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待儿童自发性美术表现与教师教学

2019-09-10王晶

成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性

王晶

摘 要:儿童天生爱画画。然而在儿童美术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儿童自发性美术表现与美术文化相矛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进行可持续的教学,而不是扼杀儿童绘画活动中的天性,以学科知识抑制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儿童自发性美术表现;线造型;天性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其他美术教师等总会出现在儿童期美术活动中抑制孩子的自我发展的情况。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按照这个定义儿童包括从幼儿到高中阶段的孩子。在我国,从公民的整体来看,他们对于美术的认识很片面,大部分成人都会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或者说“跟着老师画”这样的语言。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视觉形象的传播,部分人已经认识到其他发达的国家是怎样进行美术教育的。我们只有从儿童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自发性美术表现,尊重儿童、给他们多一点的自主表现空间,保留每个孩子绘画表达时释放出的天性,并引导儿童进行创作。只有在长时间的不受成人干扰的情况下,儿童的自发性美术表现得以充分释放,其美术能力发展的基础才越牢固。

然而,一些儿童在幼年时期,被老师无经意间的评价所伤害,导致他不爱画画,远离美术。

在我任教小学美术第一年,我就遇到过一个孩子,他是六(1)班的小睿,和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他在幼儿园阶段,由于老师当时对他的评价是美术没有天赋。从此,他就给自己的定位是我画的不好,我对绘画没兴趣。但是,自从小睿上了六年级,他开始爱画画了,自己主动在我这报名参加周末学校组织的师生共绘美术作品活动。为此,孩子的妈妈很惊喜,是怎样的一位美术老师,会使自己的孩子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她一定要见见我。令她意外的是,我当时还是一个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关注那些所谓画的不好的孩子,他们有时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羞于给其他人看,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给我看,我会肯定他的优点,适当的加以引导,在每次看到他努力修改的时候,我都会给他“加分”。这样,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增强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們美术教师要从骨子里相信所有孩子都是有潜能的。

美术文化中学科知识、技巧等是可教的,儿童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发性表现是不可教的。我们应该在儿童个体独有的天性在稳定的、可持续的基础上,适时地由始至终将自己当做小孩子的美术教师,通过探究性活动方式,引领儿童自主构建、内化。就像立体派大师说过:“我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向孩子学习。”现代艺术大师米罗的作品也是洋溢着儿童般天真、烂漫的气息。他的画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形,但它没有儿童般的稚拙、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杰作。这些艺术大师都回归本源,向儿童学习。

用线造型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幼儿涂鸦期开始用线造型一直贯穿到初中时期。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线造型心理和表现结果。

1 单元主题性活动方式

每个儿童以线造型的能力均不同,发挥出的天性也是也是不一样的。美术教师应该保护儿童线造型的原发性,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身上。以单元主题活动方式,给孩子们建立可以充分自由表现的平台。

儿童在教师创造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复述,用线造型表现画面。教师可以用圆形、方形、扇形等形状的纸张确定一种限制性,儿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充分的表达。

2 有主题的学习

线造型练习必须是在进行美术赏析学习后的感知与表现,而不是低水平的临摹教学。

例如,主题为“树”,首先要创设感悟树的情景,可以带孩子们去大自然观察树,观察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其次进行欣赏树是如何表现的美术活动,最后由儿童自主选择用怎样的线条造型,用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点线面、黑白灰的节奏与韵律。因此,要在读懂画家作品的表现意图后,进行的美术教学才是有效的、深入的,才能开启儿童的创造思维、保持美术学习的持久性。

3 有主题的学习——有问题的学习——有兴趣的学习”——有目的的创造

在初一《情感的记录》教学过程中,事先请孩子准备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物品,是在我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引发思考、回忆、讲述、交流与这些物品相关的情感故事。同时这些感知必然要结合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如水彩、线描、素描等作品的赏析及不同笔材的运用,让孩子自由选择表现的方法和手段。欣赏是为了在孩子记忆里存储图式,进而唤醒经验、激发儿童创造性潜能,创造出精彩的作品。

只有不断消除教师、家长群体对于美术教育认识的偏差,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儿童把“形”画准、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关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改变儿童天性。我们要充分保护儿童涂鸦活动、让儿童自主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图像识读与语言形象思维整合的艺术感知引导活动。这就是解决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该怎么教,并使美术文化回归艺术本真。

参考文献:

[1] 陈丽英.《小学低年级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性研究》2014.

[2] 肖湘宁.《深圳教学论坛 幼教篇》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天性
我的天性
山海经
尊重孩子的天性:一个需要审思的命题
爱你,坚持不渝
选择兴趣班要顺应孩子天性
顺应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教育与天性
教育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