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学数学
2019-09-10冯楠
冯楠
摘 要: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如何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引下,发掘课堂授课的生命活力,开创充满生机、充满乐趣的课堂授课践行?近年来,我们以“学生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发展;兴趣;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及认识数学。基于这,新教材增添了很多关联生活现实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实际生活里的数学,体验数学同平日生活的紧密关联。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的数学授课里,能够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感受,合理地开创出生活背景,使学生在了解的数学生活背景里,逐渐快乐地分析问题,找出处理情况的规律。
例如,我在教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借助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红领巾、墙上的钟表、老师手里张开的圆规、还有三角板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让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深化认识教材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培育学生自现实生活里提及数学情况且进行处理的水平。
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紧接着,我抓住儿童特别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让他们来说一说运动会上拉拉队的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并进行象形统计。这时,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就把数学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联系,让学生对数学有某一喜爱感,感觉数学同生活紧密联系,与之同步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探寻的兴致。
二、关联生活现实,深化新知认识。
在新知授课的时候,假如可以联系学生的平日生活,设计学生了解及喜欢的实际生活活动现状,就可以指引学生借助想象、比较、交流,自实际的感性践行至抽象总结的途径,深化对新知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来做数学学具,让学生积极思考,行动起来,想想,看看,摆摆,体验学习知识,在实践里促进思考,在玩乐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成材,让学习知识在富有趣味的测验里牢固识记。
在《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学具,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然后在小组内和大家说说看,你的学具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大家纷纷发言,自长方形说到了长方体,自圆柱体提及了球体,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氛围浓烈。孩子们将自身所清楚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描绘得详细又具体,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在这种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每一个孩子的发言都是精彩极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平日生活感受的淬炼及总结,也推动了数学研究及平日生活的关系,使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
在教四年级《对策问题》时,我给孩子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了验证这种对策的“唯一性”,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相应的上、中、下六匹马,让学生当田忌和齐王,亲自挑选合适的马,通过现场演示,更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这种对策的理解,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活动的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
三、充分借助课本,发掘深潜的资源。
大家的教材尤其重视学生的生活感受及学习兴致。自实际生活里的材料引进新知,让抽象的数学内容生活化。所以,教师应在有效学习、应用、发掘教材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紧密关联生活里的现实;在应用教材的时候,不应限制在教材里所显示的实际内容,应依照学生的现实及授课的要求,开创性地应用教材,发掘学生周围的数学资源,真正彰显教材的用途。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抓住儿童的特点,来讲故事,学数学。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讲故事。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让人始终难以忘记,将知识融入故事里面,是合乎孩子们的形象记忆特点的。在数学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有趣美丽的画面,一年级上册的小兔盖房子,神奇大自然,下册繁华的小市场,小松鼠的一家子……这均属于学生们了解并喜爱的背景,优美的界面内也涵盖着很多奇特的数学内容。我将这些图画编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在电脑中配上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使孩子们在欣赏这些有趣、美丽的画面时,也掌握了数学知识。
在讲授《找规律》这节课之后,我给孩子们安排了数学绘画作業。希望他们借助自身的联想力来画画,应彰显出美的规律性,而且挑个好名称。到了第二天,我得到了孩子们所画的优美的画作。《美丽的秋天》中,一排排金色的向日葵在阳光下整齐地傲然挺立;《丰收的果园》里面一株株梨树、苹果树像战士那般站立着;《家乡的小河》里的小鱼灵活地吐露泡泡,也显得非常有规律……这些均证实学生们早已具有鉴赏数学美的思想,早已对数学具有了深厚的兴致,他们都从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我把这些画一张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一个个都美滋滋的。
我想,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蜕变,当我们处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变革中,不要忽视对教材的研究,这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底线,更是学生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数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葛军.《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