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命教育,为学校立魂

2019-09-10侯瑞琴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生生命课程

侯瑞琴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贵的,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

山西省绛县第三实验小学位于绛县北大街与规划三路交汇处西南角。它的前身是原育英学校(私立学校),2015年9月县委县政府为缓解县城群众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原育英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六年制非寄宿制公立学校。2018年9月学校由原租赁校址整体迁到新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成功的学校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建校伊始,學校就明确提出以“新生命教育”为魂打造校园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沐浴生命的春光,享受生命的愉悦,放飞生命的希望。

一、新生命教育的文化渊源

1.教育现状变革的需要

(1)青少年自杀及其他暴力事件令人痛心

近年,青少年自杀、伤害他人、伤害动物的现象屡见报端,而且施暴年龄层越来越低,手段越来越残忍。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家庭、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够有密切的关系,更与社会大环境价值准则的迷失与暴力文化的泛滥有关。

(2)学生精神生命状态让人忧心

有资料表明,焦虑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沉重压力。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之风已波及原本平静的校园,小学也未能幸免。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大大小小的考试检测,使得幼小的学生尽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消沉、绝望等心态在小学生中间时有出现。但教师、家长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常常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关注,有些学生出现了焦虑性病症,严重者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2.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次提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分数至上及社会功利观,把自己和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沟通、理解、交流,真诚地进行生命的对话,用生命去滋润生命、唤醒生命、激发生命。

3.校园文化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实验三小成立不足3年,老师是新的,学生是新的,2018年搬入新校,更是崭新的校园文化生命的开始。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本质追求。

(2)师生发展的需要

开展新生命教育,让师生做完整的人,做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的立体的人,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才能让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4.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需要

学校所在地绛县,素有“天下第一县、绛老长寿之乡、生态宜居之城”的美称,绛县人均期望寿命比全国高1.6岁;据近期有关部门统计,8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数的1.7%,比全国的1.4%高出0.3%。“绛老”知名度之高,其感人故事源远流长,堪称高寿老人的专用热词。追根溯源,“绛老”发生地正是我省运城市的绛县。绛县尊老敬老的风气更是蔚然成风,这正是拓宽生命长度的最好典范。

学校把新生命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理念,一是借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地生根,滋养后代,让绛老文化薪火相传。二是借学校的发展历史背景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们把生命作为教育的源点,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二、新生命教育的文化内涵

新教育实验这样定义新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以“新生命教育”作为“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的路径,通过创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和班级文化这样一个全方位文化管理、文化育人的氛围,让师生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成就生命的过程中共同感知生命存在,体验生命历程,提升生命质量,从而获得生命价值。

三、新生命教育的文化建构

学校为了追求卓越、做得最好,以最完善、最科学的管理,打造最完整的品牌,努力营造浓郁的精神文化,提炼出富有特色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理念。让全校师生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对办学理念形成共识,让校园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构建了以下学校文化体系:

办学理念: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

办学使命: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办学愿景:让每个生命都开出一朵花

校 训:每一天都是新的生命

校 风:看见生命  尊重生命   成就生命

教 风:润泽生命  静待花开

学 风: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办学目标: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育人目标:培养每个孩子成为健康人、优秀人、幸福人!

办学宗旨:涵养美好生命  成就幸福人生

四、新生命教育文化实践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以新生命教育为魂,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全力营造新生命教育的育人环境、打造新生命教育的管理文化、塑造新生命教育的课程文化、培育新生命教育的师生文化,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师生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1.营造新生命教育的育人文化

新的学校将围绕“生命教育”主题营造环境氛围,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传达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棵小草都会激发师生对生命的热爱。

(1)楼层文化。每层楼的生命教育展板有主题、有层次、有针对性。能根据每层楼面对的不同年级师生,从基本的生命知识传授到启发学生领悟生命的价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生命教育有的放矢。

(2)景观文化。新校校园建筑精巧、错落有致,校园设计人文景观、种植林、体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显现出大自然中的生命之美、人类的心灵手巧当然。

(3)道路文化。给学校道路命名,寄予师生对走好人生之路的希望。

(4)墙壁文化。墙壁上名人谈生命的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5)班级文化。营造班级主题文化,围绕班名,设计班级愿景、班徽、班训、班歌、班诗、班旗等,教室门口悬挂“班级名片”,教室门外廊道是班级其它呈现板块,使每一个教室成为温馨的教室、美丽的教室、绿色的教室、书香的教室。

(6)办公室文化。彰显教师主人翁地位,让办公室成为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

(7)网络文化。打造新三小的生命教育网站,建设生命教育对外交流的平台。

学校以“新生命教育”为载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将核心素养落地,使生命教育扎根,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拓宽生命的长宽高, 让新生命教育成为实验三小的新名片。

2.打造新生命教育的管理文化

“新生命教育” 就是要我们教育管理者从“心”出发,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每一位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育理念。当下,学校教育师生关系不良的根源,主要是忽视学生成长阶段的客观规律、忽视师生心理要求、创建评比活动泛滥等问题所致,是对学校教育本质认识不足和兑现乏力所致。为此我们在新生命教育中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为人的学习服务”的柔性管理思路,使师生生命活力得以绽放。

树立“师生是人而非工具”的观念,是我们实施新生命教育中“柔性管理”的根本前提,学校的一切政策制度都应该立足于解放师生的内在活力的基础上,而不能束缚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层要学会欣赏人、爱护人,要为每个师生的成功喝彩,为每个师生搭建闪光的平台……这样,师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面对过分追求考试和竞赛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社会评价背景,我们尽可能防止教师陷进“应试陷阱”,大胆提出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全面质量观。对老教师,要求松散型上班,在确定教师工作量时,有两节课时作为柔性要求,以便对长者或体弱者给予适度关照。这样做所传达的信息同样是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我们倡导作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倡导作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倡导作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倡导作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倡导作追求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缔造者,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没有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生命的解放、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没有学生精神生命的解放。

3.塑造新生命教育的课程文化

学校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构建“精彩生命”课程体系,打造生命课堂,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生命质量,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优秀人、幸福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课程设置如下:三小课程设置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智识课程、公民课程、艺术课程为主干,以特色课程为补充。生命课程:生命润泽生命 (生命教育课堂) ; 智识课程:课堂激活生命、写字儒雅生命(国家基础课程);公民课程:德育领航生命 (德育课堂、论语课堂、绛老课堂) ;艺术课程:艺术滋养生命、音乐灵动生命、体育强健生命(音体美课堂、各个社团以艺术工作坊);特色课程:阅读丰盈生命。

(1)智识课程(真)——课堂激活生命。

开好国家课程,生命教育渗透化。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基础性不容置疑,挖掘和发现国家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因素是我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可丢失的宝贵资源。

(2)生命课程(本)——生命润泽生命。

开展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采用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研发的《新生命教育》系列实验用书,每个星期开设一节生命教育专题课,系统且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生命专项教育。

(3)公民课程(善)——德育引领生命。

開展“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宣传发动、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反思四个环节开展教育,立足小事情,播种真、善、美,让学生收获一生有用的12个好习惯。开展新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研学行动、绛老课堂、论语课堂等,让学生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4)艺术课程(美)——艺术灵动生命。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依照个人兴趣,自由选择、自主参加、主动发展。组建了百人足球操队、百人葫芦丝队、百人小合唱队、百人腰鼓队、舞蹈、绘画、书法、艺术工作坊(如:手工课堂剪纸、编织长命锁等)。后续还将开展泥塑、面塑、陶瓷等活动不断丰富工作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团活动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5)特色课程(个性)——阅读涵养生命。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精神生命的提升离不开精神食粮。学校有绛县最大、最美的图书馆,孩子们将会到那里去“啃”最美味的精神食粮,在各种有益书籍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4.打造新生命教育的师生文化

(1)培养“健康少年”。

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培养“健康少年”,就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希望。让学生拥有健壮体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拥有审美、艺术、运动的修养。通过以下举措,我们逐步培养“健康少年”。

①开展好大课间操活动,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艺术工作坊,让学生依照个人兴趣,自由选择、自主参加、主动发展。篮球操、花式跳绳、乒乓球、武术、啦啦操、葫芦丝、小合唱、手工制作、绘画、书法、足球……门类众多的文化大餐让学生在学海中遨游,畅享学习的乐趣。每到周三下午,学生们根据自身特点,参与适合的社团活动。“六一”和元旦期间,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展示活动。不仅校园里歌声悠扬,乐声灵动,跳绳飞舞、舞姿翩翩,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社团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③注重评价,鼓励竞争与合作, 每学期评选优秀集体和个人。尤其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注重四个字分别是:“多”“全”“高”“荐”。“多”指对学生的奖励项目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全”是指全体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获得学校的奖励,感受到学习快乐,获得学习自信。“高”指淡化学生横向比较,强调纵向比较,对有进步的学生都会进行奖励,让学生科学思维和幸福思维都能发展。“荐”是指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渴求发展的需要,在每项评价中,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

(2)成就“幸福教师”。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幸福教师”队伍是建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关键。对这支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①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敬畏生命;

②要求教师关注以“新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中的实施,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构筑师生自由平等、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

③加强宣传与展示,充分运用好一切机遇与平台,打造“名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后记

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是:通过“新生命教育”的深层次研究和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学校切实引入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之路上来。当下,就是要丰富和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六大阵地,分别是“生命教育精神文化体系”“生命教育制度文化体系”“生命教育环境文化体系”“生命教育行为文化体系”“生命教育课程文化体系”“生命教育班级文化体系”,六位一体促内涵发展。从教师培养、教与学活动、师生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传统、仪式、典礼和学校环境、建筑方面整体提升学校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创设生機勃勃的生命化校园。

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用文化浸润生命、发展生命,我们正在路上!

(作者单位:山西省绛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师生生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自行车的发明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