阅读,自己掌握自己的阅读。最后,阅读完毕,再做一个后测。看看阅读后,跟自己原来的想象有多大的变化。这样的阅读策略,会让学生越读越聪明,越读越快速,越读越深入。

美国常用的另一个阅读模型叫做KWL(Know-What-Learn的首字母)模型。KWL模型适用于任何的阅读或其他的学习。

第一个字母是K,是单词know的首字母,代表“我知道了什么”或“我已经知道的”。

第二个字母是W,是单词what的首字母,代表“我想知道什么” 。

第三个字母是L,是单词learn的首字母,代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或“我已经学会了什么”。

所以,最好的阅读是根据孩子的需要,以过程回答这些问题:我到底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进一步知道什么?阅读以后我得到了什么?如果这三步中的每一步都计划完整,并能给每一个学生相应支持,确保每一个学生落实的话,那么阅读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阅读理解肯定会越来越深。

以上基本解剖了阅读的基本原理和阅读的控制调整策略。

在阅读的基本原理中,解释了影响阅读成功的三大要素:文本、读者和语境。

在阅读的控制调整策略中,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人能不断地控制、调整、监督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能力弱的人虽然在读,但他并没有真正学会阅读,因为他并不知道在文章表面下的意思是究竟什么,只是呆呆地读下去,没有掌握更深入的技能。而如今的阅读,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为如今碎片化的知识实在太多了,一个人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知识。

深度阅读的理论思考

模式和策略,只是枝与叶。真正的根茎是理念和理论。从理论而言,阅读研究可以从布鲁姆的认知金字塔(或教学目标分类法)找到根源。如图9所示。

以它为标准,对中国的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阅读只是停留在读、记、背,归根结底还是在金字塔的最低层次。如果在语文学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多进行理解,能够写作和表达,就到达了金字塔的中、高级层次,属于运用或创造的层次。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因素取决于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目前中国课堂时间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在金字塔底端的时间,明显占比过大。

一般上课时,中国老师走进教室里就会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这就是记忆层次的认知活动。

复习完了以后,接下来会说:“现在我们上新课。”于是,就读一篇新的文本,学一些新的概念等等。这是理解层次的认知活动。

等全部内容读完了以后,上课的时间差不多就结束了。剩下的任务,是布置一些作业,继续阅读。这是应用层次的认知活动。

除此之外,再往金字塔上层所做的高水平的探索,老师带领着学生做了没有呢?很少。这就是我们一直在下面打转的原因。

我为什么强调深度阅读?深度阅读,需要我们理解阅读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它背后的影响因素到底是什么,好学生和后进生之间根本差别在哪里,怎样掌握提升阅读效果的策略。深度阅读,需要我们通过阅读,进行分析、比较,产生自己的思想概念,不断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事实对观点进行辩护,继续在批判中产生新的观点。这样的深度阅读,才是我们要做的信息时代的阅读。

所以在阅读课堂上,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做高层次的阅读认知活动。换句话说,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把布鲁姆的金字塔颠倒,目的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造层次的认知活动上,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创造,如图10所示。

(作者单位: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

猜你喜欢

首字母元认知金字塔
Great Vacation Places
海底金字塔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4 STEP BY STEP随堂通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Unit 12 STEP BY STEP 随堂通
Unit 7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