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19-09-10李安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李安绪

摘 要: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如果以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教学评价指标,我们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就要积极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集中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引言:

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契机,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立足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能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构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创新课堂,旨在为小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综合性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能力、审美水平,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等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学校内接受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标准。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实践者与组织者,应当清楚认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1.深入挖掘教材,设计趣味内容

尽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教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还应该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课堂。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观察结果,返回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也获得对自然事物的真实体验,并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領悟能力。

2.学科资源整合,渗透核心素养

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是指以主题或者单元整合优化的形式联系小学语文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一系列“子”课程,发挥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育人功能。如在小学低学段,可根据原有课程内容调整为拼音模块教学、识字模块教学、课文阅读模块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为中高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中、高学段,可对课文编排进行更加系统化的重新整合,如按照思想内容可整合为环保篇、爱国篇、情谊篇、科技篇、惜时篇等,也可根据写作方法整合为描写类、叙事类、说明类等。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不限于学生对这一篇课文的理解与思考,可将学过的《游子吟》和《看病》同时引入课堂,让学生体悟不同作者、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文本是如何表达同一个主题——“母爱”的,在比较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其阅读效率,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学习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其最大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语文课程的原生意义,真正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质,相对于零碎、分散的课程结构,这样的课程整合能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真正实现奠定“文化基础”的课程育人目标。

3.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突出师生和生生互动,构建符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相互帮助,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懂得了分享,也建立了学习信心,这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比如笔者在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过程中,就针对文章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合作探讨“秋天的笑脸”具体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秋天会微笑,秋天的图画和笑脸是怎样建立联系的。尽管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正好为小学生提供了探讨、交流的契机,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除了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还要对思维状态单一的孩子予以规范性引导,带动他们思考,把孩子们的潜在素质激发出来。通过沟通与探讨,让每一个人都积极思考,在下一节课课堂上主动发言,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不敢说的变得更加勇敢,不会说的变得更加主动。

4.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具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利用语文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和语言的美感,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在《蓝色的枫叶》的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找出“蓝色枫叶”产生的原因,并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然后对文章中出现的“皱”与“惹”两个词的运用巧妙性进行分析,并且由此发问“如果想要将这两个字替换下来,你认为可行吗?如果可行,则使用什么字好呢?”,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逐步具备使用审美视角解读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5.质疑释疑,提升文化素养

质疑和释疑能力培养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之间有密切关系,在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助力。在引导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能力水平,选择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实现构建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目标。课文内容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通过质疑、释疑,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例如《将相和》这一课中,出示课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质疑:题目是《将相和》,是否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要做到将相和呢?如何做到将相和……?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分析课本内容,通过每个句子的反复读诵,品味句子含义,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从而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以质疑的方式,掌握小学生的思考范围,通过逐步释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文化智慧,以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理念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逐渐提升,广大一线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策略改革,顺应新的教育形势,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契机。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以期能够为小学生的綜合素质提升创造良好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徐碧良,王佳慧.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5):179-180.

[2]陈海玉,刘天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1):222-223,255-256.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2(10):219-220,221-224.

[4]胡晓容,张开金.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2(12):116-118,119-120.

[5]黄四林,左璜,莫雷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02):108-109,112-113.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