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型课程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9-10冯凯旋
冯凯旋
【摘要】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通过活动来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让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活动型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要求,让活动型课程真正“活”起来,让活动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活动型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情境设置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政治课程实施的核心和指导。
2.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简单拼装,而是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法治意识是指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公共参与是指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培养政治权利。
3.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新课标(2017版)》明确指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见,新课标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课程指导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内核与精髓。
学科核心素养如此重要,如何培养则成为了重中之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综合评价为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得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放弃了活动型课程。放弃活动型课程实质是放弃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没能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行,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活动型课程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新活动型课程
1.传统活动型课程
什么是活动型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能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线,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依据学习者心理顺序而组织,强调“教育即生活”理念,其实质是让学习者在与现实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直接经验。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生成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很难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与现行的高考选拔要求是不太适应的,因为高考对学生的考核更多侧重于应试考核,所以,不少教师都放弃了活动课程,让活动课程沦为了公开课的作秀工具。这是活动型课程的悲哀之处。幸而,天无绝人之路,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和培养,让活动型课程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但是,若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型课程,还是收效不大的,活动型课程依然会被打入冷宫,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活动型课程进行修改,赋予其新的内涵。
2.新活动型课程
新活动型课程是围绕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设置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现实情境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模拟的现实情境中培养能力、生成价值观、促进综合能力发展、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新活动型课程跟以往活动型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新活动型课程更多强调在模拟的现实情境而非真正的现实情境中体验。模拟的现实情境可操作性强,受场地制约少,易于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因此,模拟的现实情境的设置成了活动型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新活动型课程的设置原则
①中心明确
在设置情景前,必须先明(下转第23版)(上接第22版)确本次的教学目标以及想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设置情景的根本考虑因素。目标明确,设置的情景才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在设置情景时把教学目标和想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这样的情景才是合适的情景。
②主体明确
参与情景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教师只是主导者,是该次情景的导演、观察员、记录员、评价员等。在一个情景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师要充分考虑的。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可先确定情境的主题和方向,然后让学生去补充和完善情境,教师切忌包办一切。
③内容生活化
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情境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浓缩和精炼。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该选取跟主题相关又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共鸣。
④准备要充分
设置一个合适的情境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甚至比设计教案还要复杂。因此必须准备充分,既要提前设置好情境,又要让学生准备好如何参与情境,还要设计好评价项目和标准。总而言之,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境是不能够用来使用的。
⑤评价多样化
在一组情境中,学生参与的角色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亮点,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维度要多样化,可从学生的态度、语言、动作、合作意识、搜索资料能力、概括能力、描述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下面以一个活动型课堂实例对此加以说明:在上新课《企业与劳动者》的前一天早上,授课教师找来12位学生说:“明天准备上新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题企业的有关内容,我打算让你们表演一个关于企业的创办、转型、经营、破产的情景剧,可以吗?”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做法很新奇,都很乐意接受任务。
教师接着说:“这个情景剧分为4幕。第一幕的主要内容是3个人办合伙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于是考虑转办公司。第二幕的主要内容是他们为办何种公司而争论不休。第三幕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决策与经营。第四幕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你们需要把每一幕的细节想好,每一幕的人员安排好,每个人的台词要想好、背好,每一幕的转场需要一位助手向观众提问,问题我待会给当助手的那个同学(附问题:1.企业和公司有何区别?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何区别?3.公司的机构有哪些?分别负责哪些事务?4.公司如何做决策?5.兼并破产的意义是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查找资料或者问我。”学生开始商量准备情景剧。
第二天上政治课,教师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场关于企业经营的情景剧,希望同学们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回答相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情境剧按照预先彩排顺利演出,参演的学生很投入,观看的学生有讨论有欢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着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拿着评价表观察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这节课是围绕模拟公司经营的情境而展开的,这节课的开始是从前一天教师和学生商量准备情境剧开始的,而非上课才开始的,虽然课堂只有40分钟,但是实际课堂却延长了一天。这节课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热情高涨、高度投入、互动性强,而教师只是在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偶尔回答一些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活动型课程不能流于形式。很多活动型课程都会落入“分组-讨论-回答”这个套路,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却不能真正让学生“活”起来,而是传统灌输式课型的延伸;2.活动型课程强调的是模拟现实情境,因此要认真选取合适的情境;不管学生处于哪个位置,扮演哪个角色,都要让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总结起来,活动型课程的精髓在于“活”,让学生“活”,让课程“活”,关键在情境设置。
三、结论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只在试卷和习题中培养的,那样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而我们又不可能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唯有通过活动型课程这一途径才能更好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让其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