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2019-09-10韩志敏
摘 要:在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最为重要的公共理论课程,对该课程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当下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目前该课程的实际进展情况来看,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所影响,导致教师与学生皆未认识到思想政治的现实价值。本文结合当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新媒体
目前在党的十九大背景下,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的基本理论,进而将十九大精神的现实意义得以全面的发挥。
一、教学原则
(一)注重“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予以“讲透、吃透”。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的目的以及各项编写原则,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各个章节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意识到“理”的重要性。在讲道理时,会充分得到对方的认可,并在行动或者精神上给予支持。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沟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并在思想上与学生引起共鸣,充分借助新媒体资源来了解当下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例如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平台来关注学生的动向,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高效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将“理”融入其中,以此实现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的转换目的。
(二)注重“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严格遵守党的方针路线,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举止上,都要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统一。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意识,才能够引领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密切的对象之一,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情”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僵硬刻板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表达,借助感性来支配学生的思考。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会具备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感情元素,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去接受教师的建议,进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最后,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学生谈心,了解当下学生的情感、生活、学习状况,明确学生近期所面临的困境,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并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安慰和呵护,并耐心听取学生的心事,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与学生共同走低谷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肯定与理解的态度,避免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
(三)注重“为”
不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都会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放在教学任务中,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表达形式不同,为此,需要结合本国家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体系。部分发达国家,由于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与我国不同,我国的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全部照搬其教学形式,需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自身有所“为”。只有教师自身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够引导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对于学生较为普遍的思想问题,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问候,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时效性。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到“细”,即细心,对于学生提出的客观性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细心的讲解,不能将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保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转型的成效能够得到显著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能够借助先进的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做不到与时俱进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即内容、形式、价值、来源、检索等。人们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时,都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为自身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利用网络还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旧是采取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很难与当下学生的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機的结合。与学生的心理、道德以及职业等都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导致多数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将其放置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青年群体的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为此,需要结合新媒体信息技术,做到及时的更新与调整,充分发挥网络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意识。
(二)未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起重视
现阶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学生一味地学习专业课,为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自身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显著的提升。对于当代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的素养远比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多数学生只有遭遇到挫折后,才会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思想道德问题。当下,诸多思想政治教师不具备可预见的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才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扼杀在摇篮,并不是让学生经历了挫折后才开始反省。
三、转化路径
(一)促进体系的转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编写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理论价值,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师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体系的转化。
例如在“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实现启发的作用,将提升学生的法律尊严作为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视频中,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苏格拉底,并通过苏格拉底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在经过调查后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还能够主动、高效地融入教师的教学中。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微课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当下较为有利用价值的热点内容,并结合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制作微课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具有价值的实时信息,能够高效地掌握教學目标,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这一课中的教学。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以“维护法律”作为主题,例如在2018年5月21日,某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想借助自己的学生证来考取驾照,通过这一热点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开发。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论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此,在探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进行解读,以此帮助学僧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又如,在“人不需要信仰”、“这个时代只拼爹”等认知误区的解读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形成正式的思想观念。
(三)渗透工匠精神
在借助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时,视频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为学生设计一项具有开发价值的视频课程学习模式。控制好视频画面的精准程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有效地渗透其中,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能够通过新颖的视频来接触接下来自身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在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视频时,会涉及到诸多环节,其表现内容也较为复杂,如果在长时间的观看下,学生势必会失去观看兴趣,为此,需要借助创新的手段进行视频制作,必要时可以采取团队协作的模式,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视频的制作水平。另外,教师在进行视频选题的环节,需要进行集体交流,并结合每个教师的特长与优势进行工作划分。在进行构图、剪辑等内容时,需要请教专业水平较强的教师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请教社会中较为受欢迎的视频剪辑团队,确保视频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摒弃陈旧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出转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由于形式为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形式只能为教学服务,不能高于教学。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将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予以摒弃,例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每节课程开展之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将教学的最终效果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吸收与理解的情况。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借助恰当的内容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进而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满足当下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借助新媒体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完成教学体系的转化,这样才能够将新课改的理念得以全面发挥,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来源:2016年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编号CSZ16058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编号:GG2018619321
参考文献
[1]沈凤君.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05):50-52.
[2]向前.教学体系到能力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162-163.
[3]朱芊.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体系实施中大学生学习需求与规律探索——以南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数据分析为例[J].文教资料,2017(10):141-143.
[4]张秋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创新探索——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4(01):116-119.
[5]郎益君.谈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及认知体系转化中教学设计的原则及技巧——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69-71.
[6]卢本琼.“两课”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思考——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07):64-65+68.
[7]戈丽薇,赵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05):134-136.
[8]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教育研究,2017(S2):58-61.
[9]佘伦.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一次有益探索——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程教学片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9):31-32.
作者简介:韩志敏(1981.9),女汉族河南沁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