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9-09-10杨倩茜
杨倩茜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髙,尤其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而思维能力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意识出发,去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让小学生从枯燥而单调的数字学习中找到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思考问题时有更加清晰的条理和洞察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是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用情境教学来引发小学生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而且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开始主动思考,使思维处于活跃和亢奋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的活动中来。比如说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老师可以给小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大家在问题的思考中去进行思维,而且老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们的好奇心,来吊他们的胃口,“现在大家可以随便向我提问,只要让我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马上告诉大家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因为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不了解,就会对老师的这句话产生强烈的好奇,而且在这种好奇心的带动下,他们会对老师进行测试,当然测试的结果是需要验证的,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小学生随意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进行角度的测量,告诉老师两个内角的度数,看看老师说出的最后一个角的度数是否与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一致,通过测量被怀疑的答案就会得到印证,同时这样的问题也会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这时老师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再进行“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详细讲解,这样的方法会令小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真正的实效性。而且通过这样的提问与思考过程,可以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拓宽他们的思路,从而得出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用技巧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使小学生在问与答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课堂提问必须要具有技巧性,不但要达到提问的效果,而且还不能给小学生太大的压力。因为提问只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参与,如果让小学生对提问感到恐惧,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鍛炼和提升。因此,在进行提问课堂教学的设计时,数学老师一定要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水平出发,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贴近生活,更要让小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髙。比如说在学习到《面积》的知识时,老师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会直接把面积的计算公式教给学生,而是利用生活常识和所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发挥,而且小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图形之间面积的巧妙转换,找到补齐、拼接与割平等等方法,这样所得到的最后结论才会使他们印象深刻。另外,提问教学法并不是完全由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也要鼓励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意见和问题,要求小学生不仅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也要敢于想象,勇于回答,从中寻找答案,求同存异,促进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图形教学,数形结合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形状能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同时对色彩鲜明的事物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用 4 个边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学生在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不知道怎么做。教师可以引导两个学生一组进行合作,通过拼一拼的方式看看一共有几种拼法,再想想拼好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有两种拼法,第一种是:(8+2)×2=20 厘米,第二种是:4×4=16 厘米。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意识的渗透到了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直观的图形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而具体,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五、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生活化的练习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总结
总之,在新课标的更新下,要求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充分展现他们的创新与进取精神,让他们从传统的、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向着多样性的、主动性的方向转变,从而达到小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立斌.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上旬),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