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9-09-10张柳
张柳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低年级学生思维多以感性为主,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因此,这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着急于阅读方法的传导,而在于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是奠定学生阅读能力与基础的前提。
重视阅读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即使现在所认识的字很少,但并不影响听与看,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爱阅读、定期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先从对阅读内容的想象激发上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在脑海里构建出一幅幅有意思的图画或者一帧帧有趣味的场景。以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东方明珠》为例,上海广播电视塔作為上海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是非常著名的景观。教师在陪学生阅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描述性语句等来展开想象。比如,从题眼“明珠”能想到什么?一颗亮闪闪的珠子、晶莹透亮的珠子、很漂亮的珠子等等。比如,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像一个巨人”能想到什么?机器人、奥特曼、擎天柱等等。比如,从“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能想到什么?元宵节的花灯、琉璃塔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交相融合的光束等等。除了从文字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动态图片、小视频等来全方位地展现东方明珠的风采。如此一来,肉眼看到的文字转变为大脑中的物象,学生的情绪就能活跃勃发,兴致盎然,这样有意思的阅读,能够让学生看完还想看。
重视阅读的讲解形式
爱听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而故事可以用听,可以用看。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用阅读来看故事的习惯,教师可以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阅读文本的内容。以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姑娘的信》为例,这篇文本采用了拟人手法,将秋天这一季节与大雁、青蛙、松鼠这些动物都拟人化,就好像朋友之间的信件往来一样,读起来别有趣味,童心十足,教师在读课文时,就以读信件的方式,适当扩展文本内容来将秋姑娘写给每一个朋友的信都讲成一个故事。比如,写给冬眠的青蛙——“天气一变冷,冬姐姐一来做客,怕冷畏寒的青蛙小弟就要赶紧地去冬眠才不会被冷坏了,别忘了要给自己准备一张小毛毯好裹紧自己别着凉生病哦,小伙们还在春天里等着青蛙小弟来参加春季运动会呢。”教师将文本中的一句话扩展为一个小故事,那么这篇文本就有了好几个故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这种扩展方式来将其他故事都自己讲出来。如此一来,借助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听故事,还可以自己讲故事,编故事,实在是饶有趣味,以这种方式来阅读,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培养讨论交流
教师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容易“按耐不住”地讲悄悄话,这与其现阶段的思维、发育等都有关,他们还很难在一整堂课都从头到尾地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这就容易间断性地开小差,实际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习惯,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敞开了讨论交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蘑菇该奖给谁》为例,在这一个故事中,兔妈妈“打破常规”,不是将最大的蘑菇奖给取得胜利的小黑兔,而是奖给了战败的小白兔,这又是为什么呢?究竟奖励的标准是什么?比输赢还重要的是什么?这则故事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等等,在课堂上,当学生各抒己见地讨论时,一方面,精神活力就被调动起来,并不觉得阅读容易犯困或者打呵欠。另一方面,学生讨论得越热烈,就会越发觉:一则看起来简短的小故事,其实里面的趣味点,启发点很多,就好像挖宝藏一样,挖得越深,越有意思。当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时,就会容易抱有对阅读的热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重视观察与思考
小学生当前正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阶段,对成人来讲寻常无奇的东西,对小学生来讲可能很有意思,这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对日常万象万物的观察与思考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以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月亮和云彩》为例,在课文讲解的前一天,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晚上先观察月亮和云彩,看一看月亮长得怎样,云彩有多少,彼此间又是怎样变化的等;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将自己观察得来的结论和课文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则让学生思考会不会是天气的原因、观察时间点的原因、观察角度的原因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云彩就会跑得很快,在什么样的天气下月朗风、清云彩稀少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带着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去阅读,就不再是单方面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而是可以与阅读形成一种对比的互动,这也非常有意思,在这种良好学习兴致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随之慢慢地培养起来。
科学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长期的科学思维模式。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特定思维特点与学习状态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美丽与价值,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玩伴,陪伴学生一起度过快乐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