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实用性探究
2019-09-10杨玉函
杨玉函
【摘 要】整本书阅读在具体的实施中方法多样,其中思维导图是目前一线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对思维导图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实用性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优势价值;问题与反思
一、思维导图在整本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读整本书”的建议。整本书阅读在具体的实施中方法多样,其中思维导图是目前一线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思維导图是学生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自我学习成果的呈示手段,它具有直观性和整体性。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归纳性、发散性以及创造性,因而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价值
(一)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逐步理清文本思路,比较直观地展示阅读所得
以九年级上册名的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入手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梳理了人物的人生轨迹;还有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人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有效的思维导图阅读选择指向性更明确
以《西游记》为例,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人物分析图、情节分析图、探究图、收获图、对比分析图等,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选择指向性更明确,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有效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要点,有效阅读最终节约阅读时间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重组,把阅读的效果最终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整本书的框架也就出来了,这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四)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干预提供了帮助
阅读是一种很私人化的活动,如何读以及读书的过程是很难规范和引导的。检测手段比较单一,选择用试题、读书笔记、课堂提问的形式检测学生在阅读中的所得,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进行有选择的创作。同时可以配以图片和图形,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发挥个人的优势。教师还可以在观察学生的思维导图以后给予指导,如根据思维导图所暴露的问题及时地给学生纠正和提醒。
三、思维导图运用中的思考
思维导图扩大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是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也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思维导图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其二,缺少思考,随意归纳,重形式轻内容。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学生绘制时将重点放到了图形的美观以及对图形的修饰上了。在对比分析图中选择的角度没有可比性,归纳也在浅层徘徊,结论略显随意。其三,由于学生能力局限,思维导图也存在各种差异。其四,因无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导致出现思维导图无根据地发散和延伸的现象。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要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主题要突出,选取的关键词要简洁扼要。第二,层级要分明,逻辑要严密。在绘制分支时应该与中心有关联。不要出现无意义的发散和延伸。第三,在整合的基础上要突出创新性。思维导图具有直观的优势,它不仅是信息的整理和归纳,还是学生个性化解读和深度阅读后的成果的展示,包含学生对阅读的质疑和对问题的探究。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研究”(课题编号:GS[2019]GHB1962)。
参考文献:
[1]张立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5(8).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