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潜能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2019-09-10蔡丁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6期
关键词:潜能生行为习惯农村

蔡丁武

摘    要:农村学校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事关教育公平、和谐的大事,也是《教育规划纲要》中关注学生平等、公平、全面发展的需求。农村初中潜能生的转化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该群体形成的原因,探索其转化措施,以此抛砖引玉,与同行商讨。

关键字:农村初中;潜能生;形成原因;转化措施

潜能生,一般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因某种原因造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方面低于一般学生水平的个体,也指“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学生”或“潜在能力待开发的学生”。“潜能生”是从“差生”“后进生”“学困生”演变而来,这个过程反映了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也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信每个学生教可成材。虽然概念已更新,但在农村初中的教育中,潜能生自身、学校、老师和家长相互间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本文分析了初中潜能生的成因,以此探讨转化措施,以期提高潜能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发挥其潜能,真正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初中阶段农村学校潜能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铺开,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学校,享受国富民强带来的更多的学习机遇,但同时也有更多的问题学生走进学校,给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挑战和麻烦。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育人、改造人的事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1. 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期,容易误入歧途

初中学生,经过懵懂的童年生活,有些已经形成叛逆的个性和极易误入歧途的心理。走进初中校园,心理的逐渐成熟、叛逆和身体的发育影响着他们看世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极端、易动怒、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等影响自身品质的行为。在这种身心、智力、个人意识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难以管理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学业、品行、情操等也就表现出“后进”的缺陷,易入歧途。

2. 个别农村初中缺乏潜能生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措施

农村潜能生进入初中校园后,本应被学校管理条例约束,得到学校老师、班主任、同学、领导的重视和关爱,但在以分数定成败的现实面前,他们大多被管理边缘化、情感冷漠化、优生仇视化。如此情形下,这一部分潜能生便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自我管理的空隙中游走、徘徊,逐渐脱离学校的制度管理,从而荒废学业、滋扰生事,影响班级的管理,甚至影响学校的声誉。很多农村学校也缺乏潜能生管理激励制度和相关的措施,一般都是等到他们出事了才去关注、处理,处理的方式也较单一:口头警告、记过、请家长等。这些处理方式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潜能生的问题。

3. 农村初中生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不成熟

很多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后仍沿用以前在小学的学习方法,更多的关注记忆而轻视理解和应用,造成在进度较快、知识点较多、难以理解的课程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学生努力了,但是在一次次的考试面前遭遇失败,久了就失去了信心,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老师再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励、关注,他们便成了潜能生。厌学心理还会影响同班其他同学,影响扩大后,整个班的学风、考风、纪律都受到他们行为的影响而陷于难以管理的局面。

4. 农村初中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校原本是一块净土,学生应该安心读书,潜心求学。但是在这个开放的社会,学校的安宁程度受到很大挑战,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多样化,海量的社会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很多潜能生更加厌学,行为习惯脱离学生要求,提前社会化,如参与黑社会、打架斗殴、抽烟、赌博、吸毒、追求不合时宜的流行等。

二、农村初中潜能生转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已经从面向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如何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要取得潜能生转化工作的成功,需要学生本人、老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全力配合和协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潜能生的问题。

1. 注重以人为本,科学认识潜能生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高、中、低的区别。潜能生并不是处处都落后、时时都落后,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一些进步的要求和成功的愿望,并且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给其灌输自信心和勇气,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使其产生进取的动力,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

潜能生作为普通学生的一部分,他们处在身体、智力、情感的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出现不成熟的想法、做法是情有可原的。要站在人的客观性的角度去认识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拿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的学生。科学地认识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摆正观念上的认识,转化潜能生才有良好的心理基础。

2. 注重以校为本,科学培养潜能生

农村初中由于相对后进学生的加入,确实给部分老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些老师总是埋怨学生成绩太差,学业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品行不好,等等,我觉得这是老师没有全面认识实际的校情——农村初中。农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业成绩较差、品性不好,这些都是事实,我们没有办法和重点初中去比拼。农村中学的设施、师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投入、校园周边环境等在客观上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我们要以校为本,科学培养潜能生。

作为农村教师,应提升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而不是单一地拿潜能生的弱势项目——成绩来评价他们的成败。我们没有办法培养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在学生道德、品行、素質上下功夫,让他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不也是我们的成功吗?

同时,对于潜能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情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3. 注重以教为本,科学指导潜能生

潜能生的形成有一定阶段性,并非一开始他们就在后进的行列,很多是在承受了失败的打击,对学业失去信心、兴趣后才开始走向潜能生的。那么,我们如何科学指导潜能生,让他们在进入潜能生行列前找回自我、步入成功呢?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关键,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是摆脱后进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重视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他们因材施教,善待他们,尽一切努力转化他们;更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充分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合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关心、爱护、帮助、引导他们。他们的进步不仅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班风班貌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检验教师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转化潜能生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树立起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教育观念,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极大的爱心去消除潜能生的心理障碍,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才能切实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相信我们的真诚、耐心和科学引导,必然会帮助潜能生逐步走上成功的阶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沈阳.心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潜能生行为习惯农村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