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探

2019-09-10田佳林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7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事业单位

田佳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推进,内部审计也开始成为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科学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予以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在保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决策风险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从根本上来说即是将风险当成是内部审计中的关键性依据,把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目标和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在对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予以全面分析后,进而确定内部审计的各个工作环节,第一时间从审计思想与审计方法上予以创新,尽可能将全部风险因素都控制在萌芽阶段,同时深入研究风险防控策略,确定合理的内部审计报告。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借助于评估分析风险因素来确定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从而了解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帮助单位更好地进行风险管控,从而实现组织价值提升的现代化审计工作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重心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键点从过去的审计测试转移到审计评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各个階段都应当利用风险评估程序来将发现的风险因素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根据各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审计流程,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针对性,防止资源浪费。

(二)注重对分析性程序的运用

所谓分析性程序即是以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的关系,对事业单位历史信息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关键内容,应当融入于内部审计的整个流程中来。特别是对非财务资料,如:基建和资产的审批手续,人员聘用流程、工资薪酬、补助补贴的发放、工会经费的使用等等。另外,对临时性重要工作目标和任务也要特别关注,如与本单位职责相关的舆情监测、突发性群体事件等等。

(三)与单位风险管理战略相协调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属于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风险大小与可承受程度属于事业单位领导进行各项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评估结果,帮助领导更全面地分析了解风险因素,把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反馈给主要领导,为其进行决策给予重要的依据,确保各项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出现重大失误的问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检查监督,可以有效优化单位内部管控机制。

二、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思路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从事业单位风险管控战略出发,以审计工作流程优化设计与现代审计方法的应用为主,促进单位内控管理机制的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含风险识别与评价两个部分,属于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单位内审工作人员需要对可能影响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和其他关联因素展开深入全面地分析,精准识别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了解已知风险与潜在风险,列出详细的风险清单。选择风险分析法针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发生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等展开分析,对风险的具体类型予以划分,按照重要性原则来判定其具体等级。结合风险内容和等级获得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进而有助于科学的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二)审计计划

坚持以风险导向以及需求导向为前提,在传统内部审计活动中应用风险因素优先审计策略,科学制定审计工作内容。通过参考事业的定岗定责清单、工作流程图、廉政风险点防控图、年度工作计划等资料,可以高效地了解事业单位关键性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因素,然后再根据历史档案、调查问卷或走访等形式判断出风险出现概率。针对风险管控机制较为完善的部分可选择几年轮审的办法,对高发性风险领域实施常态化审计,对风险因素影响较大的应当科学实施专项审计。

(三)审计实施

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控制与风险的关系,根据目标一风险一控制的流程,科学选择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审查评价。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须要强调单位预算、收支、资产、采购、基建项目以及合同等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通常来说可以选择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两种办法,控制测试一般来说能够了解事业单位管控措施以及程序设计能否得以贯彻落实,控制测试结果可了解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可以有效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范围,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实质性程序一般来说是借助于细节测试以及分析程序,对信息数据的关系展开评价,从而了解是否出现舞弊差错等问题。审计关键点的确定以及审计方法的合理选择可以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审计结果

内审工作人员以核实之后的审计证据为依据,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实施的措施。风险管控措施通常有风险规避、风险分担以及风险承受。后续审计属于风险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完整性的关键一环,后续审计必须要保证风险因素得以有效管控,促进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

(一)以风险评审为主导的审计职能

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去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基本上是监督管理与评价鉴定两点,而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的确定时,必须要深入研究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和突出特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职能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目前,因为事业单位市场参与者的职能需求,事业单位必须要确保行政职能的落实并将其当成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内部审计必须要以风险评价为重点,把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控,所以事业单位内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主动树立风险意识,建立以风险评价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确保内审活动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为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提升内部审计活动实效性,应当確保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确定内控管理工作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责,在这一前提下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单位内控管理的重心,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此同时,对事业单位来说应当清楚各个部门的权责关系,构建集中决策授权审批机制,进一步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另外应完善信息网络系统,促进单位内部数据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

应当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提升,详细来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首先,机构独立,尽量确保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独立设置。因为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一般都需要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般是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单位的“三定”方案文件中独立审批。全国多数地区的情况是不会在事业单位的机构部门设置中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更多的是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类似的临时机构。但是,即使是临时机构也要尽量确保机构的独立性,理想的情况是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单位一把手。其次,人员独立,即是内审工作人员应当避免被事业单位原有职工来担任,也要避免内审工作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中的职工存在亲属关系。另外还应当要求内审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可以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因素而受到影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被审计对象的职工要予以回避。最后,经济独立,内审工作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之间不能够存在利益关系,也不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参与被审计对象的各种活动,应当坚持落实回避原则。

(四)加强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视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充分重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引起充分重视。一是定期组织进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培训讲座活动,提升单位职工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二是邀请地方审计机构对单位负责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组织进行知识讲座,对参与学习的人员进行合理评价。三是应当在事业单位领导层中积极组织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宣传,确保事业单位领导能够主动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其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履行好自身职能,科学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充电,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为有效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要科学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本文通过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与基本思路,提出了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持续提升,为事业单位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闻生.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探究[J].财经界,2019( 04):163-164.

[2]刘晓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路径[J].经贸实践.2018( 23):78.

[3]摆洁,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17):123+136.

[4]胡晓利,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6):247.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风险事业单位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