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辨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整合研究

2019-09-10李婧

锦绣·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任务型思辨能力

李婧

摘 要:本文基于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讨论其定义和内涵,同时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实践指导,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的设计,实现学生的多种思维技能训练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思辨能力;大学英语写作;整合

一、引言

教育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要“培养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而思辨能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基于观察、抽象、推理和评价等认知活动,从认知技能和情感意向等方面奠定创新思维的正当理性基础,推动创造性的培养。而“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有效的课程之一”(孙有中等,2006),在审题立意,书写修改等环节都体现了思辨的投入。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任务的设置,融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的可行性。

二、理论依据

1.思辨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亦为批判性思维,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华.格拉泽(1941)提出,他认为这意味着以审慎的态度考虑个人经验范围内的问题和事情,同时对理性探索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有所认识,并且具备应用上述方法的技巧。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critical thinking并非批评一切,而是以理性思考为中心,客观分辨事物/事情的逻辑、正反因素,进而判断、分析,以追求精细、准确的结论。可以推见,批判性思维的译文有待商榷,当然,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为了避免望字生义带来的理解误区,本文采用文秋芳教授(2009)建议的思辨能力这一表述方式。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直尝试对其内涵进行解释和说明,从不同的维度和指标、参数进行细化,其中,在教育领域影响较大的是Anderson,Krathwohl & Bloom的思维类级模型,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

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的成就。(丰玉芳,唐晓岩 2004),该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要求英语教师从实际出發,恰当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从任务设计、任务监控、任务评价以及任务反思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逐步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体现“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原则,并且通过真实的语境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得到平衡的发展。

三、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写作是思维建立的过程,学生通过运用各种层级的思维技能,如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等确定选材,对思想进行内在整合,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最后得以创造性的表达。可见,思维贯穿写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框架,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任务后(post-task)三阶段的实践。

1.任务前。这一环节要求任务设定者(教师)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让任务参与者(学生)对任务目的、完成任务的程序、时间等有清晰地认识,让学生充分热身。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语境下,教师展现写作任务的整体过程,即写前准备、写作表达和写后反思,让学生充分理解写作的要求,奠定思维层级向上动态转换的基础。

2.任务环。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即开始任务的具体实施环节。首先,写前热身。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充分发挥阅读与写作的协同效应。在背景信息输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原文进行分析、推理、评价,推动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写作阶段,根据不同的思维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通过是续写、改写,侧重学生记忆、分析、推理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是议论某个观点,甚至研究式写作,不仅锻炼学生重构语篇的意义,而且培养学生较高层级的思维技能,如分析、评价和创造。

3.任务后。学生完成任务后,反思任务过程,学生从真实的经历中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解决的办法,从而推动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形成和强化,以便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写作实现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尤其从评估的角度和标准给以明确的参考,从内容、语言形式如句法、词法、语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立足实际的写作输出,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写作实践过程和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形成自己创造性的观点。

四、结语

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思辨缺席”(黄源深,1998)的担忧在高等教育的视野中变得越发凸显,探索课程教学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整合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学英语写作课由于在完成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强化识别判断、逻辑分析、评估评价等思维活动,从而在语言学习的课程空间实现思辨能力的有意识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Edward M.Glaser.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M].New York:Advanced School of Education at Teacher’s College.Columbus University,1941:5-6

[2]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3]孙有中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3-8.

[4]黄源深.思辨的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9.

[5]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 [J].外语界,2009(1):37-43.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任务型思辨能力
“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
汉诗英译概述及任务型教学探微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线上同学评价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