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2019-09-10彭国建
彭国建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学环节。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应该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衔接。所以本文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找出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过渡
引言:高中阶段较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的要求更高,相对初中数学很有“生活味”来讲,高中数学更有“数学味”。
初中内容少,每一节内容单一,而且‘其内容叙述直观、理论性要求不高,学生易接受”。又因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近几年教改来看,其要求有所降低,将某些难点问题移至高中,如指数、对数问题及解三角形部分[1]。
高中要求并没有降低,高中数学则内容多而更抽象。由于高中课程的内容多,故许多内容只能做重点提示,不能像初中数学那样反复讲练,同时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要求也高,这些无疑地要对学生听课、记笔记等都较之初中有更高要求[2]。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他们互相联系,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本文考察了教材、教师以及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影响。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同其他学科的目的一样。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原则的贯彻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教学目的既是指导教学、编写教材的基木依据,也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一)能力培养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逻辑的严谨性。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也包括“式”的运算,还包括“形”的运算。数、式、形的运算都必须依据思维能力为前提和以运算技能为基础,否则运算能力的培养必然无法落实[3]。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抓好三个基木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个性培养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另外一个目的教学目培养良好的个性。高中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衔接的问题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与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初中编写特别注意了难度的平缓及直观性问题,而每一问题的提出都较实际,深入浅出。定理、公式常通过直观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较强调记忆与应用,更少谈到它们的严密逻辑推理过程,多为感性认识[5]。高中教学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问题
一方面,多数初中教师不曾教过高中,而许多年轻的高中教师又不曾教过初中数学,相互之间对对方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不了解、熟悉,对教材体系及相互关系和作用也不了解,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及碰到的学习困难同样也了解不深。
另一方面,中学数学中的有些知识需要经过从初中到高中的多次反复,逐步完善才认识完毕的,如绝对值概念、函数概念、角的概念、数的概念等等,这就使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分为两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阶段,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教法和教材不适应,因初中教师在一些初、高中相关联的内容上片面地强调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变得因循守旧,没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经过多年的教材改革,初高中教材的严重脱节,已有改进,但目前初高中教材中还是有知识的脱节,不衔接。所以初中老师不能只是从初中教学的任务出发,也应该从学生的全局发展出发,为使学生能顺利踏上新的较高台阶,花一定时间、精力,去铺垫,这样大多的学生才能较好地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高中老师也要照顾到初中的实际,不能一开始就站在高中的平台,要逐步的过渡。
初中教材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思维层次都比较简单,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述法的机会较多。
(二)做好学生心理衔接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心理基础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若学生在上课前就听说数学难学,没上课就产生了畏难情绪。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压力大,对学好高中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初中相比,成绩下降了,对所取得的数学成绩不太满意。
另外,高一学生固守初中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局限于课堂上。解题时套用公式,尽管觉得原方法不适用。
因此,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都要逐步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笔记理解,课后复习,认真完成练习的这些好习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要充分挖掘有利的心理因素基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作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客服困难。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数学学习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学科,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教就是用来激活和支持內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的安排。教学是一种外部条件,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得好坏[6]。
所以我认为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老师教学设计组织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
结论: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与数学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果数学学习离开了数学环境,则不会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发生。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存在台阶,使学生难以适应,影响了学习效果。要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就应该从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学习心理还有教师本来的素质方面做好衔接。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研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研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奠宙主编.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10
[4] 张奠宙等编著.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5] 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
[6] 马云鹏等. 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