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标题如何制作

2019-09-10李清萍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媒体融合

李清萍

摘要:在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分一杯羹、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保住阵地,突破重围,占领舆论高地?笔者认为,除“内容为王”外,还有就是有一个独特抢眼的新闻标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一、标题要保持新闻性

标题是新闻的“眼”,是新闻向电视观众传递信息的必经通道。

电视记者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光要鉴别新闻的价值、文稿是否文通字顺,还要在新闻标题上细心揣摩、反复推敲。制作新闻标题时,要做到准确真实、凝练简约、观点鲜明,更要做到生动传神、通熟易懂。

比如,2017年3月,我市在嘉宝轻坊工业同区举办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班,显然这是一条时政新闻,但本人了解到,陈袁滩镇将针对失地农民通过培训,和嘉宝园区企业开展家庭作坊订单式合作,本人从中捕捉到了新闻价值。一篇《我市在嘉宝工业园区对陈袁滩失地农民开展创业培训》,让我写成了《陈袁滩镇失地农民华丽转身变身产业工人》,新闻中,我的采访对象有参训农民,有企业老板,还有记者出镜,使得整条新闻生机勃勃,信息量大,让观众过目不忘。

二、标题要短小精悍

电视新闻标题因为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短,所以要短、要精,要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要具体,言之有物,无具体内容的标题给人的感觉是空洞笼统的;本人曾采写过一条社会新闻,开始我的标题是《善良姑妈孟丽华十多年悉心照顾脑瘫外甥女》,后来,几经琢磨,我把标题改成了《孩子,我来照顾你一辈子》,这样前后一比较, 前者平淡、笼统,后者则短小精悍,具体、生动,让观众可以从标题中真切地感受到姑妈对外甥女的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三、标题要通俗易懂

电视受众多元化的特质决定了新闻标题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要趋于口语化,过于书面化使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看不懂。本人写的《青铜峡农民爱逛“政策超市”》,标题新颖、通俗易懂,一个“逛”字,从心理上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使整条新闻一下“亮”起来,“活”起来,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再如《社区“便民服务条”方便居民好办事》,一看到这个标题,观众就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条反映社区居委会创新服务模式、 诚心服务居民的新闻。直白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条新闻获得2014年度广播电视政府奖三等奖。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民生新闻,完全可以采撷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活用语、 谚语、俗语,赋子其深刻的内涵,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知。

四、标题要多用动词

标题独特、醒目抓人,就能激发观众浓厚的兴趣,吸引观众往下看。例如那篇《青铜峡农民爱逛“政策超市”》,当时宁夏全区各大媒体都对青铜峡市政策超市报道了很多,如何博人眼球呢?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在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后,我在推翻一个个自认为表现力不强的标题后,遴选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逛”,动感十足,极具表现力,把农民对政策超市的肯定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提高了新闻的收视率。

五、标题要平中见奇

电视新闻在标题上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对偶(对仗)、对比、反问、感叹、拟人等,运用得好能让新闻平中见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在2015年采写的《东街社区:让爱在墙上“动”起来》,通过这条新闻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居委会将社区特困居民、重病患者、残疾人的心愿聚集在一面“心愿墙”上,吸引一些单位、社会爱心人行动起来,让爱的暖流流到居民心中。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在各条新闻之间做间隔,可以防止一些题材相同、画面类似的新闻连在一起时出現干扰,对于活跃编排形式、美化荧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后期制作时,我们应全盘考虑,统筹安排标题的字体、字号、颜色以及它们与底条颜色的搭配,与整体画面更加协调,文字的大小、位置要恰当;标题文字的字数要适当;要尽量清晰、突出、美观。新闻标题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为3-5秒,如果一条新闻稍长,可考虑在此条新闻结束之前的20秒左右再播出一次。现在一些新闻的字幕还标有“今日头条”“新闻特写”等字幕片花,这也是对新闻标题的一种延伸,给观众起到提示、导读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媒体融合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