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探讨

2019-09-10廖新群

锦绣·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廖新群

摘 要:“语用型”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话题”,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并指导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贴近生活,找准语用起点

语用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点,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解读课文,并联系自身生活,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课堂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选择语用训练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比如教材中有很多描写亲情的文章,可以找情感比较细腻的女生谈感受;教材中有描述体育运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让男生谈看法。同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现“说话”训练的点,自由发挥。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语境,渲染情感,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增强语用训练的效果。

如在教授《珍珠鸟》一课时,文中描写了很多小珍珠鸟可爱的地方,如蓬松的球儿、不怕抚摸、绕着笔尖蹦来蹦去、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的時候的模样。如果同学们也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那就说一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很多学生都有儿时的玩伴,对文中描述的事情都有兴趣,当然有“说”的欲望。“好朋友”也可以变成“爸爸”“妈妈”,只要是亲近信赖的经历就可以当作表达的材料。有的学生在表达时不够流利,但只要能够组织一段比较符合逻辑的话,教师就要给予表扬,以示鼓励。

二、品味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咬文嚼字”,即品读赏析。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描绘的美,那么再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美?我们自己怎样描写才能让别人感觉到美。这个过程就是品味语言的过程,语文课因为有了“品读”过程,才更具“语文味”。品味语言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语意,如果学生对文中的词语还搞不清楚,又怎么能感悟到语言传递出来的美呢。品味语言首先要找角度,否则学生会感觉无从下口。比如文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运用生动描写的句子,运用一系列表现手法的句子以及文章整体结构、表达顺序等,都是学生品味语句的切入点。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就学会如何赏析,就能学到语言运用的精髓,从而提升语用能力。

《松鼠》一课有很多运用修辞的地方。如:“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该句子就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列举了松鼠的习性和生活方式,起到了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很多学生更喜欢这一句:“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松鼠的形象更加生动。只要学生愿意说,可以选取任何一点去赏去评。学生动口“说”就可以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1.仿写练笔正迁移

仿写是学生刚开始练习书面表达的方法,教师可以到文中选择一些运用修辞的句子作为模板,让学生学着说一说,写一写。小学阶段,可以从仿词、仿句开始训练,然后再“仿文”,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开始仿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确定作为模板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句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感悟再仿写,效果更好。

如《鸟的天堂》一课,很多学生把仿写语句定为:“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也许是学生对小动物比较熟悉,如:小狗一会儿跟在我身后,一会儿走在我身前,一会又跑的很远。这个句子仿得很刻意,也足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很有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有的写小鸡,有的写小鸭,有的写小猫。学生打开思维,说出的排比句越来越多,无形中提升语用能力。

2.发挥想象补留白

语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借助教材中“留白”的地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为文章补充恰当合理的情节,或者揣摩人物的内心独白,补全情感发展。补留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因为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比较深刻,只要发挥想象就有东西可写。课堂实践证明,补留白可以较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很多学生能够揣摩作者的“用语习惯”,模仿作者续写结尾,改写情节。无论学生“脑洞”有多大,补充的情节有多离奇,教师都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3.随文写作抒感受

随文写作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模仿文章写一篇类似的作文,也可以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目的都是表达内心感受,实现语用能力的升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练笔的“点”,从文章表达的关键点切入,保证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教材中描写动物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一种小动物,甚至是小虫子,根据观察写出观察日记;阅读父爱母爱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观察自己父母的生活细节,选取典型的材料刻画母爱或父爱的情感。

如《慈母情深》一课,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自己与母亲之间互相关爱的事,表达出母子之情或者母女之情。阅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写一篇父母在教育自己时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学生借助对课文的理解,大多能够选取恰当的素材,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内化迁移语用能力。

四、结束语

“语用型”语文课堂的构建重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或者是“说”,或者是“写”。学生先要进行语言积累,“输入”丰富的语言材料,然后经过优化整合,组织语言“输出”,这才算是语言运用的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话题”,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并指导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实现语言的迁移内化,从而提升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小英.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6(24):1.

[2]韦治纯.浅析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6(07):43-44.

[3]刘吉才.略谈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4(01):9-1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