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2019-09-10黄武昌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黄武昌

摘 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不断变化,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模式中只注重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吸收程度,现在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个人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本文对新课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更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学培养策略的改进方案,旨在为高中学生历史事件史料分析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对整个历史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史料教学

引言:历史是一门需要辩证思考的人文学科,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注重以史料为参考,促进对具体历史事件全面、客观的认识的形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点的培养目标,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增强对史料教学方面的研究和了解,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一、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史料教学的作用

(一)减少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要重视学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掌握,通过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学习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并通过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格和人格健康。而史料教学的具体实践结果表明,结合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减少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1]。

(二)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的正确理解态度

历史教本内容中的历史是编写教材作者的个人观点与历史事实相结合的产物,虽然整理的方式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主观情感渗入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且由于学生看待历史的角度和眼光不同,产生的理解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此背景下,运用一定的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的正确理解态度[2]。

(三)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历史学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考历史试题中史料占据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结合一定的历史材料能为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起到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历史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料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一)充分利用常见的历史史料

在当今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选择较为少见的历史材料进行讲解,认为新鲜的历史材料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忽视了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大量历史史料的讲解。这些教本内容中蕴含的史料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教学重点紧密关联的特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常见的历史史料的运用,通过引导性的阅读使学生对史料中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重点围绕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历史事件的编写。但是主要的内容中没有体现明朝继承元朝的制度后通过哪些措施进行了制度的强化,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本正文中插入的史料内容来进行推测和总结,通过仔细阅读发现教本内容中史料的实际运用价值。

(二)结合相关历史作品中的史料进行讲解

历史教师在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授课技巧的掌握,还要进行大量历史作品的阅读,从而拓宽自身的眼界,为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讲解,如《中国近代史》、《全球通史》等。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章时,教本内容中对美国宪法颁布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因素的概述较少,教师可以通过《列国志美国》、《大国崛起》等书籍中提到的相关史料内容对教本中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提高学生对美国宪法颁布这一历史事件认识的全面性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三)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史料搜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中的历史教学手段也可以随之与时俱进,不断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让史料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生动。例如,在中华民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如《西南联大》等,让学生从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变化看待当时中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的能力。此外,播放纪录片的形式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四)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历史材料进行挖掘

西方历史教学环境下,教师十分重视从家庭或者生活经历中选取史料,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意识,例如通过家庭照片上任人物的着装、发型等因素的变化推断经济环境发展的状况等,这一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了解历史的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向家长询问某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去图书馆搜集整理关于课堂知识的史料等,培养学生实际感受历史变化的体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史料中获得更多历史探索的热情和活力,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的结合与融入是当今教学方案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教学与考试评价有机统一,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更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历史史料的搜集与积累,通过史料的阅读不断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伟.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下的高中历史一轮备考复习——从“史料实证”维度观察广州市高二教研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2018(1):58-60.

[2]张尊健,徐君生.高三歷史复习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1):64-66.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