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9-09-10易妲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6期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课堂兴趣

易妲婷

摘   要:课本剧就是把课本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成戏剧,以戏剧特有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多种课外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叙述国内学者的研究及自己的一些探讨,认为课本剧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是重要的和必需的,但它也存在某些缺点。教师须慎重运用课本剧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受益。

关键词:课本剧;兴趣;辅助手段;语文课堂

一、课本剧的含义

课本剧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情节,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按照课文创设一个生动、真实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编演的实践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事半功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课本剧活动的可行性

课本剧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调查体现可行性

2010年11月到2011年2月,我走访了江西、广东的一些小学,用问卷及口头询问的方式,分别对小学教师、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课本剧的一些问题。结论如下:

(1)对于教师而言,用课本剧的方式教学,教师省事,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费劲,而且不用太担心那些听不懂的学生,因为从编演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哪些学生读懂了课文,哪些没有读懂;而且孩子们对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这一事物感到十分新奇,会有冲劲去把不懂的地方弄懂。

(2)对于学生而言,用课本剧这种方式来上课十分受欢迎,因为课本剧的上课地点不必拘泥于教室,操场、走廊等地方都可以进行;也不必拘泥于坐着听讲,在课本剧课堂上能够说、能够动,还能玩,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剧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加专心上课。

2. 实践体现可行性

我曾带领班上的同学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将相和》做了一次课本剧的编演。

(1)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进行编排之前,我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相关常识,如什么是戏剧;同时强调了几个基本要求——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要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注意剧本的情节结构、人物的语言动作要合乎身份(地位),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哪些等,给学生提前打“预防针”,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其次,我组织学生们观看《完璧归赵》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剧情有个大致的了解。

(2)读课文,选主题。

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研究课文,明确《将相和》的主题,大概地了解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即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里的人物语言非常犀利,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十分鲜明,学生在表演秦王和蔺相如时,语言、形态等方面就要不同,要有鲜明的个性。所以,我们选择了编演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这两部分。

(3)分解场面,设计编演背景。

既然演的内容确定下来了,那么,就应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这两个故事的背景及相互关系,深读课文里每个人物的语言,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人物的个性,要突出什么(突出蔺相如有勇有谋、机智灵敏、聪明过人)。我们同时确定了将这两部分的内容分为四幕来编演。

(4)安排人物,提炼台词,设计动作。

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五组——剧本组、演员组、道具化妆组、观众组、导演组。为了突出剧中人物的性格,演员的动作、语言一定要做到位。而对于导演组,我安排了平时有威信的学生和班长来担当,以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

(5)配置音乐、道具。

“音乐是很重要的,能够渲染气氛,增加效果”,为此,我选择了一些有起伏及带有古代气息的音乐;而服装方面,少不了的是“和氏璧”,以及地图、古代服装、鼓、瑟等,而这些,都交由道具化妆组去完成。

同学们情绪高涨,顺利完成了《将相和》课本剧的编演。而后,我组织同学对这次编演进行点评,从中我了解了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课本剧活动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个种类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课本剧这种教学辅助方法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表演课本剧时,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而这一过程恰恰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戏剧是一门艺术,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也是艺术品,而要感受艺术品的美,就得先“读”懂它。课本剧有助于挑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美,而这使得学生必须深度把握课文及其人物的特点,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以此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3. 有利于奠定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

在这个社会中,人际交往是生存的根本,而在编演课文剧的过程中,少不了学生之间的各种沟通与交流,以此达到合作和协调。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往往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际交往方式。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编演课本剧要经过编辑、演绎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熟悉课本内容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创作出不同于课本并适合表演的剧本;而表演者也只有充分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剧本内容后,才能将其精髓表演出来。因此,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编演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课本剧里包含了舞蹈、音乐、表演等知识,这些都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的熏陶,以此推动和激发了那些具有潜在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对此有天赋者更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课本剧给予了学生、教师、家长相互了解的平台,更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我们能更快、更准地找到学生的潜能。

6. 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课本剧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必须在讲之前掌握课文的意思,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全程只有学生,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和点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必须积极应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率成倍提高。

编演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只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切不可滥用,以使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语文课堂兴趣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